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海先生学术年表
2016-04-14张永祥
张永祥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胡德海先生学术年表
张永祥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胡德海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长期致力于教育学原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成就卓著,影响深远。本年表记录先生自出生迄今(2016年9月)的主要生活经历及学术活动与成就,按年月列叙,同时附录他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目录,以期为胡先生教育学术思想的研究者提供准确、完整的资料。
胡德海;教育学术;年表;著作目录
说明:1.本学术年表内容根据胡德海先生各种著作和所撰写的有关回忆性文字,以及笔者对先生的访谈记录;2.本学术年表经胡先生亲自审阅并校正。
1927年
9月29日(农历九月初四)生于浙江省金华县大坟头村(时为汤溪县,1958年10月,该县建制撤销,并入金华县)。
1933年
2月,入本村黄山初级小学读书。
1938年
9月,入龙游县湖镇启明小学就读。
1939年
9月,转入本县洋埠小学就读。
1941年
1月,洋埠小学毕业。
2月,在本县一乐堂村安定小学补习班就读。
9月,在本县上陈补习班(上陈村)就读。
1942年
2-4月,仍在上陈补习班就读。
5月,日寇进犯县境,家乡沦陷。三个月后,日寇退出汤溪,据守在金华、兰溪等地。
9月,考入新成立的汤溪县立初级中学(校址在一乐堂)学习,为该校首批招收的学生。期间曾因病于1944年下半年休学一学期,至1946年1月毕业离校,为该校第三届毕业生。
1946年
2月,考入浙江省立金华中学学习。
1947年
6月,在金华中学校刊《金中学生》发表诗作《卖报童》,是第一篇公开发表的作品。此后近一年时间里,在金华各报刊陆续发表诗文10数篇。
1949年
1月,金华中学毕业。
2月,应本县私立维二中学之聘,任该校初中英语教师,是为一生从教之始。7月离职。
5月,汤溪解放。
9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在京入学不久,得慈母亡故噩耗。铭心刻骨之痛萦绕于心。
在京读书期间,曾于1949年10月—1951年7月,兼任北京虎坊桥平民夜校校长和前门区职工业余中学语文教师近2年。 1951年10月—1952年4月间,随集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土改第十三团)到江西于都县参加土地改革近半年,至1952年5月1日前返京。
1953年
7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分配至甘肃兰州的西北师范学院(今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任教。
1955年
1月,与蒋小素女士结婚。
在下半年开展的“肃反”运动中,被作为重点对象审查政治历史问题。
1956年
8月,长女出生。
上半年参加由《人民教育》杂志社发起的关于“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问题的讨论,在该刊发表过一篇短文,并因此于下半年写了题为《论人的全面发展》的文章,约10万字,此文被甘肃人民出版社选中纳入该社次年出版计划,后因“反右”开始而未能出版。
1957年
在整风“反右”运动中,被划为“右派分子”,遭受批斗,不能上课,安排在教育系资料室、办公室做资料和杂务工作。
1958年
7月,二女出生。
9月,随教育系部分师生一起在靖远县大水头煤矿参加大炼钢铁劳动50天。
1963年
3月,父故世。
1964年
8月,宣布摘去“右派分子”帽子,但仍在教育系办公室工作。
1965年
7月,随学校师生集体在酒泉县东洞公社参加“社教”半年。
1966年
2月,从酒泉社教回校不久,于3月又被派往宁县盘克公社参加“社教”9个月,至11月始返回。
其时,教育系已被宣布撤销,成立了教育研究室,原有教育系部分人员即在研究室参加学习和有关活动。“文革”中,教育研究室也被撤销,原有人员被分配至其他各系。
1968年
3月,被作为牛鬼蛇神揪出,强制在校内劳动改造,历时一年,期间被关押在校内“牛棚”85天,先后遭抄家4次。
1969年
10月,随生物系师生集体到镇原县孟坝公社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70年
7月,从镇原县农村返回兰州,被安排参加校内下挖工程劳动。
9月,被派到靖远“五七”分校劳动。
1972年
8月,从靖远“五七”分校返回学校。
9月,被派到新成立的师大职工子弟学校任教。担任高一两个班英语和一个班语文教学工作,并兼任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是年底,职工子弟学校合并到师大附中(时称兰州32中),自此,在该校任高中英语、语文教师。
1977年
6月,作《水调歌头 今日神州花更红》等词数篇,诗数首。
1978年
2月,从西北师大附中调回师大外语系工作,教公共英语。
5月,晋升为讲师。
12月,宣布“右派”系错划,与外语系教师李森等一起,为学校首批改正者。
1979年
9月,参加在兰州友谊饭店举行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首届学术年会,提交论文《论人的全面发展》,约2万多字,此文后改为《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由之路》,发表在《教育研究》1979年第5期。
1980年
3月,调入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 到北京师范大学听美籍华裔胡昌度教授讲“比较教育”课3个月。
9月,为教育系三年级本科生开设比较教育课程一学期。
1981年
2月,为教育系二年级学生开设“教育经济学”课程一学期。
3月,发表《关于教育的本质属性问题》,载《教育研究》1981年第3期。
5月,晋升为副教授。
1982年
2月,先后为教育学硕士生、博士生讲授教育学原理至今。
9月,发表《社会主义生产目标与教育目标》,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4期。
1983年
3月,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期间,带领教师及研究生若干人深入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作了大量调查研究,撰写了甘南、临夏两州民族教育工作情况调研报告数篇。
12月,发表《我国教育工作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载《甘肃教育》1983年第12期。
1984年
2月,发表《我国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载《教育科学研究通报》1984年第2期。
3月,发表《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载《教育科学研究通报》1984年第3期。10月,支部通过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5年
6月,发表《教育起源问题刍议》,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5年第2期。
1986年
3月,发表《论教育的传播学原理》,载《电化教育》1986年第3期。
10月,发表《从国外中学课程谈我国初中课程的拟订》,载《课程·教材·教法》1986年第10期。
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康涅狄克州州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讲学,考察美国教育一年,被康涅狄克州新不列颠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1987年
3月,任西北师范大学民族教育研究所首任所长。
4-5月间,跟随为筹备召开第二次全国援藏工作会议的教育部民教司、计财司的相关负责同志到拉萨对西藏教育情况作调研,历时约半月。
6月,晋升为教授。 兼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基本理论学科规划组成员。
7月,由北京到北戴河参加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会议。
9月,参加国务院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援藏工作会议。
1988年
4月,发表《美国中等教育课程的设置与改革情况》,载《课程·教材·教法》1988年第4期。
5月,发表《论教育的自在和自为》,载《教育研究与实验》1988年第3期。
5-6月间,分别在成都、甘南两地参加全国五省区藏族教材工作会议。
发表《我国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教育研究》杂志编辑部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教育科学的回顾与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989年
2月,任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任甘肃省中小学特级教师评定委员会委员。
1990年
2月,聘为甘肃教育学院兼职教授。
3月,发表《教育学概念和教育学体系问题》,载《教育研究》1990年第3期。
4月,到北戴河参与研讨《教育大辞典》“民族教育卷”有关词条的编写。
7月,发表《关于我国民族教育的几个问题》,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4期。
9月,聘任《教育研究》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委员。
1991年
1月,发表《论教育现象》,载《教育研究与实验》1991年第1期。 赴南宁参加“雷沛鸿教育思想研究会第二次学术会议”。自此,参加雷沛鸿教育思想的研究活动达10年之久。
2月,兼任甘肃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教师,讲授“人生与教师修养”课程,每年2期,到2001年底止。
3月,任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委员。
7月,发表《我对雷沛鸿及其教育思想的初步认识》,载《教育评论》1991年第4期。
1992年
2月,发表《关于什么是教育和教育的功能问题》,载《JIP在中国》1992年第2期。
10月,发表《论教育、人和社会的关系》,载《教育研究》1992年第10期。
1993年
4月,聘任《教育大辞典》合卷修订本编委。 聘任广西雷沛鸿教育思想研究会顾问。
9月,发表《祝〈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创刊十周年》,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3年第3期。 作《重建先祖父母坟墓记》。
10月,发表《建国40年来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回顾与展望》,载《甘肃民族教育论丛》第二集,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12月,正式退休。
1995年
9月,发表《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5期。
1996年
2月,专著《人生与教师修养》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7年
1月,发表《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应有教育评论学的地位和作用》,载《教育评论学研究》1997年第二辑。
1998年
8月,发表《论中国历史上的教育家》,载《教育研究》1998年第8期。
12月,发表《论教育和自我教育》,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第4期。 受聘为《教育研究》杂志第三届编委会顾问。 专著《教育学原理》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该著酝酿构思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历经10余年的潜心学习、积累、研究始面世。
1999年
1月,作《沁园春 祝郑文教授九旬华诞》词。
3月,发表《论教育的功能问题》,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4月,聘任第三届甘肃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6月,聘为兰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讲师团教授。
专著《教育学原理》分别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第一届全国教育图书奖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2000年
1月,发表《孔子的生平经历和历史地位》,载《教育论丛》一书,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作甘肃省教育学研究会主编《教育论丛》一书“前言”。
5月,发表《论修养》,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2001年
2月,作贠守勤《现代课堂教学论》序。
3月,发表《我对教育家韦善美的基本认识》,载《教育家韦善美纪念集》,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1年出版发行。
6月,发表《容闳和中国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活动始末述实》,载《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3期。
9月,专著《雷沛鸿与中国现代教育》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
专著《教育学原理》获第四届甘肃省优秀图书奖特别优秀奖。
2002年
1月,发表《关于“课程”、“素质”两个概念的认识和界定问题》,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2月,聘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3月,受聘为武汉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兼职教授。
10月,发表《中国早期留美学生返国后的前程、事业与结局》,载《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发表《为国学习,努力自爱》,载《西北师范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12月,受聘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学术顾问。
专著《雷沛鸿与中国现代教育》获第七届中国西部地区汉文教育图书一等奖。
2003年
1月,发表《论20世纪中国的教育改革》,载《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年第1期。
6月,聘为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研究所顾问。 聘为甘肃省第四届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9月,发表《关于师德修养》,载《育人经纬》2003年第2期。
2004年
1月,发表《思考教育学》,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2月,发表《〈教育者的哲学〉序》,载刘庆昌著《教育者的哲学》,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
5月,发表《美国教育史上几位卓有贡献的大学校长》,载《河西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10月,发表《对教育本质的再认识》(和武汉理工大学刘智运教授合作),载《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第4期。
2005年
5月,作李长著主编《西北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一书序。
6月,发表《我国智育研究综述》(和李虎林合作),载《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第6期。
10月,《教育理念的沉思与言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该著为“中国当代教育论丛”之一,收入作者代表性论文34篇。
专著《教育学原理》入选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遴选推荐的“研究生教学用书”。
2006年
5月,荣获第二届西北师范大学教学名师奖。
7月,荣获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9月,专著《教育学原理》(第二版)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
10月,作《朱兆西王菊英夫妇墓碑记》。
2007年
3月,撰写《在一乐堂汤溪中学读书》一文,载《汤中写真》2007年4月号(总第116期),另见2011年9月出版的《汤中印记》一书。 作《忆昔在汤溪中学读书》诗。
7月,发表《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实然与应然》(与薛正斌合作),载《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13期。
2008年
1月,发表《简谈不能把教育学界说为一门研究培养人的学问》,载《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第1期。 聘任为甘肃省第五届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6月,出版《教育学原理》(简缩本),是对专著《教育学原理》(第二版)内容的浓缩和精选,意在为普通高校本科生学习教育学专业知识作教材之用,仍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高闰青《“以人为本”理念及其教育实践问题研究》序。
8月,撰写《1957:我的记忆与思考》一文。 作李逢忠《清晨的钟声》序。
2009年
1月,发表《论教育的两个“为本”》,载《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第1期。 作李保强《教育格言论析》序。
2月,作张华龙《体悟教育研究》序。
3月,发表《高闰青〈“以人为本”理念及其教育实践问题研究〉序》,载《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第2期。
5月,撰写《在金华中学读书》一文,载金华第一中学网站。
8月,作韩永红《论自我教育》序。
2010年
1月,发表《论人文精神与人的素质(一)》,载《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2010年第1期。
3月,发表《什么叫人文精神》,载《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作《忆杨庄》诗二首,《思念罗山府》诗一首。
4月,发表《论人文精神与人的素质(二)》,载《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2010年第2期。
5月,发表《置身于教育学术的天地》,载《高等理科教育》2010年第3期。 作杨晓《语文课程中的人文精神——从理念到运行》序。
7月,发表《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其历史、社会原因——杨晓〈语文课程中的人文精神——从理念到运行〉序》,载《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第3期。
9月,作《富润园铭并序》。
10月,应深圳教育科学研究院、深圳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单位之邀前往深圳、广州两地作学术访问,与有关师生座谈交流。
2011年
5月,作金萍《多维视域下翻译转换能力发展与翻译教学对策研究》序。
6月,撰写《安宁生活述忆》,载《安宁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
11月,作邵波《本征教育学概论》序。
12月,发表《回望汤溪私立维二中学》。
2012年
7月,发表《什么是哲学》,载《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2012年第4期。
9月,发表《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研究哲学》,载《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2012年第5期。
10月,作高闰青《河南省农村教育热点问题研究》序。 作蔡中宏《教育与社会关系研究》序。
11月,发表《我们怎样学习研究哲学》,载《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2012年第6期。
12月,发表《王国维与中国教育学术》,载《教育研究》2012年第12期。
2013年
1月,发表《教育学界在不少基本理论问题上需要正本清源》(和孙丽华合作),载《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年第1期。
3月,发表《我的评介和感想——读高闰青〈河南农村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书后》,载《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年第2期。
6月,发表《关于什么是教育学的问题》,载《中国教育科学》2013年第2辑。
8月,作高闰青《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序。
10月,作《董承舒诗、书作品集》序。
12月,专著《教育学原理》(第三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学原理》第三版在第二版基础上作了较多篇幅的增删修订。
2014年
5月,《陇上学人文存·胡德海卷》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5年
6-7月,应邀赴武汉大学参加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作学术报告。 应邀赴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作学术报告,与该校师生、相关研究人员进行学术交流。此行在江西庐山和共青城,分别造访了白鹿洞书院和拜谒了胡耀邦墓地陵园。在中山大学造访了陈寅恪先生旧居。
9月,专著《教育学原理》(第三版)荣获第四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教材一等奖。
2016年
7月,夫人蒋小素女士逝世。
8月,《教育学原理》(简缩本)第二版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与第一版相较,此书在内容上有所缩减。
附:胡德海先生学术著作目录
1.《人生与教师修养》,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教育学原理》,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雷沛鸿与中国现代教育》,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教育理念的沉思与言说》,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5.《教育学原理》(第二版),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6.《教育学原理》(简缩本),甘肃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7.《教育学原理》(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8.《陇上学人文存·胡德海卷》,甘肃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9.《教育学原理(简缩本)》(第二版),甘肃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责任编辑陈育/校对云月)
The Academic Activities and Achievements of Mr.HU Dehai in Chronological Order
ZHANG Yong-xiang
(School of Education,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Gansu,730070,PRC)
Hu Dehai,a famous contemporary educationist in our country,dedicates himself to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pedagogical principles.He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and exerted far reaching influences.The paper presents a chronological list of his major life experiences and academic activities and achievements,with an appendix of his academic publications.It aims to provide accurate,complete and detailed
for researchers studying the educational thoughts of professor Hu.
Hu Dehai;education academics;chronology;list of publications
2016-08-10
张永祥(1974—),男,甘肃武威人,教育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当代教育与文化》杂志副编审,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G 40
A
1674-5779(2016)05-0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