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之中的中国和俄罗斯文学

2016-04-15俄罗斯瓦列里鲁登科李雅兰译

大家 2016年2期
关键词:诗人诗歌文学

∥[俄罗斯]瓦列里·鲁登科(李雅兰译)



世界之中的中国和俄罗斯文学

∥[俄罗斯]瓦列里·鲁登科(李雅兰译)

瓦列里·鲁登科,笔名张华里,1937年出生于莫斯科。曾供职于设计院、莫斯科中央电视台等,为莫斯科建筑师协会、俄国画家创作协会和莫斯科记者协会会员。自1969年起,主要从事儿童书籍美术工作。1987年移居北京,近年来因酷爱中国诗歌翻译,与夫人李雅兰合作翻译了吉狄马加、海子、骆英等诗人的著作。

中国文明,有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在这五千年中,文明已经载入于中国人的基因和民族记忆。五千年中有既有过辉煌时期,也有过衰败年代;既出现过盛事,也遭遇过停滞。但一旦中国人民获得能前进和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时,历史就会大踏步向前走去,以难以置信的速度赶上去,弥补失去的时间。我们现在正处在激进的时代,中国人获取了祖国发展的有利条件,正在利用祖先几千年的精神积累,把自己的民族愿望灌注于生活,让理想变为现实。在不到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内,中国完成了别的民族需要一百年才能完成的业绩。

昨日在开幕式上,中国文学界的领导、著名作家丹增和诗人吉狄马加谈到了中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成就。他们的发言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骄傲感。他们也提到这些成绩与民族文化发展是分不开的,经济政治的兴盛,必然反过来对文艺昌盛创造必要的气候和环境。

中国的文化和文学传统起源于古代,与其它民族有诸多不同之处,其中之一是诗词在各类文学作品当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不但皇帝、贵族和官员会作诗,而且每一个受过教育、有文化的人都会写诗。在中国古代,写作能力可以区分人的社会地位,会写作就有机会考取秀才,直至中状元,并以此逐步成为国家栋梁。即使现在,当参观故宫的外国游客看到用于赛诗游戏的曲水流觞,也都非常惊奇——令他们动容的,是宫廷里的所有人都能作诗。

由于中国诗歌历史悠久,就自然会产生独特的传统。大多数传统中国诗歌的格律非常严谨,明确规定了行数和字数。外国人看古体诗,总会觉得奇怪:每页都布满了方方正正的段落,无论诗有多长,每行字数都一样,鲜有长短不一的情况。反观欧洲语言,通常都达不到如此整齐的格式。

从“辛亥革命”直至“五四”白话运动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开始提倡文学民主化,必须解放思想,放弃传统格律。在经历了从押韵到不押韵的转变以后,诗歌形式的变化,使它能够为普通大众所接受和服务,进而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理解和喜爱。正因为这样,中国诗歌获得了创作自由,可以随意挥洒。从此中国诗歌开始与西方文学接轨。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对外开放,各类对外关系也随之加强,文学也不例外。西欧和俄罗斯文学被中国读者所知,并广泛流传。但联系到早在20世纪20年代,上海就给普希金立了纪念碑,以及后来北戴河的高尔基纪念碑等现象。同时期的苏联开始也出版了中国现代经典文学作品,俄国人知道了鲁迅、老舍、郭沫若和其他杰出的中国作家的名字,开始了解他们的创作。所以了解到这些,就会知道文学领域交流的畅通并非偶然。

中国文学现在已走出国门,广泛流传于世界。不只是俄罗斯读者阅读中国人写的书籍,很多其他国家也相继出版了许许多多中国文学作品,各国人民有了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和条件。2011年,中国杰出的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表明中国文学的伟大已被世界所承认为。

最近几年,中俄作家或诗人之间的接触和交流上升到更高的阶段。中国目前很注重将中文作品翻译成俄语,并向俄国介绍。俄罗斯也经常举办各类书展,中国展台都能吸引广大俄国读者的注意,受到非同寻常的欢迎。很多俄罗斯作家和诗人也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在中国出版,视此为自己的荣誉。比如,上月访问中国的俄罗斯著名诗人叶夫图申科在与中国诗人交谈过程中,表示他有意周游中国,举办朗诵会,与中国诗人并肩在舞台上用俄汉两种语言朗诵诗歌。

当今的中国重视在俄罗斯宣传和普及中国文学。在国内有专门对俄翻译和出版各类书籍的出版社,其中有的出版社每年对俄出版、发行图书多达百余种。图书种类的覆盖面很广,包括中国文化、历史、地理、经济和政治,文学类图书也占有很大的比例。这项工作帮助俄国人纠正对中国文学不够全面的看法,通过了解中国文学新动态,体会中国思想越来越开放的趋势,知晓中国出现的各种新观念。

目前中国文学艺术前景广大,有过去完全意想不到的环境。在论坛昨天的议程上,我们聆听了欧阳江河先生的诗《玻璃工厂》。我曾经在俄罗斯中国年期间,在一本中俄双语诗集里读到过这首诗——翻译整理工作是由俄罗斯杰出女诗人克萨可娃完成的。当时,我感到这首诗的翻译充分反映了原作者的思想,诗的语言和格式也非常完善,意境很美丽。

最后我还想说几句话,有关刚才朗诵的王家新先生《塔尔科夫斯基的树》这一首诗。在这首诗里,我们能感受到,中国诗人和俄罗斯诗人是多么接近,中国人完全理解俄国人的思想方式、他们的形象思维、他们所用的修辞方式。

中俄两国曾经一同经历辉煌,关系也一度紧张。但目前来看,我们两国关系的前途让我充满乐观。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王恒腾

猜你喜欢

诗人诗歌文学
诗歌不除外
我们需要文学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人与花
我与文学三十年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