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关键词句,悟表达效果

2016-04-15江苏省句容市华阳实验小学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4期
关键词:词句苏教版语言文字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实验小学 程 明

句,悟表达效果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实验小学 程 明

语言文字是以字词句段篇的形式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又相辅相成。了解内容、领悟情感,离不开理解语言文字,也只有理解了语言文字才能了解内容,脱离语言文字架空地去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是不可能把课文读懂读清楚的。而词句是语言文字的主要表现形式,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学习语文,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有效策略。

一、关键词句的界定

所谓关键词句,就是指课文中能够直接或含蓄地体现文章主旨;表现人物品质、事物特点;能总结或概括全文;能深化课文主题;能令人深思的词句,总之,即是那些对课文表情达意至关重要的词句。

二、关键词句的主要类型及作用

1.结构上,标志和关联文章层次的词语或过渡句。如苏教版第九册《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中,“着迷”“迷恋”“痴迷”三个词,从结构上标志着课文的层次,在表意上从三个不同的层次反映了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以及执着——幼儿时代的“着迷”,少儿时代的“迷恋”,终生对昆虫的“痴迷”。

2.表现上,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词句。如:苏教版第八册《最佳路径》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在迪尼斯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了许多小道,这些小道有宽有窄,优雅自然”。这里的“有宽有窄”和“优雅自然”两个词写出了“最佳路径”的外在意义,而实际的内在含义是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3.主题上,对文意起关键作用的议论或抒情句。如:苏教版第八册《第一朵杏花》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这句话最能说明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教学中抓住这句话引领学生深入体会竺可桢的科学态度,也就抓住了文章的“神”。

4.细节上,凸现人物形象或事物特征的词句。如:苏教版第五册《军神》一课中有这样一些关键词就很好地表现了刘伯承顽强的意志:“不用麻药”“一声不吭”“暗数刀数”等。

5.行文上,显示文章的线索或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如《番茄太阳》一课中有这样一组句子:“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我耐心地回答着她,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如同一轮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三、体会关键词句的策略

1.揭示课文内容或句子意义的关键词句。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出现了三次类似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中可以充分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

2.表现文章中心或主旨的词句。小学阶段,有些文章中往往由重点词句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还有一些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蕴涵着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只要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这些重点词句适当作些补充、修改就能顺利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的“了不起”一词,就能很好的表现他们的不平凡。如《慈母情深》中的母亲在“震耳欲聋”的角落,争分夺秒,“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能让我们体会母亲挣钱的艰辛。

3.地位特殊的句子。如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如《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文中最后一自然段“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生感受最深的词句。如我在教学《梅花魂》一课时,就是引导学生抓住感受最深的句子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后引导生深入学习课文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要重点教会学生抓重点词理解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文章中的许多词语都是作者通过反复推敲而来的,其用意也非常深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总体把握语境,切不可脱离具体的语境单独拿出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不但对句子的理解无法深入,还容易弄巧成拙,甚至扭曲作者的原意。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大量的阅读中感悟,掌握方法,渐渐形成能力。这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精髓所在,也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为之奋斗的目标。

猜你喜欢

词句苏教版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