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民居防雷技术规范》(DB53/T 668-2015)标准解读

2016-04-141云南省富民县气象局云南昆明6504002云南省安宁市气象局云南安宁6503003湖南省永州市气象局湖南永州425000

地球 2016年10期
关键词:木结构技术规范农村居民

(1云南省富民县气象局 云南昆明650400;2云南省安宁市气象局 云南安宁650300;3湖南省永州市气象局 湖南永州425000)

(1云南省富民县气象局 云南昆明650400;2云南省安宁市气象局 云南安宁650300;3湖南省永州市气象局 湖南永州425000)

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 668-2015《农村民居防雷技术规范》已于2015年1月15日正式发布,3月15日正式实施。本文从该标准的编制背景、编制原则和依据进行简要介绍,对标准中的主要技术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农村民居防雷规范

1 引言

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 668—2015《农村民居防雷技术规范》已于2015年1月15日正式发布,3月15日正式实施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告2015年第1号)。本标准规定了云南农村民居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以及日常检查,对避免和减轻云南农村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提升农村居民的防雷意识和能力方面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为了更好的理解和贯彻实施该标准,本文从该标准的编制背景、编制原则和依据进行简要介绍,对标准中的主要技术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2 标准编制的背景

近年来,我省发生的多次雷击伤人事故分析结果表明,我省农村居民防雷安全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雷电缺乏科学认知。我省农村居民居住相对分散,大多居住在偏远山区,对自然科学的认知和理解存在较大局限,封建思想严重,尤其是把雷击事故当做“伤天害理,天打雷劈”的思想更是根深蒂固。二是我省农村居民住房具有较强的地方民族特色,建设初期缺乏系统设计和规划,农村居民住房缺乏防雷安全措施。我省农村居民住房多为根据民族传承经验建设,缺乏防雷安全措施,对雷电的防御能力较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家用电器、电子产品在农村的不断普及和运用,加之我省农村人口大多居住在山区,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夏季强雷暴天气频发。近年来,我省农村雷电灾害事故呈上升趋势,雷击造成的人畜伤亡、房屋损坏等直接经济损失成倍增加。

然而,我国现行防雷安全方面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多为针对现代城镇建(构)筑物或混泥土框架建(构)筑物设计,包括现行的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等相关国家标准,均未针对农村居民住房(尤其是土木结构或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居民住房)防雷安全措施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和说明。

3 标准的适用范围、实施意义

本标准适用于土掌房、碉楼、干栏建筑、木板楞房、合院建筑等云南特色传统民居。

对新建的土木结构、竹木结构等民居建筑的设计、施工,参照本标准执行,可从源头上做好雷电防护工作。对于已建好并投入使用的农村民居,按照本标准进行整改存在一定难度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结合云南农村民居防雷的实际情况,参考了国内标准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601—2010《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QX/T 2006—67《古建筑物防雷技术规范》、GB 50054—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JGJ/T 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T 21431—2008《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等相关标准。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协调、无冲突。

本标准制定实施后,将我省的地方民族特色和农村居民住房的实际相结合,提高农村居民住房防雷技术专业性、科学性、经济性、规范性,不仅能弥补专业上的空白,同时对减轻雷电灾害对农村居民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方面有积极的作用,更是促进现代安全意识和文明意识向农村传播的有效途径。

4 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共有8章、4个附录,给出了我省农村民居的术语和定义、农村民居建设的类型及选址原则、防雷设计的原则及要求、基本规定,规范了我省农村民居防雷技术要求等内容。4个资料性附录为:附录A农村民居部分建筑名词图解,附录B农村民居类型及分布,附录C云南省1971-2009年平均雷暴日数统计,附录D农村民居防雷施工图集。

4.1 我省农村民居建设的主要类型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境,农村房屋类型较为多样,如各少数民族的土掌房、碉楼、木板楞房、竹楼、汉族的合院建筑以及钢筋混凝土小洋楼等。

这些风格各异的农村民居从建筑结构上来看,主要以纯竹木结构、土木混合结构、木石混合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为主。

4.2 农村民居建设的选址原则

我省农村民居建设选址随意性比较大,为讲究风水,有的依山傍水,有的地下含金属矿脉,有的地形像个漏斗,极易形成雷暴,引发雷击事故,因此本规范给出选址原则,尽量避开易受雷击区。

4.3 我省农村民居的防雷分类

农村民居的防雷分类属于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规定的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其中具有现代建筑风格的混凝土结构的农村民居可直接参考GB 50057—2010的相关规定进行防雷设计、施工等,而纯竹木结构、土木结构、石木结构等不在此分类范围内的农村民居以此标准的规定进行防雷设计、施工、检测。

4.4 我省农村民居的防雷原则

在坚持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科学合理、经济适用”为原则的同时,根据环境条件、地理位置、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安全性:注重防雷装置对人身安全的保护,强调了防跨步电压的处理。

科学性:从防雷保护的实际需求出发,采用较成熟的技术手段,结合近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科学规范相关技术方法。

经济性:针对不同经济承受能力农村民居,提出不同程度的防雷要求。

4.5 我省农村民居的防雷要求

由于农民民居房屋的特殊性,主要考虑不含有钢筋结构的民房,同时又需要考虑经济适用的原则,所以对于每一类农村民居,都要根据其本身建筑结构特点,设计出适合于此建筑且能够被农民所接受的防雷防护和施工方案。

4.6 我省农村民居防雷设计基本规定

农村民居的防雷设计采用外部防雷与内部防雷相结合的方法,并对其中的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进行逐条描述。对于农村民居中的纯竹木结构、土木结构、石木结构而言,在防雷设计上主要是考虑以下几点:

(1)屋面材质、墙面材质的不同。对于易燃的纯竹木结构,接闪器、引下线不能直接固定,需要添加阻燃层或者是做二次隔断,防止因接闪雷电流造成的火灾等次生事故。

(2)屋面结构复杂程度不同。云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各地民居因风俗不同,屋面经常会有一些吉祥物或者自身独特的设计。针对此类农村民居,接闪带设计需要特别注意。

(3)成片农村民居的接闪器设置。云南少数民族还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农村民居经常出现成片、成线的情况,建筑物应作为一个整体考虑,设置独立接闪装置或者接闪网格。

(4)设置环形接地体并做防跨步电压处理,加强对人身安全的保护。

(5)内部防雷。入户线路、管道与防雷装置应进行电气连接,如不连接,与防雷装置的安全距离应符合有关现行标准的规定。入户线路、管道间也需考虑安全距离的问题。对于SPD的安装,本标准考虑农村民居建设的经济情况,并为做强制要求,而有条件安装SPD的农村民居,本标准也给出了较为实用的参考意见。

(6)防雷装置的检测。农村民居防雷装置的检测应按GB/T 21431—2008的要求执行并符合本标准第7章的相关规定。

5 标准实施的建议

5.1 加大宣贯范围和力度

《农村民居防雷技术规范》(DB53/T 668—2015)是一项云南省地方标准,不同于其它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实施《农村民居防雷技术规范》(DB53/T 668—2015)不局限于气象部门,还涉及到民政、农村建房审批、农办等涉农惠农部门和农村居民,只有相关涉农部门及农村居民充分认识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掌握并使用本标准用于指导和规范农村民居建设工作,才能发挥标准的作用,从而减少雷电灾害损失。

5.2 加强部门协调,促进标准的实施

由于农村民居的建设主体,一般为个人,且大多民居建设依民族特色传承,无统一的设计、施工要求,增加防雷设计无异于增加投入。为使本标准的一些技术要求更具操作性,切实减轻雷电灾害对我省农民居民造成的损失和伤害,建议协调民政、农村建房审批、农办等涉农惠农部门在审批农村民居建设中,给予专项建设资金补助用于建设防雷装置,防雷减灾管理部门协同配合,以保证标准的顺利实施。

5.3 以标准实施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农村防雷安全意识

以标准的实施为契机,加大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力度,促进现代文明意识和安全意识向农村传播,提高农村居民科学认识雷电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安全意识,提高农村居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减少或避免农村雷电灾害事故的发生。

《农村民居防雷技术规范》(DB53/T 668-2015)标准解读

■杨连宽1温艳合2闫辉3

P457.9[文献码]B

1000-405X(2016)-10-384-2

猜你喜欢

木结构技术规范农村居民
古建筑木结构保护技术在现代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萨格勒布木结构观景塔
《苏区研究》技术规范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技术规范认证综述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藏式古建筑木结构损伤识别的数值模拟
天津:批准发布小麦良种繁育技术规范
木结构可靠度的一种改进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