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农村自然条件,打造精彩美术课堂

2016-04-14高欧

考试周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模式

高欧

摘 要: 美术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就在苏北农村支教期间所见所闻所感,针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更好地完成美术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 美术教育 农村中小学 教学模式

美术教育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教育,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等。唐代画论家张彦远就有“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的著名论断,这充分表明古人已认识到绘画对人的发展存在很大的影响。学校开展美术教育,以教育为手段,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培养必要的技能,发扬和传播美术文化,以美术为媒介,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发展智力和创造力,提高一般教育学意义的功效。

目前,农村中小学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对美术教育存在一些误区,我就分析这些误区并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对策。

一、美术教育的误区

现阶段,我们用的美术教材,已逐渐贴近学生,改国画为水墨情趣,改素描为明暗关系、立体感和空间感等。这样做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1.缺乏美术学习兴趣。当前中小学均开设了美术课,但由于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致力于语、数、外的学习,无暇顾及美术这一学科,美术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画、教师阅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呆板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美术活动相对于初中而言虽比较丰富,但教学活动及内容单一、形式单调,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学方法陈旧,教学难度过高。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农村教师由于信息闭塞、教学设施等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教学磁场仍强于新课程的理念。因此,在教学观念上仍旧是美术教学就是传统知识与技能,教室是唯一的教学场所,教材是唯一的教学内容;教学还是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3.作业形式单一、评价机制落后。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对美术教育的重视不够,教学设施投入不足,新教学手段无法应用,极大地制约美术教育成效。学生的美术作业千篇一律,没有新意,而且没地方展示,不能刺激学生。

误区一:(传统评价)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作品,往往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为标准,忽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同时评价形式单一,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

误区二:(主观评价)教师认为美术教学评价就是教师评价,课堂上,学生作业刚完成,教师便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评价(或优或合或待),打上“优”的固然高兴,但不知道好在哪里,打上“待”的心里难过,也不知差在何处,导致学生未能及时掌握学习信息,抑制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长此以往,造成迷惑厌学情绪。

误区三:(单一评价)教师除了只重视作业评价外,对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也采用简单的“一画定成绩”的做法。即让学生临摹一幅画,然后给出一个成绩,未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忽视了美术评价的全面性。

4.环境条件的制约。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有三大制约:一是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识落后,他们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特别是山村完小学校,为了提高各自学校的语、数质量,在中心学校中的排名,几乎都是语、数教师包班上课,完全剥夺了学生上美术课的权利;二是农村师资队伍力量不足,大部分担任美术课都由语、数老师兼任,缺乏相应的美术学科的教学培训,所以缺少这方面的观念,更没有及时开展美术学科的教研探索;三是相应的教学设施欠缺及交通、信息等方面的闭塞,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与城市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距离,甚至学生的绘画工具都无法拥有,一套水彩笔、油画棒对家庭条件差的孩子还是很奢侈的。

二、美术教育的对策

1.培养美术兴趣,促进教育发展。不能一味强调专业技术的提高而忽视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学生上课是在一种单一、枯燥的氛围中进行的,成绩可想而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我表现。如学画动物变形,教师举例示范,画小白兔,突出两个长耳朵,画猪突出肥胖,画熊猫把它人性化等。这些东西,学生比较喜欢,教师的示范更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作业让学生自己创作几个,学生会把积蕴在心中的绘画欲望全部释放出来全力设计,教师适当指点,有优点指出来,加以表扬,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绘画欲望,连续设计几个,学生就会掌握一定的技巧。

2.作业新颖、评价合理。例如静物教学,一般情况下都是教师选好衬布和静物,按预先设计的构图和色彩搭配好,学生画的时候,只要把眼前的静物抄下来就行了,对构图的变化、静物的取舍、色彩的选择等因素不需要考虑,怎么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呢?结果,作业构图雷同、表现手法单一、色调大同小异,这就是按部就班的套路和纯客观的描摹给我们种下的恶果,艺术表现无从谈起,更不必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抹杀了个体的创造力。如果让学生从眼前的静物中找出认为合适的组合、构图、表现、着色,就能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而且这样的作业有激情、有活力、不雷同,个人感受明显。

3.积极创新,变废为宝。在美术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学习课本中的知识外,平时我还让学生收集了许多废品,如易拉罐、冰棒棍、树叶、麦秆,废布……运用这些废弃的材料,把它制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艺术创造力,让学生以所学的知识美化生活。在美术课上,依据学生年级,对他们制定不同的制作要求。通过变废为宝的制作,不仅成功地解决了现成美术材料缺少的问题,而且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寻找创作媒材,根据材料特征或具体情境进行创作,逐渐树立变废为宝,用双手创造富有生命艺术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高师《美术教育学》编写组.《美术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英]赫伯特·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

[3]《中国古代画论选读》.

[4]《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论文集》.

[5]《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猜你喜欢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