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中女性形象扫描
2016-04-14郭彦魁
【摘 要】 钱钟书在《围城》中成功地塑造了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这四个在主人公方鸿渐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形象,钱钟书通过对这四个女性对婚姻态度形象地刻划描写,从不同的角度揭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不同阶层和地位的女性对婚姻的态度。
【关键词】 《围城》;女性形象;爱情;婚姻
钱钟书在小说《围城》中独具匠心地从爱情婚姻角度,揭示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知识青年丰富多采的思想情感和处世风格,《围城》从头到尾离不开女性形象的描绘,主要女性形象是围绕和方鸿渐发生瓜葛的四个不同女性——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展开的,而《围城》的成功之处正是和这四位女性形象的完美塑造紧密相连的。
一、明白机会要自己找,快乐要自己寻的女性形象——鲍小姐
鲍小姐在《围城》中所占的篇幅不多,只用了不足二十页。但她所发挥的作用并不小。她是第一个从肉体上得到方鸿渐的人,而且,她对方鸿渐的日后行为颇有些影响。她是个有未婚夫且是在未婚夫资助下留学的女人,但她却并不忠于自己未来的丈夫,起码在肉体上是不忠诚的。在引诱别人方面,她很自信,故“极快、极易地给人引诱了”。她很乐于下功夫引诱男人,在她看来,能引诱到男人就恰好证明了自己的魅力所在。她之所以要引诱方鸿渐,是因为方是坐二等舱的人,应该有些经济实力,可以满足自己的物质享受,同时人还过得去。更重要的是她已将方定性在“旅行中消遣的伴侣”,这又可以满足她肉欲的需求。在这方面选择方,又是因为别的留学生都“不大去亲近她”。当然,她也知道苏文纨对方鸿渐的感情,但为了自己的享受,她不会去为别人考虑的。在经历了一夜激情之后,他们的事还是被侍者阿刘发现了。这时,“鲍小姐脸绯红,……眼望别处,只做不知道”。同许多人一样,自认为是坏事的事在没有被人发现的时候都是无所谓的,可一旦被发现,心里也就以之为耻了。可见,鲍小姐在骨子里还是以偷情为耻的。只不过在她这儿,肉欲的满足战胜了道德的谴责。在即将离船的时候,鲍小姐对方鸿渐的轻蔑一瞧,很是打击了方的自尊心。在方呼唤她而得到的却是头也不回地、不耐烦地回答后,更使方鸿渐认定了她只是一块肉。她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只能说明她对男权社会战战兢兢,唯恐引起未婚夫在伦理道德方面的半点不满。
鲍小姐筑的这个围城只是临时的,进去了之后,她又怕未婚夫知道,所以又得急急忙忙的出来。她的围城并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是全靠巧合,逮着谁是谁,方鸿渐只是她众多临时围城的一个。她喜欢这种围城的新鲜,新鲜感一结束,那么这个围城也便随之倒塌。然而,她未必真的活得那么舒适无虑。一方面,为了满足偷情的快感,她需要用心去寻找“猎物”、引诱男人;另一方面,她又怕被人知道,尤其是怕被自己的未婚夫知道而失去物质的保证。这就是为什么在下船的时候她视方同陌路人的原因。这也决定了她必定生活在空虚、寂寞、刺激、惶恐中。她只是趁着自己年轻、有活力、有魅力,抓紧时间构筑临时围城,去享受这种围城的新鲜、刺激。但她不知道能修建到什么时候,她不知道下一个围城会在哪里。对于她来说,只要有机会,就会去建围城,而且都是临时的。她是个及时享乐型的人物,是个“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物,她游戏人生,随意建筑,也必将被人生所游戏,被围城所围困。
二、孤芳自赏、性格多样的女博士形象——苏文纨
苏文纨虽然未与方鸿渐共进“围城”,但分量却不低于方的老婆孙柔嘉。她在这几个女人中学历要算是最高的了,是博士,而且是留洋博士。这或许是她“孤芳自赏,给人难以攀附”的原因,但原因不仅仅于此。在大学的时候,她有一堆的追随者,她“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这已经奠定了高傲的基础。假如根本就没有什么追随者的话,恐怕她就失去了高傲的资本。在追求方鸿渐的时候,她才想到自己是女博士,所以她理想的自己是“‘艳如桃李,冷若冰霜,让方鸿渐卑逊地仰慕而后屈服的求爱”。明着是她追他,可她却“犹抱琵琶半遮面”,她宁愿费尽心思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也不肯扯掉“遮羞布”表达自己的渴望。可是,方鸿渐这傻小子全然不顺着她的心思走,使得她只好采取一系列的攻势,如:愿意为他洗手帕、补袜子、缝纽扣等这些太太对丈夫尽的小义务。使方也觉得“她每钉一个纽扣或补一个洞,自己良心上就增一分向她求婚的责任”。她终于等不下去了,于是利用一个月圆的机会,向方发起了对她来说更直接的进攻。只是,她仍不想太直接了,只好利用一句外文“Embrasse-moi”要求方吻自己,而且方真的吻了。虽然只是蜻蜓点水似的,但已足以令苏文纨认为自己成功了。正好应了“所谓憧憬,常常不过是单相思、白日梦,因此,浪漫的情感在峻刻的事实面前往往碰壁”这句话。[1]正是因为这件事,使方鸿渐下定了决心表白自己心中的事。也许真的是“爱得愈深,恨得愈深”吧,苏文纨对他进行了对他来说几乎残忍的报复。
苏文纨这个人物形象是这几个女人中最为丰富多彩的。她刻薄、大方、小气、自信、狠毒、迫不及待、虚荣。她真是个复杂的矛盾结合体。这种人,我们决不能用简单的好坏来评价。说她好,可她也有狠毒的一面;说她坏,可是她的坏也只是希望得到自己喜欢的男人。她是真心实意地希望和方鸿渐共筑围城的女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对方的一种执著的爱。但是她又很乐于看几个男人因为自己而争斗,而且乐此不疲,还为他们的争斗创造机会。在想要和方鸿渐共筑围城的同时,还得需要好多个做后备,但她却有个终极目标的围城,那就是方鸿渐。之所以有其它的后备,那也只不过是为了显示她的建筑潜力而已,她并不是真的希望同时建造那么多的围城。因此,在想要和方鸿渐共筑围城的时候,她终于被自己的围城给围住了,她迷失了方向,使得方鸿渐终于要下定决心冲出来。她没能和方鸿渐共筑围城,也不明白自己的围城是什么样的,所以在围城筑不起来的时候,她就只能破罐子破摔了。
三、热爱自由,希望获得的女性形象——唐晓芙
唐晓芙生活在一个民主平等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里,她的父母对她们姐妹绝对信任,从不干涉,不检点她们的朋友,有时还少不了和她们开几句玩笑。所以,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唐晓芙,对自由是情有独钟,这也决定了她必将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稀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一个不刻意修饰自己,犹如天然景象的女孩一定是男孩心目中的仙女,以前是,现在也是,故方鸿渐“立刻想在她心上造个好印象”。第一眼看见便做出的决定力量往往是巨大的,唐晓芙因此也成为了方鸿渐最爱的女人。
唐晓芙虽然是个自认为没谈过恋爱的女孩,但决非任何事情都懵懂不知的。就在刚和方鸿渐交往的时候,她已然明白方说的每一句话,无非都是为了引起自己的注意,在心中也不免暗笑他。她绝对聪明,她很清楚苏文纨喜欢方鸿渐,也清楚方对自己有好感,所以有时她也会取笑方鸿渐是“做戏的人”。也像众多女孩一样,她也希望有人爱自己,不论自己是否爱这个男人。这也是天下女人的共性,只要有男人追求自己,便有一种成就感。她不会一下截断男人追求自己的心,所以有时也会吊一下方鸿渐的胃口。后来,方鸿渐给唐晓芙写得信越来越多,再后来渐渐变成了“一天天的随感杂记”,有话没话总要说上几句。在这种攻击下,唐晓芙的防线一定崩溃了。她不再幻想着“伟大而曲折的情感”,或者她认为这就是“伟大而曲折的情感”。人天生有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找借口的才能,她一定爱上了方鸿渐。可惜,钱钟书先生不喜欢他们成为一对,在这时让苏文纨出来给破坏了。“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她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这句话实际上已经告诉方鸿渐自己爱上了他。也正因为爱上了,她才希望方鸿渐用虚假的辩护来蒙骗自己,她也甘愿相信。我相信这时唐晓芙对方鸿渐的爱已经至诚至真。如果方鸿渐为自己辩护了,如果他在雨中再多等一分钟,如果他接电话的时候再冷静一点,他们的爱情一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因为这时的唐已经丢弃了女性的矜持,已经不顾笑话了。或许他们的结局对唐晓芙打击太大了,她跟她的父亲到重庆去了。
唐晓芙的家庭环境决定了她对待爱情的态度,她希望爱情的过程波澜壮阔、风吹浪涌;她希望相爱的人没有见面以前一片空白。在现实面前,唐晓芙也和我们一样,不再刻意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要明白,她是文明社会中的一桩稀罕物,她能够放下这种稀罕物所应有的高傲;她能够放弃初恋少女所应有的矜持;她能够大胆反抗表姐苏文纨的干预,的确令我们钦佩。可是,她却并不明白自己是否真的喜欢方鸿渐,她之所以对方有了一点点情感,或许只是因为她倔强的性格,是因为她要反抗表姐的干涉。在表姐干涉之前,她从来没有想过要和方鸿渐共筑围城,即使因为一些原因而对方有了那么一点点情感之后,她对他们的围城还是模糊不清、不明不白的。她或许还是情窦未开的少女,对所谓的爱情还只是很懵懂;在她的心灵深处或许有那么一丝共筑围城的欲望,可是“理想的爱情多归虚妄”,[2]因为她的被动,她终究没能从自己理想的围城中冲出来。
四、外无主见,内藏心机的女性形象——孙柔嘉
孙柔嘉长圆脸上微有雀斑,常带着惊异的表情,或许是刚大学毕业,涉世不深的缘故,“怕生得一句话也不敢讲,脸上滚滚不断的红晕”,可见她并不漂亮。可世界总是出其不意的,就是这样的女孩和方鸿渐一起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走进了苏文纨梦寐以求的“围城”。而且在小说中,她是几个女人中占笔墨最多的一个,这就不能不让我们对她刮目相看。我们不得不佩服赵辛楣眼光的犀利。在方为孙没有得到三闾大学的旅费而愤愤不平时,他就告诉方鸿渐“你这一念的温柔,已经心里下了情种”,而且后来他还告诉方“这女孩子刁滑的很,我带她来,上了大当——孙小姐就像那条鲸鱼,张开了口,你这糊涂虫就像送上门去的那条船”。这就为他们将来的结合埋下了伏笔。只是孙柔嘉装得太不像,堂堂一个大学生怎么能不知道鲸为何物?或许只有方鸿渐愿意相信她的无知吧。
当然,她的恰到好处的外无主见是和内藏心机分不开的。为了得到自己的所爱,她一直在不动声色地实施着自己的计划。第一步,在方面前流眼泪,使其可怜她;第二步,告诉方自己知道是方提醒赵辛楣到学校为自己索要旅费的;第三步,又一次在方面前流泪,在赵辛楣来时倒不哭了;第四步,向方鸿渐告韩学愈的密;第五步,感激方鸿渐,说自己什么都不懂,让他教自己。而且告诉他自己根本不喜欢陆子萧,还很厌恶他;第六步,捏造谎言说父母已经知道了关于他们之间的闲话;第七步,在别人来时,假做慌张而勾住方鸿渐的胳膊,让他如在云里;第八步,抓住时机,运用语言,得到方。从中可见她的心机。在她如此的进攻中,方鸿渐对她也由普通朋友的关心到觉得“孙小姐好像比赵辛楣能了解自己”到别人谈起孙就脸热心跳,“听说孙小姐和旁人好,又刺心难受”到有“是不是爱她——有一点点爱她呢”的疑问,直至最终落入孙柔嘉设下的“圈套”。她整个计划的实施对方鸿渐来说简直是天衣无缝、无可挑剔。虽说心机有,但她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善良的人。她的心机只是为了得到自己的爱,而且这种心机对别人又全然没有什么坏处。她是真的爱方鸿渐才使出了这些手段,而且她甘愿为方放弃在三闾大学的工作。
“订婚以后,他渐渐发现她不但很有主见,而且主见很牢固”,这才是真正的孙柔嘉。但有主见决不是件坏事,假如哪一件事都要由男人来决定的话,他会不堪重负的。她也开始变得任性、撒娇,这仍然无可厚非。在自己丈夫面前如此是很正常不过了,男人也需要这些作为生活的调味品。她任性、撒娇的有分寸,并非全不顾方鸿渐的感受。而且,她一定是个不错的老婆。她会在衣服拿去洗的时候把各个口袋翻一遍,看有没有东西;她会走好几家木器店,比较货色和价钱;她屡次教育佣人要对姑爷好点;她希望为他包好擦破的地方;她比方鸿渐有涵养,每逢他动了气,她就不再开口;她为使姑母喜欢他,常常让他牵狗出去;她能在他坚决不认错的时候,自己妥协;而且她十分信任方鸿渐。这许许多多的事情难道还不能证明孙柔嘉是个好老婆吗?当然,有时她也很专横,希望方鸿渐专属于自己。可这也很正常,是人的共性,她也只是嘴上专横一些,并不真的去阻止他跟别人交往。要知道,这一切对于她来说是很不容易的。她的父母对她漠不关心,关心她的只有对方很不满意的她的姑母,她希望方鸿渐能一心一意地爱她、疼她、专属于她,她希望得到他的真爱。可是,“方家恨孙家简慢,孙家厌方家陈腐,双方背后都嫌对方不阔”,再加上“方家的老人妯娌挑剔这个出去从业的媳妇不明妇道礼教,孙家的亲朋又嘲讽这个没有祖业的女婿‘本领小,脾气大”,[3]这种种的原因,最终导致了他们之间危机的出现。也正应了陆子萧的那句话,“迟一点结婚好。早结了婚,不到中年就要闹离婚的”。
孙柔嘉是个很适合做老婆的女人,她能够为自己的所爱而奉献自己的事业;她能够为自己的所爱而使出浑身的解数。在追求方鸿渐方面,她要比苏文纨稳妥得多。她不急不躁,不温不火,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所以与方共筑围城的只能是她,如果不是她,则天理不存了。她竭尽全力维护他们夫妻的感情,她用尽心思调和姑母与方鸿渐的关系。对方鸿渐,她是全心全意地爱,只是“婚姻是由神秘和荒谬的线织的网”,[4]在这个网中,她并不能完全决定自己婚姻的走向。在某种意义上,她是一个出租给方鸿渐房子的房主,在这个房子中,她希望方所做的一切都按照自己的设想走,她希望自己这个房主和方这个客人能够共同把这个房子布置得干干净净、舒舒服服。围城虽然筑起来了,可是这个围城并不是她理想中的那座幸福美满的围城,因此她竭尽全力想要使这个围城归于理想化。然而,她或许不能从自己理想的围城中走出来,而且这个婚姻的“围城”并不像方鸿渐想象得那么美好。所以,在夫妻关系上,方鸿渐并没有去完全认真地对待。他们的婚姻最终出现了裂痕。
小说《围城》中的四位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围城》的文学价值,展现了钱钟书独特的对人情世态和人物心理分析的发掘和表现才能。全面展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知识女性的性格多样性。“城外的人想进去,城内的人想出去”,是人类作为生活的永恒欲望而贯穿始终的,人与“围城”之战是人类听命一个神秘的召唤而进行的一次徒劳无益地抗争,这个战争将永无结局,循环往复。……[5]所以说,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多如此!或许,处于“围城”内外的这四位知识女性形象,也将循环往复,永远存在并且延续下去吧。
【参考文献】
[1]陆文虎.〈围城〉内外[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1992.
[2]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肖同庆.世纪末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4]谢绍新.中国文学名作欣赏[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5]肖同庆.世纪末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郭彦魁(1976.9-)男,汉族,河南商丘人,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本科,助教,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