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众电波分享歌声里的回忆

2016-04-14陈文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李佳听众时光

陈文

“在记忆的时光里,总有一些歌曲陪伴着我们,在我们的生命中刻下烙印;在岁月的河流中,总有一些旋律萦绕耳际。《我的时光歌单》愿和大家在歌声中回首往事,重温经典……”每周六、日早上7点至8点,年近耄耋的崔孝光先生都会和老伴儿雷打不动地守候在收音机前,收听中央电台老年之声AM1053播出的《岁月如歌·我的时光歌单》节目。聆听着电波中传来的与他们经历的岁月息息相关的歌曲和故事,两人竟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听着耳熟能详的音律和歌词倍感亲切,立刻唤起我对那些难忘年华的回忆。”崔老先生感慨道。

和崔孝光先生一样,很多老年之声的听众都会准时与《岁月如歌·我的时光歌单》相伴,那些熟悉的歌声触动了他们埋藏在心底的记忆,那些感人的故事引起他们的强烈共鸣;与崔老先生一样,许多听众整理出自己的“时光歌单”及难忘的岁月经历和感怀,希望通过电波播出,与更多人分享。

“时光歌单”引发老年听众的参与热情

上了年岁的人普遍爱听老歌,老年之声每天早上播出的《岁月如歌》就是特别为老年朋友设置的一档歌曲栏目。“老歌承载着时代的烙印,听着这些歌会勾起老年朋友的回忆。”中央电台让教节目中心老年节目部副主任田娜介绍,喜欢老歌、喜欢回忆往事是老年人的特点,某个人的人生往事常常能得到其他老年人的共鸣,基于此,他们策划了《我的时光歌单》征集活动,“这也是老年之声‘办老年人的广播,让老年人参与办广播定应的体现。”

活动启动后,很多听众发来了自己的“时光歌单”以及自己的故事。“没想到听众朋友的参与热情这么高,而且特别用心认真。”《岁月如歌》主持人李佳、编辑李玲燕告诉本报记者,来稿作者中甚至有不少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由于不会使用电脑,眼睛又不太好、拿笔抖,七八页信纸上的字迹有些歪歪扭扭,有的老人还在信后附言,说年纪大了,写的字可能不好辨认,对栏目组表示歉意;有的老人自己写完,怕主持人看不清,就让家人誊写一遍再寄住电台;还有的老人稿件发出后,想起故事中的一些细节没写清楚,便给栏目组打去电话补充说明;更有一些听友担心信件丢失,大老远地赶到电台亲自把稿件送到主持人、编辑手中。

参与征集活动的不,又有北京的听众,还有来自新疆、贵州、四川、陕西、辽宁、河北等全国各地的听友。“除了收音机,大家还可以在网络上,即央广网在线收听或者回放我们的节目,通过电视机顶盒、手机客户端,还有节目微信公众号也能收听广播。”

《我的时光歌单》节目在听众的心海激起涟漪,引发无数感怀。“听节目的耶一刻,我仿佛返老还童变得耳聪目明,又重回到那激情的岁月,听到了当年革命的呼唤和前进的脚步声,又重温了那些埋藏在心中难以忘却的可歌可泣的经历。”79岁的崔孝光老先生在给栏目组的信中写道。

田娜副主任坦言,征集活动之初他们只是想试一试,不知道效果如何,没想到听众的评价这么高,栏目的收听率也提高了,所以就把特别策划发展或《岁月如歌》的一个板块,固定在周末时间播出,作为听众参与办节目的一个平台,长期办下去。

听众的积极反馈让栏目组再累也欣慰

“以前我们的节目都是单向传播,征集歌单的活动使我们和听友之间有了直接的交流沟通,让我们了解到听众的所思所想、心态和需求。”

主持人李佳介绍,老年朋友喜欢的歌曲五花八门,在他们的“时光歌单”上,既有几代人传唱的经典老歌、革命歌曲,抒情歌曲、儿童歌曲,也有近年流行的通俗歌曲;有中国歌,也有外国歌;甚至还有歌剧、戏曲,“对丰富节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李佳说,歌单上的有些歌曲他们平时做节目时都很少选择,有的歌名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也给他们的准备工作增加了难度。比如,有一应听友说喜欢《蜻蜓姑娘》,“看这个歌名挺生僻的,后来我上网查了一下,其实就是我们这代人比较熟悉的《玛丽诺之歌》。”说到这儿,李佳哼唱了其中的一段旋律,记者听着确实耳熟,“这是上世纪50年代苏联电影《蜻蜓姑娘》的插曲,过去就叫《蜻蜓姑娘》,后来的人都称《玛丽诺之歌》。”后来节目播出了这首歌,听众特别高兴。

中央电台有媒资库,里面的音乐和歌曲非常浩瀚,当然曲库越大,搜集的难度也越大。李佳说,这里找不到,他们还会借助网络寻找。

“对听友写的歌单,我们在挑歌时也用了点心思。”李佳表示,很多歌曲都有好几个版本,也就是由不同的歌者甚至不同年代的人演唱过,“有的听众会注明当时是由谁唱的,我们就尽量找那个版本的;没写明的话,我们则尽可能挑选贴合听众描述的耶个时代、当年他们听到过的版本在节目里播放。而讲述故事时配的背景音乐,也挑选与他们有亲和度、贴合度的音乐,尽量做到与故事的和谐统一。”这样一来,节目组的工作量增加了不少,但李佳说,选择贴合度强的歌曲版本和音乐,可以营造一种氛围,将听众带人当年那个时代的情境中。

李佳坦言,做这个节目很累,“但听众需求满足后的喜悦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再累也无所谓了,同时也激活了我做节目的热情。”

一首战歌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在《我的时光歌单》征稿中,听众列出自己最喜欢或者记忆中最难忘的10首歌曲名称的同时,还讲述了每首歌给自己的人生、或长带来的难以忘却的感动或影响。“听众朋友的故事让人特别感动,我们看了都情不自禁地流泪,很多故事都让我无法忘记。”主持人李佳直言,现在的年轻人生活比较平顺,很多人也不太了解他们的父辈、祖辈生活的耶个年代及其生存状态,“从那些年代走过来的人真不容易,他们为了让会、为了国家付出的心血、青春甚至生命,理应受到赞美、颂扬,我们应该让后辈人了解。”

在崔孝光老先生晒出的“时光歌单”里有首《歌唱二郎山》,这是一支歌唱修筑入藏公路解放军官兵的战歌。“二呀么二郎山呀高呀么高万丈,古树那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岗;羊肠小道难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挡那个被它挡。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西藏……”1955至1960年崔孝光在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学习,其间他听到了《歌唱二郎山》这首歌,觉得为祖国建设出力就是土木建筑系学生最大的理想。受歌曲的感召,大学毕业之后,他放弃了去待遇比较好的研究所等单位工作的机会,毅然携笔从军,听从祖国的召唤,跟随部队开山劈地架桥梁。在野外工作经常风餐露宿,非常辛苦,工作累了他就领头唱《歌唱二郎山》为大家打气……1976年离开部队转业后,每当听到这首歌、看到建筑工地上工人劳动时,崔孝光就会想起当年部队建设的场景。从军期间崔孝光成立了家庭,孩子出生他没空带,就请裹着小脚的母亲帮忙,母亲让他安心工作,说:“你为祖国建设做贡献,我在后方帮际管好家。”在母亲90岁时,崔孝光再次穿上军装,郑重地向母亲行了个军礼,并为母亲唱了《歌唱二郎山》。

“崔老先生为祖国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我为他们义无反顾报效祖国的情怀而感动。”李佳感慨地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些人却往往因为一些小事而计较,听听老年朋友的故事,心灵会得到净化。

歌曲能带给人阳光、力量、快乐

一名听友在他的歌单里写下了这样一段故事:在即将退休的时候他产生了一个想法,把之前自己写过的文章结集出本书。可着手要做时,想到从收集、整理文章到出版整个过程庞杂的工作,他又打了退堂鼓。此时,他听到电视剧《木鱼石的传说》中柳石明演唱的主题曲《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给勤奋者以收获,只要你懂得它的珍贵呀啊,山高那个路远也能获得……”这首歌激起了他出书的愿望和决心,最终他实现了梦想,他所在的单位还为他举办了新书发布会。“这就是歌曲带给人的力量。”李佳说。

河北的旺明是一应盲人听友,借助电脑及盲人电脑软件在线收听老年之声的节目。他非常感激《岁月如歌》策划的《我的时光歌单》征稿活动,让他和很多听众因此有了表达情感的机会。

旺明说,他是后天失明的,他喜欢听歌,喜欢唱歌,“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歌声!无论是看得见的那段岁月,还是如今的盲黑生活,我都离不开歌声!歌中有阳光,有力量,有快乐。听歌、唱歌能减轻因黑暗带来的心理压力,给我孤单的生活带来乐趣。”他说他喜欢的经典好歌太多了,《我的时光歌单》只让听众选择10首歌曲,有点“为难”他,在费尽一番脑筋、几易歌单后,他写下了自己最喜爱的10首歌,《隐形的翅膀》应列其中。“这首歌直击我的心灵,是我最真切的心理写实。我要唱着这首歌,让心中充满阳光地走完我剩下的人生路。”

节目中的感人故事让听众产生共鸣

“让我们没想到的是,‘我的歌单,播出当天就接到远在山东、我高中时一应老学长的电话。”崔孝光激动地告诉主持人李佳,他的学长听到了节目并向他祝贺说,“学弟的‘歌单已‘响彻云霄”,学长还郑重其事地表示,他当年同样被歌曲鼓舞,“是《建筑工人之歌》催我奋进跨入了建筑行业。《建筑工人之歌》豪迈的歌词:你看那蓝天下,雄鹰在展翅飞翔。你看那脚手架上,浴满了金色的阳光。我们是光荣的建筑工人,赤胆忠心为人民,为祖国建设社会主义,不辞劳苦奔走四方。前面总是辽阔的土地,身后总是崭新的楼房。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战斗着奔向远方……成了我一生的座右铭。上个世纪50年代,我们山东的建筑公司参加过首都机场一期工程的建设,见证了第一架图104喷气式飞机在北京平安降落;我还参加过国家档案馆工程,后来又先后在甘肃、四川等地完成了不少国家急需的工程建设哩……”

“很多听众都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对好多事情他们都有同感。”主持人李佳表示,一首歌引发听众的共鸣,让听众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回想同一时代自己在做什么,社会上流行什么,“《我的时光歌单》节目让大家不见面也能交流。”

一应听友对歌曲《母亲》有很深的感情,他说一唱到这首歌就想到自己的妈妈。虽然妈妈没有太多文化,她勤俭持家,就凭一双手含辛茹苦地把7个孩子带大。在这应听友的印象中,他小时候放学回家,外面寒风刺骨,进到家门就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妈妈已经给他做好了热气腾腾的拨鱼儿,“那味道,现在还记得,后来再也没吃到那么好吃的拨鱼儿了!”听友说,听到《母亲》,就想到妈妈,想起妈妈炒菜的锅铲,因为长年使用,锅铲后来都变形了。

李佳告诉记者,另一应听众听了这个故事觉得太感人了,他说这应先生听讲的自己母亲的故事,何尝不是我妈妈的故事呢。他凝神倾听,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在一旁的妻子看到了,问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他说是在听节目,并让妻子也听听,妻子也被别人的故事深深打动,触发她对自己家乡的怀念,后来这应女士也提笔写下了自己的歌单以及对往事的回忆。

“这个节目让我们看到,老年朋友需要一个情感倾诉的平台。”主持人李佳坦言,日常生活中,老人希望与人聊聊自己难忘的经历、感受,但由于孩子们平常工作繁忙,或者可能老人也絮絮叨叨说过,但年轻人并没太在意。正好《我的时光歌单》给老年朋友提供了一个回顾往事、与人分享的机会,他们的故事在听友中产生共鸣,心灵获得了一种抚慰,“我觉得我们这个工作特别有意义。”李佳深有感触地表示。

听众希望《我的时光歌单》长期办下去

《岁月如歌·我的时光歌单》播出后在听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崔孝光老先生称栏目“接地气”,满足了老年人的文化需求,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他希望这个栏目长期办下去。陕西渭南听众王志或赞节目“堪称上乘佳作,广播精品”,“《我的时光歌单》从策划、构思到播出都十分或功,是我收听广播60年来听到的最好的栏目。”王志或说节目有真情实感,打动了他,他将继续支持节目并向更多的人推荐。

听众毛震亚在活动最初就写来了自己的“歌单”和故事,后来他又发来稿件,并动员老伴儿写“歌单”,还发动女儿女婿、家里的亲戚朋友都来参与节目。他说,《我的时光歌单》征集活动挺有意义,让听众在回忆中梳理自己的故事,重温当时的感动,也是给自己的过往生活作一个记录。

栏目编辑李玲燕介绍说,一些听众还把节目录下来拿到台唱团、养老院放给大家听,由此带动周围的人参与到节目中。

《我的时光歌单》作为《岁月如歌》的子栏目,每周六、日各播出一个小时。很多听众觉得不过瘾,纷纷打电话要求增加重播时间,或者扩展到工作日播出。

听众邱宝廷的“歌单”和故事随电波传到了千家万户,他请栏目组把那期节目刻或光盘寄给他,因为那也是他对自己人生的一个梳理总结,他说想把光盘留给儿女,算是给家人的一个念想,将来自己不在了,他们可以听听他的声音、他喜欢的歌曲,想起他的经历。李玲燕告诉本报记者,邱宝廷老人在他的“歌单”播出后,突然脑梗昏迷人院,他的家人拿到光盘后一遍遍放给老人听,希望能唤醒老人……

“我们的节目不,又受到老年朋友喜爱,孩子们也爱听。”节目主持人李佳说,崔孝光先生告诉她,自己上小学五年级的孙子也是音乐爱好者,“小孙子被河北盲人听友的故事深深吸引,感叹歌曲带来的魅力,更佩服盲人爷爷在歌声的影响下所奋发的力量!小孙子要求我把节目录下来,说我也让我的同学听听。”

李佳的女儿今年12岁,也很喜欢《我的时光歌单》,李佳用“凝神”、“很认真”描述女儿听节目时的专注。“像老年人喜欢的《渔光曲》、《卖花姑娘》、《秋水尹人》、《泉水叮咚响》、《绒花》等歌曲,对她这么大的孩子也挺新鲜的。”李佳认为,过去的歌曲更讲究真情实感、旋律优美流畅和可歌唱性,以大众欣赏口味为审美标准,“这也是老歌能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很多歌曲现在再翻出来唱,相信也会很有市场、吸引听众。”

李佳表示,老年朋友的人生经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深深感染年轻听众、甚至小朋友。“不要以为老年人是弱势群体,不需要我们关注,他们的人生经历是财富,静下心来倾听他们的故事,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

对于节目在听众中的反响,李佳笑言:“说不定《我的时光歌单》也会引领一个新的时尚呢。”

猜你喜欢

李佳听众时光
艾灸保健知多少
Chapter 2 Childhood time第2章 童年时光
永远向前的时光
为什么烤豆会把美国和英国分开
你是我的皎皎明月光
休闲时光
An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surrealism in photography
听众
漫时光
怎样让竞职演说“挟持”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