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访谈录》的特色分析
2016-04-14李诗梦
李诗梦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归纳出了《杨澜访谈录》的节目特色。体现在:受众定位准确,访谈方式灵活;谈话内容风趣;受访嘉宾面广;主持人个人魅力突出;谈话环境安静优雅;节目进程节奏明快等六个方面。
【关键词】 电视访谈;《杨澜访谈录》;节目特色
在当今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电视节目不断繁荣,作为电视节目类型之一的电视访谈类节目发展势头迅猛,它在增进与观众之间交流的同时,也对社会文化的进步具有推动作用。《杨澜访谈录》这档节目由杨澜自己所创立,作为一个高端访谈节目,它体现了浓烈的人文色彩,具备强烈的时代感。该节目开办到现在,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和不错的口碑。在一次次的访谈沟通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受访嘉宾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1、研究目的
(1)明晰杨澜主持风格特色;
(2)对比两档访谈节目的异同,在比较中深化认识;
(3)对《杨澜访谈录》的认识及其发展趋势的预测。
2、研究方法
(1)文献查找法。搜集与本论文所选的题目有关资料,搜索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体综合与分析;运用网络文献检索方法,获得最权威的资料。对本论文选题相关领域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2)逻辑分析法。运用综合、辩证、类比、归纳等思维分析方法,对各种已得理论进行具体详细的分析,故而有依据的提出自己与之相关的见解;
(3)案例分析法。收看杨澜有关访谈节目,分析当中的风格及交流互动技巧。
(4)比较法。比较《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的不同,深入认识《杨澜访谈录》的主持风格。
二、结果与分析
1、《杨澜访谈录》总体介绍
(1)《杨澜访谈录》的开办及发展。《杨澜访谈录》是阳光传媒旗下的一档高端访谈节目,是知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在2000年开办的,而且由她亲自主持,是目前我国最先推出的访谈类节目之一,到2013年底,已经走过了10余年的历程,访问了500多个有名嘉宾,讨论的热门话题包括经济、政治等不同方面,和来自全球不同地方的知名人士展开讨论,重点展示出被访者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独特的认识,从人物的历史作用和影响力的角度出发,来体现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追寻人类敏锐智慧和璀璨光芒,体现了独特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所谈论的话题不仅关注时事或专业,更多的是人生经验,并以人的智慧为中心,分析人物故事,人的成功与失败,反映了人民的智慧和洞察力,让更多观众能够更加真切,身临其境地去感受那些平时所谓的功成名就的人士,从而缩短了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促进双方互相交流。力求穿过风云汇集的有限空间,将受访人士的人格魅力和社会价值观作为节目的最终呈现。近年来通过节目组的不懈努力和创新,该栏目获得了很好的声誉,也收获了较高的收视率,深受观众喜爱。《杨澜访谈录》覆盖了全国几千万的家庭,拥有超过亿万的受众观众群,还被推广至全球各地人口集中的华人社区,全球观众超过三亿,受众人数不断增长为节目的良好发展创造了条件。由于自身较高的节目质量,丰富的人文气息,因而在高阶层的精英人群中有着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其自身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2)《杨澜访谈录》的现状。自2005年1月起,《杨澜访谈录》由东方卫视于每周六12;30播出,播出范围覆盖了日本等亚洲地区及北美等海外区域。作为国内仅有的一档在全球范围内播出,影响力极广的人物访谈类节目,《杨澜访谈录》遵循“精彩人物,精彩对话”的节目理念,节目就所谈论的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不同内容的话题展开探讨,通过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名人相互交流,了解他们的性格特性,体会他们的独特见解,从历史的深度与广度的角度出发,突出了个人对社会的作用及社会对个人的影响。通过观看此节目,去发掘属于人类自身特有的聪颖,映射出人类特定的历史经历和以此所带来的感悟。所谈论的话题不仅仅是围绕时事或专业,更多的是把人物所经历的感受和深邃智慧作为讨论的中心,从点到面,细致入微的讲述人的故事,仔细聆听受访嘉宾人生的成败得失,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感悟他们不同寻常的人生,使得更多的观众能够通过收看此节目领悟那些名人内心真实丰富的情感世界,更加拉近相互间的距离。该节目始终如一的坚持认为今天所能够提出的创新意见,就能够成为明天所改变的。到目前为止,《杨澜访谈录》所选用的发展路线仍旧是“温和而深刻型”的路线,用主持人自己的话来说:“到底是开着轰炸机把这块地都炸平,还是钻井取油?后来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具有深刻性质的问题同样可以选择用一种温和的形式提出来。”《杨澜访谈录》坚持走一贯的高端型路线,不走俗套,和名人一对一的交流模式不曾改变。通过一次次具有亲和力和智慧型的沟通,能够使得我们更加近距离去感受那些值得我们敬佩的知名人物,了解他们不凡智慧,体味传奇的人生经历,洞悉丰富的内心世界。如采访英国安妮公主一期节目中,主持人事先了解到,由于安妮公主英国皇室身份的限制,就决定了所能够接受访谈的内容是有限制的。而且了解到了安妮公主是一个不喜欢向媒体完全敞开心扉的人,因此在整个几十分钟的访谈过程中,杨澜在大多时侯充当一个倾听者的角色,只是寻问了一些有关慈善工作之类的事,充分体现出此节目的人文精神。《杨澜访谈录》从开播至今,节目选题都是全面且丰富的,节目所访谈对象涉及有关地区领导人,全球范围内有名的企业家,有关政要的家属,著名导演演员等等。与此同时,所访问的对象覆盖了国内外各行各领域,选题的特点可以用面广且丰富来概括。但这种特点的弊端是,也容易导致节目的受众人群不明确的现象,从某些角度来看,可能会造成和其他的访谈节目内容和模式相似的问题。选题的挖掘和策划是建立在受众心理需要的基础之上的。倘若该节目没有任何的创新,走同其他访谈类节目一贯的发展之路,毫无疑问,时间久必然不利于长远发展。因此,《杨澜访谈录》需要对受众进行细分,准确的发现特定受众群的需要,从而有针对性的选择出一些选题,使得访谈节目具有鲜明的个性,形成长期的稳定的品牌访谈节目。
2、《杨澜访谈录》节目特点
(1)《杨澜访谈录》受众定位准确,访谈方式灵活。《杨澜访谈录》定位锐意标新,就有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热点话题与世界各地的名人展开深层次讨论的同时,关注人们的独特见解,凸显出浓厚的国际化和人文化特色。这就启示我们在开展访谈节目时,要注重问题的多元化,从不同的广度与深度方面看待与分析问题,同时应尊重受访嘉宾独特的理解问题方式与看法。《杨澜访谈录》就节目内容而言,与其他访谈类节目不同,它不只是单纯的叙述嘉宾从事的事业所取得成就,或是只就他们的创业经验来谈,而是更加侧重于向观众展示一个与众不同的嘉宾形象,体现了一种浓厚人文主义精神,使每位观众在深入了解受访嘉宾的同时得到不同的精神启发,从而使主持人,嘉宾与观众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与交流。《杨澜访谈录》的新闻性也较强,但又不仅仅局限于了解新闻事实本身,而是在了解新闻事实的基础之上阐述对新闻事件的新认识和看法,此节目的制作具有睿智的思维,启发不断学习。如在一期访问刘德华节目中,杨澜能够用刘德华自己的歌来表述那时他的心情;在询问电影情况时,不仅局限于关注电影自身的票房情况和刘德华在片中的优秀表现,还能够从电影生命力更高的角度来进行对嘉宾的提问。
(2)谈话内容风趣。所访谈的话题不仅仅局限于事实或专业本身,更侧重于人的经历感受,讲述每位嘉宾的故事。体现人的智慧和感悟。更重要的是向观众展示了自己的独特个性,使得观众深刻理解受访人物。如在访谈姚明时,当杨澜问道:“那现在其实可以通过超声波看到孩子,特别是孩子的心跳,看到他的雏形时,那种感觉很兴奋吧?一个生命。”姚明回答,特别是第一次看到那个孩子在肚子里招手的时候,杨澜又幽默的问道:“跟你招手,自作多情,谁跟你招手。”这种风趣的回答更加吸引观众。
(3)受访嘉宾面广。选择的采访对象从他们的职业分类来看,有著名的商业人物,占有一半比例;有重要的政要人物,占三分之一比例;也有作家、导演、学者,专家等文化界的精英,其中包括著名学者季羡林,还有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等等。
(4)《杨澜访谈录》主持人个人魅力突出。杨澜在国内有名电视台担任过主持人,由于自身具有亲和力的主持风格而倍受观众朋友的喜爱。她所有过的主持经历造就了她独有的主持风格。同时她也荣获过诸多荣誉,这些获得的荣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走过的这些独有经历促进了她独特的个人魅力形成,推动她在事业上更好地发展。
毫无疑问,一位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影响着栏目风格的定位。杨澜具有知性女性的形象,《杨澜访谈录》以杨澜与嘉宾的交流为主要内容,她与嘉宾共同具有成熟的思想与素质,在采访交流过程中,会根据嘉宾的专业领域进行交流与碰撞,为嘉宾谈出自己最真实的人生经历和对人生的深刻认识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面对不同的受访嘉宾,杨澜所采取的提问方式有所不同,但相同点在于她总能积极地调动嘉宾的参与度,这也是《杨澜访谈录》值得学习的地方。同时主持人具有独特的个人成熟魅力,能够做到随机应变,恰当访问。
(5)谈话环境安静优雅。《杨澜访谈录》创造的谈话环境优雅安静。主要从嘉宾的人生,在事业,艺术上的生涯,或者经历入手,采取一种从锁紧-到放开的结构进行。节目整体的展开结构与故事发展的顺序保持一致,呈放射状展开。观众可以感受温暖的谈话氛围,仔细体会有特色的交谈方式,同时整个访谈过程中,节奏非常平缓,给观众一种舒服感觉,让嘉宾在轻松状态下讲述自己的故事,观众也可以轻松观看。
(6)《杨澜访谈录》节目进程节奏明快。《杨澜访谈录》善于把握节奏,杨澜的提问语言简短,问题字数少。提问节奏较快,一期节目大概只有二十到三十分钟,一般提出二十个左右问题来引导嘉宾回答。
3、《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的比较
(1)从访谈对象及节奏的角度分析。从访谈对象角度来看,无论是《杨澜访谈录》还是《鲁豫有约》采访的对象都是名人。覆盖范围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娱乐等方面。
不同点是,从职业角度分析,杨澜采访的对象商业人士占二分之一,政要人士占四分之一;从本质上看,杨澜锁定的采访对象是具有很强时代感的知名人士。嘉宾的高端决定了《杨澜访谈录》的栏目类型为高端访问,通过采访去了解一个事件甚至一个国家。而《鲁豫有约》则为一种叙事性的谈话,会选择一些有着特殊经历的人,让他们将自己的故事和感受同观众一起分享。改版后的《鲁豫有约》更多的展现了普通人的生活。如《过年回家》中返乡的学生等。《鲁豫有约》尝试从人性和历史的角度,来剖析普通人的生活体验,感受他们的人生观,一同思考人生,领悟生命真谛。
从访谈节奏看,由于是一对一的采访,所以两个节目遵循的都是简单的主持人—嘉宾—主持人—嘉宾的话题转换模式,因而主持人和嘉宾所占话论数量基本持平。《杨澜访谈录》中主持人和嘉宾占有话论时间比《鲁豫有约》长,因而谈话节奏慢。但在整个话论平均长度上,《杨澜访谈录》比《鲁豫有约》会少。也就是说,《杨澜访谈录》的话论转换频率更快一些。
(2)从资料和幕后团队准备的角度分析。《杨澜访谈录》的成功离不开杨澜背后整个团队的团结协作。也是杨澜能够精彩的进行每次采访的前提和保障。主持人在采访前要进行大量的资料搜寻和提炼,要想全面了解采访嘉宾的个人经历,就必须整理出较为完整的嘉宾资料。而这些资料来自不同的信息渠道,有的来自权威媒体的报道,有来自嘉宾的著作,甚至还有可能来自发表某一篇文章。《杨澜访谈录》幕后的几个团队,一同进行节目的策划探讨,讨论的重点是采取何种方式采访和从何种角度进入。杨澜需要自己把任务职员给定的资料看完后提出自己更多的资料需求,并最后亲自完成采访稿。
《鲁豫有约》是个忙碌的日播节目,团队共有20人。导演层次还是“80后”为主,团队来自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往常人物把节目组分成四个小组,从节目的手段选题,拍摄,筹划,录制等,各尽其职,一期节目一般要用三周时间来支配。
(3)从受众情况及收视率角度分析。《杨澜访谈录》将受众主要定位于有文化的社会高层次人群,希望通过该栏目的访问,能够使观众近距离的感受各领域内取得不凡成绩的成功人士的传奇人生经历和他们丰富的内心。目前的播出人群虽已转到上海东方卫视,但不可否认它在高层次人群中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该栏目还被发行到国外华人居多的国家,全球观众过亿。
《鲁豫有约》的受众是面向整个社会的不同人群,只要愿意真心倾听,真实感受,从他人故事中不断提醒自己,感受他人喜怒哀乐的人都是此节目的观众。如今,该节目在全国范围内多家电视台同时播出。
从收视率情况来看,总体来说,《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都是目前国内收视率较高的两档节目,但《杨澜访谈录》的影响力较大。
(4)从各自对访谈节目的启示角度分析。对比国外的访谈类节目,我国的访谈类节目还存在着制作粗糙,节目之间相互雷同的现象,但是从整体情况来说,我国的访谈类节目还是能够实现健康发展的。《杨澜访谈录》作为一档优秀的国内访谈节目,以它为代表的电视访谈节目不仅仅是简单的取悦观众的视觉,更为嘉宾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创立了平台,提供了良好的自我发挥空间。重在追求谈话过程的真实和生动。它能够隐藏节目固有的理念,灵活地把判断权还给观众。采取独特的角度来展现嘉宾的形象与个体性格,拉近他们与观众的距离,以此加深观众对嘉宾的了解。通过几十分钟的访谈,用镜头记录被访嘉宾精彩的人生。这为我国访谈节目健康持续的发展起到了积极良好的带动作用。启示了国内访谈节目:观众永远是访谈节目实现长远发展的决定力量之一,一档好的访谈类节目不只是简单的实现自身的发展,更应该做到以人为本。《杨澜访谈录》的鲜明特色还在于这个节目不仅仅选择在整个世界范围进行采访,采访地点是灵活多变的,因人所在地而定,打破了以往常规的局限于电视台演播厅的状态。没有现场观众,运用这样的方式将访谈放置在一个相对谨慎的位置,并与采访名流的理念相对应。不可否认的是《杨澜访谈录》的新闻性较强,对社会中各领域的精英人群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这个节目的创新之处在于可以将受众定位与节目内容相互融合,两者保持基本一致,内容涉及面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较为专业但却有很多的受众人群。该节目的成功除了节目本身的鲜明个性以外,也离不开主持人杨澜自身的个人魅力。杨澜的访问速度快,专业能力强,节目节奏感明快,提问具有一定的跳跃性。所问的问题与当下时代形势紧密联系,具有较强的时代背景。所访问的话题大多以当下时代热点话题为主,并且在主持人的引导下,采访者与被访者之间展现出了一种对话积极的状态,双方交流频繁,整个对话万分精彩。同时现场气氛总能够得到适当调节,结尾抒情感性且自然,但总体上还是呈现出的是讨论模式,展现出独特的专业辩论才能和特有模式。整体节目所使用的解说词具有意义深远,耐人回味,往往引起观众心灵深处震撼,引导他们深层次思考,受众可能将谈话内容从人生经验上升到人生体会的高度来感悟。因为观众看的是内容,而不是两个人的“吵架”。提高人物的社会地位,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推动各种文化的发展,是该节目的优点,也是值得国内其他访谈节目学习的地方。
与其他访谈节目不同,《鲁豫有约》一直以来认为能够在生活中寻找到昔日平民英雄,以及具有特殊经历的人,同他们一起回忆曾经的往事,思索人生,从而使得人们感悟生命体验,追寻心灵秘密,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谈话模式。这也是《鲁豫有约》能够在电视访谈类节目中独树一帜,取得不凡成绩的原因。《鲁豫有约》栏目定位重点在于思索人生,这样的节目定位需要与受访的那些有故事的人再次重温那些故事。节目嘉宾定位于是有着特殊经历的人,这是它与《杨澜访谈录》最大的不同之处,《鲁豫有约》选择走的是亲民路线,能够为我们展示普通人物的不同人生。访问的嘉宾自身有着充满传奇的色彩人生,情感往事细腻且丰富,让人无限回味。它可以运用最新的电视手段,打开受访者那些尘封的记忆,挖掘经历过的感动。同时该节目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体现出对每一个人物的关怀与热爱,尊重每一个人的人生,做到平等看待每个人,学会理性思考,这是此节目的灵魂所在,也是值得所有访谈类节目学习借鉴的地方。利用在有效的节目时间,非常自然随和地和嘉宾进行回忆,共同去重温那些曾经最动人的真实画面和抹不掉的印记。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嘉宾都能够突出嘉宾的主体性,通过嘉宾自己讲出自己的故事,去挖掘出那些最能够触动人心,使人受益匪浅,引起相互间共鸣的东西,主持人更多的是扮演一个倾听者的角色,聆听嘉宾内心最深处的声音。《鲁豫有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无论电视谈话类节目如何发展,只有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特点才会使节目具有更强生命力,才能够实现长远发展,才能够不断发挥自身节目的品牌优势。
4、《杨澜访谈录》的启示
《杨澜访谈录》是紧追时代脚步的一档人物访谈节目,采访的目的在于和观众能够进行必要的交流,并且能够在交流中起到传播文化的作用。可以将有价值的私人性话题拿到栏目中去,构筑一个开放的公众话语平台。主持人总是能够做到灵活提问,随机应变,适时提出访问的问题,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极高的专业水准和敏锐的反应力,这也是每位访谈节目主持人应该学习的地方。她的访谈不仅仅具有思考的深度,理性的高度,更重要的可以温暖人心,提升人性的温度,体现出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未来的电视节目访谈恰恰需要这种人文关怀精神,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理解为提高收视率或是一味满足观众的需求。访谈节目应更加精益求精,更加重视质量。
5、《杨澜访谈录》发展趋势预测
一期优秀的访谈节目能够成功,除了节目自身具有鲜明特色之外,也离不开主持人的不懈努力。个性化的提问方式,丰富的节目内容,品牌发展的成功以及主持人自身的个性,共同创造了今天它的辉煌。《杨澜访谈录》之所以能够在访谈类节目中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杨澜主持风格的认可。在不断历练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并且能够获得受众的认可,是一个主持人真正成熟的标志。杨澜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知识,有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机智的现场应变能力,同时能够学会倾听,从而更好地启发嘉宾进行交流。《杨澜访谈录》是一档深度人物访谈节目,独特的栏目定位与嘉宾选择,丰富多样的节目内容使得收获了较高的收视率。无论从节目本身还是从主持人自身来看,只是单纯具有自身特点,不注重创新,不言而喻,该节目是无法正常运行的。品牌化的栏目运作则显得至关重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视文化类产业也将不断繁荣。在电视产业化,栏目专业化,受众需求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怎样才能够搞好品牌经营,提升品牌影响力,增强电视节目竞争力,是当今电视产业需要面对的问题。因此,《杨澜访谈录》也应顺应这一趋势,提高自身竞争力。毫无疑问,该节目只要在满足大众需求,与时俱进的背景下,不断凸显自身魅力,发展自身优势,一定会越办越好。
三、结论
《杨澜访谈录》从开播到现在,以独特的见解,创新的形式,紧跟时代潮流的步伐远近闻名。自2000年创办至今,走过了十余年的光辉历程。如果不是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它不可能有这么长的生命力,也不会取得好的成绩。《杨澜访谈录》没有八卦闲聊,开头和结尾相互辉映,穿插和解释有序贯穿,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杨澜访谈录》的成功,离不开节目自身独特的定位与视角,它的受访人群已经决定了此层次高于国内一般访谈类节目,但其又以高层级受访者与访问领域内容广泛相结合的方式赢得了不凡的收视率,这或是《杨澜访谈录》取得成功的原因。同时它的成功也与主持人杨澜自身的人格魅力不可分割。毫无疑问,这是一期充满了智慧与魅力的节目,我们也有足够的信心相信《杨澜访谈录》会越办越火。
【参考文献】
[1] 刘虹.会话结构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姜晨.两岸谈话节目-论控制的比较研究.新闻.
[3] 李悦娥.话语分析[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 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J].新闻知识,2007.
[5] 浅析我国名人访谈节目的创作思路-《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对比研究[J].声屏世界,2004.04.
[6] 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的对比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08.
[7] 浅析杨澜的主持风格[J].文教资料,2006.13.
[8] 浅析《杨澜访谈录》中的话语特点[J].科技创新导报,2009.17.
[9] 董伦峰,周洪波.高端人物访谈的主持艺术[J].新闻爱好者,2006.06.
[10] 赵玲玲.人物访谈的提问艺术-《杨澜工作室的启示》[J].主持人天地,2002.12.
[11] 张红军,邹举.实用电视新闻采编[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12] 李怀亮.新媒体:竞合与共赢[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13] 张颂.播语言通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189.
[14] 远振.策略性思维[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15] 杨澜.一问一世界[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16] 黄希庭.心理学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7] 《杨澜访谈录》.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控股有限公司制作.
[18] 万江莉.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风格形成[J].新闻爱好者,2010.
[19] 邵岭.情感访谈类节目[J].文汇报,2010.
[20] 叶子.电视新闻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