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校企合作模式下英语教学改革与就业力培养

2016-04-15张琦

教师·中 2016年3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英语教学

张琦

摘要:目前,众多本科院校正处于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结合专业教学特点,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就业力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将以英语专业教学为切入点,分析如何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帮助学生拓宽就业出口,促进其就业力提升。

关键词:校企合作;就业力;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8-0072-02收稿日期:2016-01-22

一、引言

2004年教育部在教高〔2004〕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2006年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的宏伟蓝图。在以上宏观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学术界对校企合作的探索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了。而且,自2006年起,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新制度经济学、校企合作的交易成本、合作机理、演化博弈等研究方面上升到了国家创新系统方面。 不仅在职业教育中要推行校企合作,面对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本科教育中,校企合作也成为众多本科专业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提升就业力的法宝。

二、校企合作模式

高校和企业作为两个重要的技术创新主体,它们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资源互补性使校企合作、技术创新成为重要选择。同时越来越多的理论研究和工业实践也表明,校企合作已成为服务地方经济、推动产业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英语专业作为文科专业能否抓住校企合作的机会,英语教学能否真正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瓶颈,为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呢?选取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事实上,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可以灵活多样,检验的标准是是否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 以往的合作经验和研究表明,在职业教育中较为成熟的合作模式有“订单”合作模式,校方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招生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托培养型用工协议,企业最后录用毕业生会考量学生综合表现和成绩,这种“订单”合作模式实现了招生工作与企业员工录用的同步化。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学习与就业有效地进行了过渡衔接。当然,这种模式也可以应用在本科院校中。 另外一种模式是学习工作交替进行模式,这是企业根据人才需求情况,向学校发出用人意向,并与学校共同规划、合作培养,参与实施的职业教育。主要形式是学生在校完成理论课的学习和考核,在合作单位和企业接受岗前培训、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的培训,按学期进行交替轮换。第三种是企业见习模式,学生在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感受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管理的思想及工作的具体流程,到企业现场进行观摩学习。学生在企业认可同意的情况下,可以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高等院校本科专业也可以利用这两种模式。以英语专业翻译类课程教学为例,学生完全可以把理论学习放在课堂上,而进入翻译公司或需要翻译服务的行业、展会、洽谈会去进行实践,表现优异的学生自然会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当然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他们也进一步丰富了在课堂上的学习内容。 在专科和职业教育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校企合作模式还有“代岗实习模式”(也称“2+1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完成2年的专业学习,第3年进入企业进行专业岗位实习,那么,我们也可以将此模式植入本科教育,转换为“2+2”或“3+1”形式,只要能够遵循教育规律,合理制订教学和实习方案,一定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力。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在建设校企培训基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根据行业企业性质和用人需求,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就业实习基地纷纷落成。第一种是企业独立设定的员工培训发展中心;第二种是不同企业同类工种的统一培训中心和基地,如电工、电焊、工程机械操作工培训基地。那么高等教育如何借鉴上述不同类型的实习实训基地,也是在校企合作框架下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一方面,不能等同于职业教育的实训模式,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就英语专业来说,语言基本功可以在实习、实训机会中得以锻炼,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也能够在工作环境中得以养成,但最为重要的人文素养和语言基本理论还需要有充分的学习和沉淀时间,课堂教学绝不可忽视。所以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必须双管齐下,高校在教学和科研上应给予实习、实训基地最大的支持和配合。 此外,根据学校长设专业的特点和内容,可以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代表、企事业单位领导与学校任课教师共同组建“就业力指导委员会”。把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重新整合,结合就业市场人才的供需信息,及时有效地调整学校的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定期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知识储备以及心理和技能准备。 校企合作的模式多样化有利于校方与企业的沟通协作,当然,在此过程中双方要协调好彼此的利益,努力争取共赢双赢的局面。

三、培养大学生就业力的重要性

就业力( Employability或者 Employability skills)是指个人在经过学习过程后,能够具备获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做好工作的能力。就业不等于就业力。关于就业力的阐述,2005年DEST就业技能框架包括:communication沟通能力、planning and organizing计划和组织能力、teamwork团队工作能力(团队精神)、self-management自我管理能力、problem-solving问题处理能力、learning学习能力、initiative and enterprise主动性与事业心( 进取心)、 technology科技,不同国家对“就业力”的内涵界定有所不同,但在强调大学生就业力的一些关键能力则有共通之处。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力与培养他们的知识技能同等重要或者说更为重要。 传统的英语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就业市场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能力需求,英语专业的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还应该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思辨力,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因为这些是他们就业力的集中体现,只有通过提升这些能力,才能帮助学生应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的各种挑战。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翻译方向、商务英语方向、师范教育方向以及其他相关服务管理方向,如酒店管理、文秘、导游等。那么,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考虑到学生所需就业能力在这些方面的实际要求,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资源。否则,学生在大学教育期间不能获得适应未来职场生存的就业力,就无法学以致用,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校企合作下英语教学与就业力培养措施

首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结合英语专业的专业特色打造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就业力为宗旨的新型课程。高校一方面要加大师资队伍的培养,让更多的教师走进企业,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和毕业生的能力缺口。以英语专业为例,我们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让教师定期走访企业,到企业内部参观学习,或者由教师带队,带领部分学生到企业参访实训;也可以将企业的骨干力量、专家能手请到学校,为学生开展企业宣讲和专业讲座等。教师要进行内部教研和经验交流,对自己所教的课程如实践性较强的口笔译课程或者听说类课程进行改革,增加更多的让学生锻炼的环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课堂。安排弹性学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走出学校的小课堂进入企业和社会的大课堂,如翻译公司、电商企业、外资外贸企业、中小学和旅行社等英语专业毕业生需求量较大的行业。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学习方向,去选择进入中小学,体会一名英语老师的成长过程,或是走进旅行社和各大展会为外宾进行专业的涉外服务,这些经历都会使他们迅速成长,促进其在学校课堂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学校要鼓励那些积极参与就业力融入课堂教学、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改革的老师,对能够引入新理念、新资源、新方法的老师给予奖励。此外,教师不仅要进行课程创新和改革,还应该对传统的考试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要把考核检验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考核形式也要多元化,口笔试、论文和实习成绩置换等多种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定。总而言之,高校要本着服务社会,给学生最需要的原则,大力推行通识教育与弹性学制,扩大学生就业机会和职业选择空间,应对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适应;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全人教育,融入对就业力的培养,让所有学生都有充分机会利用大学教育发展其就业力。 其次,政府应赋予高校在自主核定办学规模、招生人数和专业调整等方面更大的自主权,并鼓励扶持企业公司走进校园;企业一方,要积极响应政府的以产学研相结合为指导思想的各项政策,全力参与到与高校的合作中,更加积极地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更加主动地融入就业政策体系,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工作机会,把实习学生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储备,纳入企业整体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再次,高校学生应树立就业力提升的意识,积极参与到学校安排的各项实习、实训项目中,敢于迎接挑战。最后,学生在扎实掌握课堂知识学习即专业能力之外,可以自发组织和职业能力发展相关的社团活动和比赛,或者自己尝试自主创业,学校和企业给予适当指导和支持。

五、结语

高等教育应更加重视学生就业力的培养,以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大力支持和加强校企合作的办学形式,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实习、就业、社会实践培训基地,包括海外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双师型”教师,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质量高的学生,以为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作贡献为办学的最终的目标。总之,提升大学生就业力,需要多方携手,共同努力。很多开拓性工作和艰巨任务还有待社会各方通力合作完成。

参考文献:

陈卫东对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07,(2) .

范泽瑛,谢超关于2006年就业力问题及其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8).

刘振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之我见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6).

范泽瑛,谢超,高磊关于毕业生就业力培养模式的初探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0).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英语教学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