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技能之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2016-04-14林红梁
林红梁
摘 要: 二十一世纪新型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为会设计、会上课、会研究。教学设计作为教师的一项重要技能,常被用于对教师的考核、评聘、专业素质比赛等。然而,许多教师存在对教学设计操作层面上的认识的不足。作者针对比赛型(限时完成)的教学设计如何操作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教学设计 教师技能 静态设计 动态设计
何克抗教授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①教学设计并非施教,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学设计不等于教案,要有预设动态,有创意,不单呈现设计内容和思路,还要体现为什么这样教、如何学。教学设计比赛有着实施简便、可异的实施评价,并且能较好地反映执教者的教学思想、专业水平的优点,因此,教学设计成为目前教学教研、教师评估或选拔等活动的重要技能项目之一,被列入各级对教师练兵的一项重要内容。但70%的教师离开教学参考书就不能教学;离开网络、教学参考书,至少有80%的教师写不好教学设计。特别是在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这种限时完成的教学设计中,老师面对手头上只有一本课本,显得不知从何做起。教师技能比赛中的教学设计是在规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小时)将学科教学中某一课时作为教学设计的内容,提供给老师的只有教材内容。在短时内怎样进行教学设计,体现什么,怎样做会更有效就值得思考。根据教学系统论,从主客体关系划分,教学系统主要构成要素是教师、学生与教学媒体(含教材、教具、实验)等,我认为教学设计一般从三个方面呈现:一是对教材的理解及处理即教材的静态设计;二是预设师生活动即教学过程动态设计;三是教学设计的自我评价与反思。
一、对教材的静态计设方法
对教材的静态处理是基于对教学内容的“教学理解”表述的,是指教师对学科内容(包括学科知识逻辑结构和学科思维方法等)的认识和把握情况。对教材的静态处理,可以很客观地体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专业水平及教育理念。一般来说,主要表述下列五块内容: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设计者应该站在全局的角度把握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是阐明所设计的内容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安排意图(体现教材的整体观念),具体说来,它应该包括:①教材已安排了哪些知识作为该内容的基础;②本课有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③该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有怎样的关系。二是该课的学习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有何重要作用。重点表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它的系统性、整体性及体现其承上启下关系等。这点上用几句话(四至五行)概述。
2.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基于对教材分析来表述学什么及学到什么程度的内容。新课程标准下通常学习目标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呈现。它们是一个目标体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是关于“是什么”的维度,过程方法是关于“如何获得是什么”的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在如何获得是什么的过程中或之后并内化为自己相对稳定的东西。当然,课时目标应该是具体的,不一定机械地都按这三个维度陈述,应从整体上思考学习目标。
在叙写学习目标时,应明确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与表现程度。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规范的表达应该是“学生应该……”,书面上可以省略,但思想上应牢记住,注意不能用“使学生掌握……”。行为动词是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写出、列出、说出、辨别、比较、对比、绘制、背诵等。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限制或范围等,如“根据图示”、“看完全文后”、“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表现程度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水准,如“能说出二种……的措施”、“能正确说出……”、“能规范地……”。学习目标总体来说即学习什么、掌握什么,用具体的、可操作的、可评价的词语界定目标属性。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是指有共性、有重要价值(包括认知价值、迁移价值和情意价值)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有利于知识本身的系统化,而且有利于学生能力水平的提升。在叙写教学重点前,设计者必须明白为什么是重点?在教学设计时不必写出为什么是重点,但作为设计者必须明白。如化学学科的教学重点知识主要包含核心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核心技能(化学实验技能、化学用语书写技能和化学计算技能)和核心的思想观点(微粒观、运动观、分类观等)。
教学难点就是学生难以理解、掌握的内容。同样教学设计者不必叙写为什么是教学难点,但一定要心中明白。难点的确定主要有:一是学生对本课学习没有知识基础或者知识基础很薄弱;二是学生原有的(生活、认识)经验是错误的;三是学习的内容需要转换思维视角(如从宏观到微观,文字到图像等);四是所学的内容抽象、过程复杂、综合性强。这些内容通常在教学上被确定为教学难点。
4.教材的深加工处理
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是教学设计体现创新的手段之一。教材是由专家编写供教师、学生使用的,不同版本的教材其内容基本相同,但编排体系、呈现方式及文本案例是不同的。如何使用教材来施教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高水平的教学设计者常会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校的现实条件和学习目标,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加工和改进。处理教材的策略主要有:增、删、换、合、立。增是补充情境材料、主题活动、实验;删是去掉重复的、不符合标准的、不必要的内容;换是更换实验方法、文本案例;合是整合不同知识点或不同学科的内容;立是打破原来教材内容的次序,创立新的框架结构等。
5.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学科课型及内容不同、学生情况差异)下,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中,解决“怎么教(学)”的问题。根据不同的学科内容、课型和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者呈现合理规划、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具体化体现。常见的教学策略有很多,如示范—模仿教学策略(动作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技能的迁移);情境—陶冶教学策略(创设情境—自主活动—总结转化);支架式教学策略(搭脚手架—进入情境—探究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抛锚式教学策略(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效果评价)等。
二、关于教学过程的动态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在对教材的理解基础上,针对为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体现教学理念而设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总和,主要包含:目标任务定向(根据学习目标设置适当情境及相应的问题进行教学切入);活动(开展师生对话互动、探究学习、小组协作、实验等一系列课堂活动);反馈与调控(根据目标任务设计相关问题、训练介质等相应的反馈检测与调控)。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学的本质是交流、对话。有学者提出:“新课程理念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包括问题呈现、对话交流、情境刺激、科学指导、全面评价等五个方面。”②根据教学过程的要素,我认为用表格的形式呈现教学过程设计,更能体现出设计者的思路。
表格呈现设计的基本架构为: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测与对策、设计意图。如下表:
这种结构设计的好处在于:第一,这一基本架构,大体反映了教学逻辑思路,即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从而完成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教学同期。表格式教学设计模式细化了教学过程这一环节,使设计进一步具体化、精细化。第二,这种教学设计将学生的活动分析放在了重要的地位。根据教学内容考虑相应的学生活动内容,这就要求设计者不仅仅是钻研教材,并且有了更高的要求——钻研学生。从侧面可以反映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单纯的讲授,而且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在“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这在新课程改革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有重要的意义。第三,“预测与对策”这一环节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考虑。“预测与对策”体现教师充分考虑了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安排的活动可能作出的反应,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所采取的对应措施,体现了设计者不单对教学过程进行了预设,并且充分考虑了课堂可能生成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案。第四,“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体现设计者对所设计的师生活动理论理解,使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所设计的活动有理论的支撑及明确的目的性,避免了活动的盲目性。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着重设计好师生互动活动,重点体现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的理念。对重难点的解决活动设计中主要处理好几个问题:一是创设与课题内容及学生认知基础相切适,且贯穿整个课堂的情境。二是针对学习目标和情景设计好层层深入的一连串精巧问题。引导学生在对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实现学习目标,同时让教师对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有很客观的反馈。三是注重课的结尾设计,一方面设计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的活动,一方面设计好因本课学习后而产生的新问题供学生思考。四是设计有创意的板书或图示。
三、关于设计评价与反思
因为教学设计是预设性的过程,并非教学实施过程,所以有关评价是对自己的预设性过程及活动的反思评价。这种自我评价与反思有利于归纳体现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理念,表明了设计者的思路,也体现了设计者对教学设计的理解水平。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叙述:一是简要说明设计该课的思路(也可图示说明)及理论依据。二是说明教学设计中的成功之处。如对教材分析及处理有哪些独到之处;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了哪些调控措施;是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如何落实对学生学习结果反馈与监控的;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有哪些过人之处等。三是教学设计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或难以把握之处,具体包括:对教学目标的定位特别是隐性目标(如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存在哪些困惑;学生活动中还有哪些难以把握的地方;设计的活动中哪些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③这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的教师岗位大练兵也有序开展,基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设计越来越被重视。
注释:
①何克抗.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初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②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
[2]何克抗.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初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9.
[4]杨梓生.龙岩中学化学博客.http://blog.fjedu.gov.cn/space/index.php?uid-60.
[5]朱芒芒.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