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许渊冲唐诗英译之原诗与译诗
——以李商隐《无题》为例
2016-04-15张婷
◎张婷
分析许渊冲唐诗英译之原诗与译诗
——以李商隐《无题》为例
◎张婷
新批评是西方现代形式主义的文学理论,细读法是新批评倡导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提出读者要关注文本本身,对文本进行细致的分析。文本细读不仅可以应用于文学批评,也可以应用于翻译批评。本文通过细读法分析许渊冲唐诗英译之原诗与译诗——以李商隐的《无题》为例。
新批评 文本细读 唐诗英译 李商隐《无题》
一、新批评与文本细读
新批评于20世纪在英美流行,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在英国发端,30年代和40年代,新批评的观点迅速扩展,40年代末到50年代后期,新批评占据了文学批评的主流地位。若干年后,新批评渐趋衰落,但新批评立足文本的语义分析仍为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之一,对当今的文学批评尤其是诗歌批评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新批评立足文本的语义分析,作为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之一,对当今的文学批评尤其是诗歌批评有深远的影响。新批评所倡导的文本细读“建立于现代语义学和语境理论的基础上,对文本肌理展开深入透视,是一种给予文本充分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并十分注重文学本体的阅读方式”[1]。“文学本体论”是文本细读的理论基点,文本细读法使文学回归本体、语言和艺术本身。对于文学批评,细读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方法,不仅适用于文学批评,也可应用到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中,因为翻译的基础是建立在对原文本的充分理解上的。通过细读原文本,理解原文本的深刻含义,才能结合特定的翻译目的与翻译理论,创造出符合受众期待的译本。本文通过细读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对许渊冲的英译版本进行分析。
二、原诗与译诗对比分析
《无题》“ToOneUnnamed”
相见时难别亦难,It’sdifficultforustomeetandhardtopart;
东风无力百花残。Theeastwindistooweaktoreviveflowersdead.
春蚕到死丝方尽,Springsilkwormtillitsdeathspinssilkfromlove-sickheart;
蜡炬成灰泪始干。Acandlebutwhenburnedouthasnotearstoshed.
晓镜但愁云鬓改,AtdawnI’mgrievedtothinkyourmirroredhairturnsgrey;
夜吟应觉月光寒。AtnightyouwouldfeelcoldwhileIcroonbymoonlight.
蓬山此去无多路,Tothethreefairyhillsitisnotalongway.
青鸟殷勤为探看。Wouldthebluebirdsoftflytoseeyouontheheight?
(Thepoetwritesthispoemforhisunnamedlovercomparedtoafairylivinginthethreemountainsontheseawhereonlythemythicalbluebirdscouldbringmessages.)[2]
(一)首联
“相见时难别亦难”,原诗开篇未交代主语,令全诗形成一种朦胧美,这是中国古诗常见的句法特征,而通过对原文本的细读,可将此诗理解为主人公对情人的寄语,故许译本将主语设定为“us”不仅合乎情理,同时解决了两种语言形式差异在翻译中造成的问题。另外,译诗用“difficult”和“hard”两词体现了原诗中两个“难”字的微妙差异,前一个“难”是指两位情人相聚机会很少,见一次面很不容易;后一个“难”字则表达的是离别时难舍难分与痛苦煎熬的心情。
“东风无力百花残”诗人以景抒情,用暮春之象表达情人分离的伤感。然而,原诗“东风无力”与“百花残”之间的逻辑关系应怎样理解?是东风力尽伴随着百花凋残,还是东风力尽致使百花凋残呢?在这里,读者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二)颔联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者用“春蚕吐丝”和“蜡炬流泪”的形象比喻表达了自己的痴情苦意,相思不止。分析原诗,“丝”与“思”谐音双关,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因此,为了表达“丝”的另一层意思“思”,许渊冲在译文中使用了状语“fromlove-sickheart”。尽管原诗中的双关不能再现,但译者在译诗中使用了拟人修辞(love-sickheart)和目的语语言环境中特有的修辞:头韵(spring,silkworm,spin,silk),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诗双关语修辞的缺失。[3}
(三)颈联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中无主语的缺失又带来理解与翻译的难点。句中动词“镜、愁、吟、觉”没有点明主语是谁,按通常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指女方清晨梳妆时为云鬓渐改、朱颜憔悴而感伤;“夜吟应觉月光寒”则指她想象男方在月下吟诗,但愁绪难遣,他应会觉得月光愈加寒冷吧,其中“应”是女方对男方的处境表示揣度,正如《唐诗鉴赏辞典》中说,“晓镜句犹是自计,夜吟句乃以计人。”然而诗无达诂,许渊冲的理解又超出上述范围,他将这两句译为“清晨,我想到若是你对镜晓妆,发现自己云鬓尽改,你该多么悲伤;夜晚我独自在月下吟诗,连你也能感受到孤独寒冷的月光”[4]。许渊冲认为这样翻译更能体现恋人之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彼此牵挂的心情。
(四)尾联
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神话中王母娘娘的信使,蓬山是传说中的海上蓬莱仙山,这里用蓬山指女方的住处,以青鸟作为主人公的使者。“蓬莱仙山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此句中的“蓬山”和“青鸟”为具有中国文化色彩的专有名词,英美读者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为了让其了解中国典故,理解原诗内涵,许渊冲在诗末将原诗作者的写作目的与想要表达的感情作了简短的说明。另外,许渊冲用祈使性的问句结尾,更加生动、强烈地表达了原诗叙述者寄希望于青鸟使者探看恋人的迫切愿望。
三、结语
由此可以看出,文本细读法不仅适用于诗歌鉴赏,在诗歌翻译的过程中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文本细读,梳理原文文本肌理,仔细揣摩原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这是诗歌翻译活动开展的前提。然后根据翻译目的,使用一定的翻译手段,进行信息重组。同时也可以通过对译文的细读,来检验译文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翻译目的。
[1]刘军.文本细读:“文学场”建构的基石[J].河南大学学报,2012(03).
[2]许渊冲,译.唐诗三百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3]陈奇敏.许渊冲唐诗英译研究——以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观照[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67.
[4]许渊冲.文学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93-94.
(责任编辑刘冬杨)
张婷,女,河南师范大学201级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