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策略
2016-04-15古丽孜拉·加依热别克
古丽孜拉·加依热别克
摘要:经济发展促进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反过来高速发展的信息化又转化为一定的经济推动力,在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哈萨克族作为我国西部少数民族之一,受地区发展不平衡性的牵制,其基础教育信息化程度与东部相比水平较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教育与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哈萨克族地区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进行研究,探究其信息化发展策略,实现其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哈萨克族;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8-0089-02收稿日期:2016-01-12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与实施,信息化成为基础教育的必然趋势。加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重要意义。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加剧了社会的信息化进程,积极做好哈萨克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是推动社会信息化的必经过程。哈萨克族少数民族的特殊性,加上现有经济发展程度的客观制约使得当地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程度偏低,因此做好教学设备与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完善,做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任重而道远,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一、哈萨克族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国哈萨克族基础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其主要体现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教学资源建设、教师信息技术掌握应用及培训情况、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四个方面。首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教学资源建设呈现明显的落后性。虽然受政策倾斜的影响,哈萨克族各地学校已经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设备,现有的硬件设施基本能够满足当前信息化教学的需求,但也面临着更新换代不足的尴尬。并且在信息资源的投入与开发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了信息硬件资源的建设上,软件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相对不足,两者之间难以完成有效对接。其次,教师信息技术掌握应用及培训情况不理想。教师信息意识不足,课堂信息应用程度低,缺乏有效的信息培训与指导,基础教育信息化流于形式,难以落到实处。再次,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乐观。现有信息技术管理与维护人员相对缺乏,学校领导对基础教育信息化重视不够等都成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制约因素。最后,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努力不够,信息化与课程教学脱节,文理科课程资源整合优势不均衡,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综合来说,哈萨克族当地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始终处于发展初期,制订有效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具有现实紧迫性。
二、哈萨克族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既存问题的根源分析
1受区域发展影响明显,呈现不均衡性
我国哈萨克族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整体上趋向良性与光明,如果从宏观层面评价当地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开展情况,其无论是基础设施的投入还是课程内容的丰富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区域发展的差异性也一度成为制约当地基础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之一。哈萨克族整体发展相对落后,尤其是在与东部地区的经济产值对比中差距明显,这种经济的不平衡性直接表现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层次性差异。这种层次差异的直接影响是不同地区、不同区县、不同学校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程度高低不一,在长期的差异作用下,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趋于停滞。
2受既有经济水平制约,资金投入存在困难
哈萨克族地区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受当地经济水平的制约比较明显,资金投入始终是当地基础教育信息化开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尽管我国不断加大对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投入,但是用于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的资金仍显不足。造成资金不足的原因有两个:其中之一是历史上欠账较多,巨大的经济缺口对现有的资金使用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当地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在沉重的负担下艰难前行,困难重重。另一方面是现有设备运行维护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因为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信息化教学设备设施更新换代的缓慢,造成当地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的中断,从而干扰当地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
3信息化关注意识不足,往往重建设轻应用
哈萨克族当地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实施的过程中呈现出重建设轻应用的趋向。错误的教学倾向使得当地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既定投入难以发挥实际教学促进作用,当地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始终得不到本质上的提升。此外,基础教育信息化从业人员观念落后,协调能力差,使得彼此之间相互钳制,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基础教育信息化领域投资效益的转化,因此既定的信息化教学目标始终得不到有效的贯彻与落实。
4资源重复性建设严重,信息建设资源浪费
我国哈萨克族地区基础教育不理想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资源的重复性建设。这种本该避免的资源浪费加大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压力。此外,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信息系统兼容性差,不同产品之间不能完成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使得信息资源维护成本提升,从某种层面上讲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大浪费。
三、哈萨克族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探讨
1创新教育理念,加强信息关注,做好信息维护
要想真正做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做好建设理念的更新。从方法论上寻找解决当前信息化教学问题的突破口,在总结教训的基础上重新定位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基础教育信息化面向的对象为学生,因此其目标定位上也应该着眼学生的未来发展。通过对目标的重新解读与确立,增强当地政府部门与学校领导的信息化关注意识,做好理论宣传与引导的基础上带动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此外,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专业人员的信息维护,我国哈萨克族当地信息技术管理与维护人员相对缺乏,成为制约当地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障碍之一,必须加大对这方面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维护意识,构建起安全稳定的信息环境,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提供环境保障,从而推动当地信息化校园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只有做好理念的创新与信息技术的维护,才能实现当地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推进。
2加强系统配套,提供制度保障,推动机制创新
哈萨克族基础教育信息化程度与配套服务及保障机制的完善度有密切关系,后者是前者正常运行的前提与基础。大量的实践证明,只有做好制度与教育信息化的结合,制订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才能推动哈萨克族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机制创新,实现当地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我国近几年不断加大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关注,为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政策优惠与资金支持,完成了对各级机构的规范管理,建立起相对完善的配套机制。在具体机制的创新中首先加强组织的协调,完善信息配套,对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保证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协调开展,保证基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渠道的畅通。其次做好项目的论证分析。对项目建立、实施及验收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密论证,从而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开展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再次做好资金的合理使用。在国家拨款的基础上,发挥当地政府的作用,多渠道进行资金筹集,保证教育经费的稳定。最后加强监督和管理,做好最终效果的评估分析。对当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相关课题进行研究,树立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保证监督的实效性。通过四个方面的努力,实现系统配套与制度保障下的机制创新,做好当地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设备与教学资源的建设。
3坚持实践导向,深化服务应用,推动信息教学
哈萨克族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必须落实到应用中,在实践中得到考核与验证。教师只有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与课程改革中,才能实现教与学的优化与对接,才能真正提升当地教学信息化水平。哈萨克族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首先要确保信息化理论、方法与研究的融合,建设与应用同步开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做好信息化教学成果的检验。其次要做好信息化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深层次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教育现代化带动信息化。最后要树立一批信息化应用的典型,作为其他学校与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开展的借鉴与参考,通过示范发挥榜样力量,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经验的总结与分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坚持实践导向,才能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落实。
4树立人本理念,加强社会培训,提升教师素质
哈萨克族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建设需要雄厚的师资力量作为教学支撑。哈萨克族当地政府必须加大对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关注,充分认识到教师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直接推动作用,通过技能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与素质,构建起合理的教师队伍,为哈萨克族当地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人员保障。师资的培养应突出针对性与操作性,以教师的信息化技能提升为培训目标,注重对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能力的教育培养,鼓励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通过灵活选择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过程的信息化,从而真正提升哈萨克族基础教育的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向,当前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也客观上推动着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哈萨克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代表,其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做好当地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现实紧迫性。本文从现状分析出发,通过对既存问题的根源探讨,提出了四大解决策略,以期对哈萨克族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指导与参考。
参考文献:
柳春艳,傅钢善基础教育信息化运营负效应及其社会影响解读电化教育研究,2014,(3):33—37.
杜娟,王宁生态视野下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的构建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4,(7):63—69.
李芒,逯行“集聚方效应”下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模式和效果——以北京市海淀区基础教育信息化为例中国电化教育,2014,(10):7—15.
王海,解月光,张喜艳,等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EEE模型的构建与解析中国电化教育,2013,(6):39—44.
张喜艳,解月光,高嵩以人为本: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中国电化教育,2014,(12):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