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消费令人堪忧
2016-04-15张冬青陈冬燕
张冬青+陈冬燕
那些名牌,那些曾经的支出标准,那些曾经被认为的超前消费,现在看多清贫啊……
疯狂追求名牌和高档化,以获得虚荣性自我满足,遗憾的是一些名牌常常坑人。
用瞬息万变来形容服装市场的发展变化,是最恰当不过。哈尔滨的服装市场,今日已演变到疯狂追求名牌、高档化、款式多元化的阶段。一时间,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来自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地的“领国际新潮”的名牌服装:美国的“苹果”牌、西德的“浪花”牌,香港的“高堡”牌,以及“金利来”、“银利来”系列产品,应有尽有,但价格却昂贵得惊人。美国的曼哈顿系列产品,一套西服1400元;香港外进的“老人头”、“宾度”牌皮鞋卖到480元;法国巴黎的女式“3件套裙”一件就600多元。在一家商场,一位姑娘看到一件麻纱网扣衫与自己穿的颜色不同,便想再买一件。父亲毫不犹豫地掏出两张百元面值的人民币满足了她的愿望。用这位父亲的话说:“为女儿买个喜欢,也是人生一大乐趣。”
据了解,敢于问津高档服装的大多是暴富起来的个体户、乡镇企业家、承包人,还有主要依赖父母的讲时髦的年轻人。自然,其中也不乏“贫困者”。某厂一位靠工资收入的小伙子,在全家人的帮助下,花500多元购买了一套金麒麟牌西装。他说,青年人凑到一起,不穿名牌,自己总觉得寒酸、穷相,让人瞧不起。纸醉金迷的夜总会,如名牌上衣配名牌领带,名牌裤子配名牌皮带,人长得再丑也感到生辉。会得到羡慕的眼光、微笑的敬烟、漂亮的舞伴。会享受到一种难以形容的自豪感和满足感。一位生意人讲,穿名牌服装出门,会显示自己阔气,谈买卖、住宾馆会顺利许多。
超前意识、虚荣心态、畸形心理,拉大了名牌商品价值与价格间的距离。一些名牌产品照样不耐用。一个体业者说,他花300元买了双世界名牌皮鞋,穿了一个月照样掉底,200多元一条的皮带,扎个一年半载照样折断。
人情风愈演愈烈,名目繁多价码日高,使居民负担日益加重
据调查,1989年上半年哈尔滨市居民人均赠送支出38元,这种越来越甚的人情支出有两个特点。其一:名目繁多。现在除婚丧嫁娶、逢年过节随送礼之外,乔迁新居、生日寿诞、探望病人、调动工作、变换工种、职务晋升、看望产妇、搞文凭、评职称、参军、升学等都要请送。赠送价码越来越高。以往送礼只限于烟酒罐头糕点,十元二十元也拿得出,现在一般人情也得三十、五十元,求人办事起码要百元以上,毛毯、家电是主送品,但最实惠的是递红包。
编辑/宇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