APP下载

诗意的栖居

2016-04-15

新青年 2016年4期
关键词:现代诗歌体味细雨

记得总有人说,“诗歌便是文人毫无意义的多愁善感。”无需悲哀,无需叹惋,那只是他们不懂人生,更不懂诗意地栖居。“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诚如海德格尔所说,或许仅仅当我们怀一份诗意在世间栖居,不断地追问自己的灵魂,才不致被汹涌而来的物质与利益淹没,得以栖居于或豪壮或闲雅的诗意人生。

诗意地栖居是静默中的奋起,是不安于混沌。黑暗中,人们迷茫地闭上眼睛;有的人并没有沉睡,却比死去更要寂静无声。然而华丽的诗句发出点点光芒,点亮人们心灵之火,让我知道,北岛与顾城正栖居于这廿世纪的众生。奋力挣脱着这网一般的生活,透过网孔无奈地渴求希望。用浓浓的诗意抒发内心的坚强,告诉世界,我不相信。即便栖居在暗无天日的黑暗里,也要用黑色的眼睛把光明找寻。这诗意地栖居,是掷地有声的反抗,是对纯真与心灵的追寻,他们正是用自己的经历写下一首长诗,点醒迷惘沉默的人们,让他们得以聆听内心,追寻自己的灵魂。

诗意的栖居是平淡中的超脱,是自得于恬静。春风乍起,细雨淅沥;友人远去,心中的哀怨愁思更与谁人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诗意地栖居在南方水乡,享受着淡淡的哀愁与寂寥。在漂泊的一生中,思考着“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安身于形而上的世界,庄周诗意地栖居于风尘与俗世。诗意地栖居不仅仅是一种以诗明志的生活状态,更是恪守一生的儒雅与洁身自好。在平淡中超脱,体味自己如诗一般虚无缥缈却又风尘物表的人生,追寻内心的声音,不断对灵魂追问,在人生之路上探索、前行。

即便没有华丽的辞藻,优美的顿挫,诗意仍可以充满生活的每个角落。然而随着诗意的细化,现代诗歌似乎无可奈何地走向了“没落”,只因无数自称文艺的人们对愤世嫉俗的愤青情结与矫揉造作的少女情怀的热衷。难忘曾经被人们唾弃的“梨花体”,赵丽华诗意的栖居,用朴实无华的文字书写细致入微的生活感悟,又何必要用自卑的旁征博引与美丽语言的粉饰?不知这是赵丽华与现代诗歌的弊病,还是人们浮躁无意识的悲哀?诗意的栖居,不是多愁善感,更不是对空虚无聊的抒发,而是对灵魂的思考,对现状的态度,是一种对人生的感悟。

诗意,发自内心,源于生活;诗意的栖居,不应向外寻求,而应从内心出发。涤荡浮躁与喧嚣,静静的对自己的生活思考,从每个角落体味诗意的人生。

猜你喜欢

现代诗歌体味细雨
康体养生,体味别样的健康生活
英语现代诗歌对物的观照及其诗意生成
“不”与“无”的奥秘——评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
体验的真挚与表达的超越——王学东《现代诗歌机器》观察
行摄『太行八陉』体味岁月沧桑
体味细节
细雨
细雨如丝
现代诗歌教学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