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问题与理论模式

2016-04-14韩泽华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基本问题中国

韩泽华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问题,阐述了中国模式下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介绍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前形态。认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具体来说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中国化,而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审美经验之间相互结合。因此,马克思主义美学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部分,随着世界格局的不断变迁以及全球化和新媒介不断发展带来的挑战,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其中的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解决现实中的困难,建立起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长久发展的理论模式。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基本问题;理论模式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美学一直扮演着非常重的角色,这也是由中国的社会现实所最终决定的。在我国,曾经一直以农耕的自然经济为主体,并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断向现代化发展。现代化的社会诉求主要指的就是社会中比较理想的境界。所以我们不应该用简单的理论去评价马克思主义美学,而是应该实事求是的根据不同的现实条件进行研究,充分的尊重差异,坚持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

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基本问题

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问题,指的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最终问题,也可以说是指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中所面对的真实问题,这也是我们最基础的研究和阐述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础。我国的政治学家王聪曾经说过,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拯救死亡和知识启蒙的双重变奏”,还可以说是在最终意义上把启蒙的观点压倒。这种看法把马克思主义美学放在具体的现实语境中,具有自身的合理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经过探讨和研究能够被证明的确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还有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的主要审美合理性和政治正确性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早在20世纪20年代的末期就已经有人提出了“为了革命期间,我国要有自己的革命人,同时还说明革命文学不需急,革命人所作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的革命文学”。直到后期40年代中期,毛泽东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化和系统化。文学艺术的倾向性还有政治立场中的正确性也是新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对于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文学要求,这一要求具有其自身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在其中理论意义上来说却不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最准确的回答。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美学并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美学进行理论化,而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审美经验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得出的最终产物,所以这样的状况早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需要走向一条不同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的道路,同时也证明了中国选择这条路的艰难。

二、中国模式下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

毛泽东曾经在延安座谈会上提到了关于我国审美方面的意识形态,认为将文学艺术以往所处的批评性以及对立性社会地位实际转化为上层建筑是社会发展的时代需求。而无论是意识形态这一概念还是审美这一概念其实在马克思理论中包含着较为复杂以及较为丰富的实际内涵。因此对于审美方面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含义也就变得众说纷纭。

著名研究学者雷蒙德曾经在其著作“《马克思文学》”中针对审美方面的意识形态认为,“意识形态从其本质上讲并非从属于马克思本人,也并不是马克思首先发现的,而是从属于马克思文化的范畴之内,尤其是从属于关于观念思想以及文学思想的范畴之中,而对于意识形态的理解实际难点体现在三种不同的认知上。”而这三种不同的认知主要是指:第一种认知指意识形态是从属于集团信仰以及阶级信仰实际体系中。第二种认知指意识形态是从属于虚假信仰实际体系中,也就是说由虚假的相关观念以及意识进而形成的一种体系,该种体系不具备科学性以及真实性。第三种认知指意识形态从属于日常生产观念以及产生意义范畴中。[1]

而在中国模式之下意识形态可以说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在该过程中其实际理论以及概念均出现了相应的改变,毛泽东在延安座谈会上则将意识形态具体放置于艺术领域以及审美领域来实际探讨。认为在中国正处于转型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将马克思思想实际应用在现实社会问题上至关重要。因此可以说毛泽东将中国模式下的审美方面意识形态赋予了一定的中国色彩。毛泽东还专门针对中国模式之下的审美方面意识形态指出,中国经历了长达五年之久的抗日战争,中国资产阶级在这次战争中开始逐渐动摇起来,而在该种环境背景之下相关管理工作者就需要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于文艺工作的重要性,并将中国模式之下的审美方面的意识形态和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2]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前形态

可以说中国模式之下的审美意识形态从毛泽东延安座谈讲话到现今已经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而在该过程中包含了文化大革命以及相应的国家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期,可以说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种种文化矛盾以及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此外国际中文化社会矛盾和中国文化社会矛盾则呈现出交织状态,针对该种状况众多的研究学者也纷纷对其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因此马克思主义背景下的美学也成为了众多研究学者关注的焦点。回顾我国关于马克思主义方面的实际美学发展可以发现,其中包含着主要的三种对立矛盾,一种是广大人民与知识精英分子两者之间的内在矛盾,另一种是合理审美与正确性两者之间的内在矛盾,还有一种则是普遍审美与民族审美两者之间的内在矛盾。而无论是哪一种对立矛盾,都体现着关于马克思主义方面的实际美学的不断发展。而在中国不断向现代化逐渐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还应该将关于马克思主义方面的实际美学放置于社会文化的中心位置上,以马克思主义美学来引领我国文化以及社会的良好发展,同时将更多的社会意义实际的赋予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上。通过该种方式来促使马克思主义美学成为现代美学的主流形态。[3]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任何事物都需要不断的进行发展,马克思主义方面的美学同样需要不断发展,因此我国还需要坚持百家争鸣以及百花齐放的实际美学发展方式,在将马克思主义美学给与地位上提高的同时,还对其给与不断的研究发展。尤其是在新媒介逐渐发展的现今,全球化沟通更为顺畅,而马克思主义方面的美学更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号召与世界接轨,而这需要更多的研究学者对其给与孜孜不倦的有效研究以推动其发展。

综上分析可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渐被深化,在此基础上也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美学问题。而针对马克思主义美学而言还需要对其从马克思主义方面的基本美学问题和相应的意识形态理论以及当前形态三方面给予实际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宋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及其当代理解——关于“实践存在论美学”论争的论争[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88-106.

[2] 张都爱.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模式与本土意识——以王朝闻《美学概论》为中心的探讨[J].理论学刊,2013.06.70-75.

[3] 谭好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边界、问题与方法——一个基于问题意识的历史反思和创新展望[J].文史哲,2012.05.132-141.

猜你喜欢

基本问题中国
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建设基本问题探讨
浅谈测绘工程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学习的完成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项目引领教学中基本问题的确定
有关音乐美学的基本问题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