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桂林抗战历史谈从严治党

2016-04-14谷昀凌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党建从严治党

【摘 要】 文章从桂林抗战历史实际出发,探讨当前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理想信念是关键因素;全面从严治党,良好作风是根本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

【关键词】 从严治党;理想信念;良好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党建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国家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当前,社会形势比以往更加复杂、更加多变、更加严峻,面临新的形势、新的发展、新的变化,必须全面加强党的队伍建设,从严治党,开启党建新篇章。只有这样,才能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才能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全新发展。

一、全面从严治党,理想信念是关键因素

全面从严治党,内因是关键。只有内因稳固了,才不会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影响。治党与育人一样,思想、信念是根基,是最为重要的。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指引党沿着正确的道路一直走下去。习近平同志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因此,只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保证党的血液畅通,保持党的方向正确,保鲜党的生机和活力。只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实现党的宏图伟业。

抗日战争时期,桂林的共产党员和文人志士们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抗战爆发后,他们为了保卫家园、民族独立,坚决同日本侵略者抗争到底、誓不屈服。例如:田汉,在桂林期间,他每天饭菜只有一盘辣子、一碗酸汤,吃不饱自己、养不活家人。在这样的情况下,田汉毅然投身文化救亡,积极进行抗战宣传活动,创作出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名篇,著名剧作《秋声赋》就是在这一时期所作,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极大地鼓舞了人们抗日的决心和勇气。新中国剧社,抗战时期桂林非常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剧社,其著名演员石联星后来回忆,“我们一无钱,二无房子,三无饭吃,非常艰苦……我们一边排戏,一边设法借钱回来才能买米下锅。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往往是一天只能吃一碗饭。”由于战时经济封锁,物资短缺,他们有时候一天连一餐饭都吃不上。但是尽管条件恶劣到如此地步,他们依然怀着坚定的信念,坚持每天排练抗战剧目,有时则是饿着肚子坚持为群众演出。在他们的坚持下,桂林掀起了全民抗战的浪潮。1944年,西南剧展在桂林开幕。剧展《会歌》中写到:“忍着饥,耐着寒,备历创伤;流过血,流过汗,还有死亡!为的是:团结!奋起!为的是:自由解放!”[2]正是怀着这样的理想信念,西南剧展的工作者和参与者们克服艰难险阻、冲破重重障碍,在桂林举办了长达一个月的规模宏大的西南剧展,极大地支持和鼓舞了抗战。田汉、新中国剧社成员以及西南剧展工作者们,他们在国家备受欺凌、民族面临奴役的情况下,凭着对国家、人民的坚定的理想信念与众多革命志士、爱国人士一样积极投身文化救亡,投身抗日战争,不惜献身奉献,解救家园。这种坚定的信念,这种强烈的保卫家园意识支撑着我们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今天,处在和平年代下,他们身上所迸发出的坚定的信念仍是共产党员所应具备和坚守的。

然而今天,在社会高速发展、生活日益幸福的时代背景下,一些人的思想信念出现了动摇、道德出现滑坡。少数领导干部不再信马列、而信鬼神,每天忙于求神问卦。这些人中,有的迷信风水,为了官运亨通,不惜滥用公权、大兴土木;有的则惯于问计“大师”,将平安发财寄托于虚妄的迷信。然而,这些“虔诚”的官员们却并没有因为虔诚于封建迷信而换来命运的眷顾,最终,他们锒铛入狱,吃到了信念动摇的苦果。2008年,媒体曾报道了这样一个事情:在河南宜阳县的国土资源局办公大楼中,在正对大门出口处的地砖上,醒目地镶嵌着一幅硕大的黑色八卦图。此事一经报道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并产生巨大不良影响。作为一个政府部门、国家行政机关,本是正面形象和正能量的塑造者和传播者,本应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却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其做法不免令人咋舌,必然损害政府形象。还有个别干部,在手中有了权力后,面对权、钱、色的诱惑,思想底线跌破,做出了贪污腐败、唯利是图、任人唯亲等违反党纪的事情。这些都印证了习总书记的讲话:“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3]信仰的缺失和动摇会造成党员的腐化和变质,是党的队伍建设面临的巨大威胁。为此,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文学大师巴金说过,“支配战士行动的是信仰。”一位哲人也曾说过:“人生如屋,信念是柱;柱折屋塌,柱坚屋固。”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2014-2018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纲要》中就领导干部的信仰、信念问题做了深层的阐述和明确的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坚定自身理想信念,始终把理想信念作为共产党人最高的精神追求。只有确保了这个关键内因,党才能稳固如柱,才能长治久安。

二、全面从严治党,良好作风是根本保障

党风问题关系党性本质问题。习近平同志说:“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当前,国际形势纷繁多变,国内矛盾日趋多样化、复杂化,要保持国家长治久安,保持党对队伍的绝对领导,必须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纯洁党的队伍,树立良好作风。只有树立良好作风,才能为从严治党,为实现全新党建提供根本保障。

抗日战争时期,无数先烈和革命志士为我们做出了模范和表率。李克农在任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处长期间与士兵同吃同住。他的儿子李达后来回忆:“父亲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当时办事处的生活比较艰苦,父亲同大家一样,生活从不搞特殊。”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房东黄旷达说:“八办的首长士兵人人吃穿一样,分不出官和兵。吃的都是大灶,粗米、淡菜,住的都是用木板隔成的房子。”在这样艰苦的工作环境下,李克农带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为前线筹集运输军需物资、收集传送情报、领导文化救亡等,为桂林抗日战争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李四光,自然科学的带头人,抗战时期随着大量南下队伍南迁到桂林,由于战争年代,政府给予的经费也大量减少,李四光在没有经费的条件下,省吃俭用,克服困难,靠着自己的两条腿走遍了大半个广西进行地质勘探。没有吃,就自己开荒种地,没有穿,就补丁打补丁,连补丁都没有打了,就穿着破着洞的裤子搞研究。在他的坚持下,他在桂林写出了著名的《广西山字形构造学说》,奠定了广西地质研究的基础。周恩来,我党高层领导人,在1938年至1939年间曾先后3次来到桂林。作为党内高层领导,周恩来从不要求住宿条件,经常住在李克农既是办公室又是卧室的房间。李克农、李四光、周恩来三位同志,不论身处何种工作环境,不论周围环境多艰苦、条件多恶劣,都能始终保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扎实奋进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这种良好的工作作风正是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应该学习并发扬的。

今天,党的建设在稳步推进,但是党的作风建设却受到了严重的考验。甚至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出现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等四风现象。在一些领域,甚至出现了典型事例和典型口诀。例如:一些干部蜕变为“两面人”,“台上一套,台下一套,说一套,做一套;人前是人,人后是鬼。”[4]这就是严重的思、行不一,说、做不一,蒙骗领导、蒙骗百姓。甚至还有领导干部在十八大以后反腐高压态势的情况下顶风作案。原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敏就是典型例子。经组织调查,十八大以后收的购物卡就多达173张,占其收受购物卡总额近四分之一;收受商人、官员贿赂200 余万元,占其受贿总额的12.1%。[5]当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成为常态,就很难在生活和工作中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再如:在干部选拔任用上的顺口溜: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这些风气严重败坏了党风党纪,不利于党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习总书记说:“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6]党风问题事关重大。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指出:“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7]这说明,小平同志在那时就已经意识到党风建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会给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党风问题是一个任何时间、任何时代都不能被忽略的问题,我们必须重视它,并且要常抓不懈。习总书记一再强调指出:“纪律面前一律平等,党内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8]十八大以来,截止到2015年3月31日,被查处的党政军高级干部共计100人,其中包括30 名军队高级干部。这些查处结果让人触目惊心,震惊的同时深感悲痛。但是这些数字与惩处也表明了党坚决整顿党风党纪的决心。只有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严整党风党纪,才能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保障。只有具备良好党风的队伍,才能体现出党性,才能具有艰苦奋斗、勤奋务实、戒骄戒躁的优秀品质,才能确保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才能真正是人民的党。

三、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能否永远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生死存亡的关键课题。“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就是这个道理。今天,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险和考验,要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就必须做到紧密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

过去,我们依靠群众获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随后,我们依靠群众获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今天,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更要依靠人民群众。解放战争时期,陈毅同志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可见,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伟大力量。抗战时期也同样如此。桂林城曾两度遭受日军的侵略。一次是1939年11月日军发动的昆仑关战役。在这次战役中,我桂林数万群众于复兴节那天举行了保卫大西南示威游行,示威者自我节食一天,将剩下的粮食菜金支援前线抗战,极大地鼓舞了前线的士气。最终取得昆仑关大捷的胜利。另外一次是1944年6月18日,长沙失守。就在这天,桂林群众举行了国旗献金大游行。游行队伍所到之处,军人致礼,市民迎接,向国旗表示敬意。人们纷纷慷慨解囊,把现金和首饰丢进巨大的国旗上,就连报童和人力车夫也毫不犹豫地掏出了他们的血汗钱。正是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桂林作为抗战的大后方在与日军交战中才能够刨除杂念、一心抗战,而人民群众对前线捐钱捐物捐饭菜的有力行动也大大激发了前线士兵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给予他们极大的精神鼓舞,为部队在前线奋力作战并取得胜利和坚持战斗做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度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9]这说明,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同群众站在一条线上,代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甘于与群众同甘共苦,尤其是共患难,才能获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使党的队伍更加牢固,党的威信不断增强。

今天,随着世情的日益发展变化,一部分党员干部开始走向脱离群众的路线。少数领导干部公然与人民群众为敌,不把人民放在心上,不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利益,甚至漠视并敌视人民群众,造成了与人民群众的疏离和对立。很多群体性突发事件像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广东乌坎事件、四川什邡事件等都是由于漠视了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才最终导致大规模的对立和冲突,给党和国家造成了损失和不好的影响。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将自己的恣意妄为看作是党的意愿,要求群众遵从。甚至有的领导干部公然叫嚣:“你与我作对就是与党作对!”“看你能不能斗得过共产党!”显然将自己作为党的化身,并且公然将党与人民群众对立,使群众对党的态度开始出现模糊和质疑,这是极大的错误,给党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习总书记曾引用过一副对联,下联讲的是:“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勿道百姓可欺,自己就是百姓。”他提醒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共产党人应有具有这样的思想境界。我们从群众中来,必将为群众服务。苏联东欧巨变给了我们最好的警戒。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脱离人民群众的党是做不成任何事的,脱离人民群众的党就等于失去了执政的根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10]

只有处处关心群众,心中想着群众,才能获得群众的拥护,才能使党有稳定的支撑。当前,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大家认识群众的力量,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安如泰山、坚如磐石。

习总书记说:“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长期保持下去的,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11]所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确保党生存发展的内因;保持良好的作风,保障党的纯洁、先进;密切联系群众,做到鱼水情深。做到了这些,才能永葆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才真正的实现了全面从严治党,也才能实现党建的全新发展。

【参考文献】

[1][3] 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

[2] 曾有云,魏华龄.桂林抗战文化研究文集(三)[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342.

[4][5] 千万不能跟党装两面人耍两面派——山东省委原常委、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案件警示录[EB/OL].中纪委监察部网站,2015-03-31.

[6]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新华网,2013-01-22.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3.

[8][10][11]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1).

[9]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7.

【作者简介】

谷昀凌(1983-)女,汉族,黑龙江鸡东人,中共桂林市委党校讲师,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桂林历史文化.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党建从严治党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全面从严治党的贵州实践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漫话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脉络
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