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教育:内涵发展与时代意蕴

2016-04-14纪德奎蒙继元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6年5期
关键词:学力价值观文化

纪德奎,蒙继元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天津 300387)



自我教育:内涵发展与时代意蕴

纪德奎,蒙继元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天津300387)

根据胡德海先生对自我教育的阐释,自我教育与教育是平行概念,共同属于人类文化的下位概念,二者是实践上的统一与互补。从其内涵发展来看,它是教育主体地位凸显的表征和学力养成的过程,本身是一种自我修炼与提升。新时代背景下,它亦是生本教育的理念根基,终身学习的直接动力和数字化时代的自觉行为。激发求知欲、强化责任意识、践行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文化、活用数字化技术等有助于自我教育的实现。

自我教育;教育;内涵发展;时代意蕴

一、胡德海先生对自我教育的独到阐释

胡德海先生作为我国老一辈教育家,多年来潜心治学,观点独到。他一直认为教育就是他人教育,在其所著的《教育学原理》一书中鲜明地提出教育和自我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承的两种基本手段,二者在理论上既有区别,同时又是实践上的统一与互补。关于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消长、循环不已的辩证关系,更是形象地用中国古代的太极图予以诠释,表明事物阳来阴往、辐辏轮转、循环无穷的辩证发展关系,解释了人类文化传承的动态变化态势。

1.教育与自我教育是平行概念,是人类文化的下位概念

看到自我教育,有人不免会认为它是教育的下位概念,自我教育是众多教育类型中的一种。从构词角度看,“自我”是“教育”的定语成分,起到修饰限定的作用,也表明了其“分—总”关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育是由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构成的统一体。我国亦有研究者持相同观点。但胡德海先生认为自我教育与教育的关系确属例外,由于教育需要他人作为知识与学习者的中介,本身就指他人教育,因此教育与自我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两种基本途径与手段,属于并列关系。但由于不同质的规定性,教育与自我教育这两个概念又存在着根本的区别。“教育的根本特点就是其在文化传递、继承过程中的师授性、他控性;而自我教育与此不同,其根本特点是人对知识文化继承吸收的自控性与自授性。前者从社会整体出发,而后者则从社会个体着眼。”[1]225先生根据各自的特点将知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清晰表述出来,表明自我教育的特征是无需他人作为文化因素的中介和参与。因此,教育与自我教育属平行概念,“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上位概念不是别的,正是社会文化。”[1]224

2.教育与自我教育是实践上的统一与互补

胡德海先生认为,教育与自我教育在人的实际生活和人类文化传承活动过程中,二者又存在着统一性与互补性。首先,既不可重教轻学,也不可走向重学轻教的极端,人的社会化,人的成长、成才,是师塑和内塑的合金,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次,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不断地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用太极图的辩证关系来看,也可以理解为教师是由大、宽、强而逐渐走向小、细、弱,而自我教育则是由小、细、弱而至大、宽、强的。再次,教育与自我教育在动态中的比重是不一样的,不是一半对一半的关系,而是有畸轻畸重,以反比例关系存在着的……这种盈虚消长的情况和阴阳互补、互相转化的关系就是两者变化规律性的表现。因此,教育和自我教育在人的一生和在实践中是紧密联系的。正如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正面和反面结合在一起,要分也分不开,世上的事莫不如此。没有离开教育的自我教育,也没有脱离自我教育的教育。二者共处一体。[1]230-232

二、自我教育的内涵发展

胡德海先生对自我教育的独到阐释,进一步厘清了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有助于人们正确理解二者的关系,对我国教育基本理论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重新解读自我教育,发现其在主体凸显、学力养成、自我提升方面拥有新的内涵。

1.自我教育是教育主体地位凸显的表征

自我教育中不存在主客体关系,学习者就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主体性是学生自由自觉的能动活动的基本特性,是自我内驱力。只有学习者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发挥主体作用,自我教育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自觉能动性越高,主体地位越明显,自我教育效果更突出。

自我教育凸显教育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自我教育能调动学生主体意识的内在积极性。主体意识是自我教育的前提与保障,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内在动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最大限度提升学生主动性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构成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内因,是自觉的教育活动的基础。叶澜教授也认为,自我教育是人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人通过自我教育不仅能认识和把握外部世界,而且能认识和把握自己的内部世界,成为真正能自立的人。[2]其二,自我教育有利于教育目标的认同与实现。自我教育是根据自身特点及社会需求,对人类文化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规划。教育目标不是统一划齐的,而是根据不同的对象与方向,按需而定,“反映的是受教育者主观上的一种要求和愿望,具有主观性的根本特点”。[1]359-360自我教育是一个由四个环节组成的动态结构。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提出自我要求;在自我要求的目标引导下,不断地通过实践过程中的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力争达到一定预期效果;然后用自己认可的价值观对自己进行评价,通过这一评价,形成对自己的新的认识。在这一新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自我教育循环上升过程。[3]7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生的真谛,实在于认识自己,而且是正确的认识自己,自我教育是从这里开始的。因此,自我教育是找准自己的位置,设立目标、实现并超越目标、设立新目标的主动实践过程。其三,自我教育促成高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掌握知识的踏板,探寻到适切的学习方法,才能高速前进。自我教育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这种有意识的、主动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促使学生调试反思各种学习方法。普遍的未必是适合的,自我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不会被当作客体而接受评论,不必为了遮掩一些所谓的笨办法而增添装饰的成分,只需依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情感、动机,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重构,构建适切的、高效的学习方法。

2.自我教育过程是学力养成的过程

自我教育确定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也就保障了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权,为学力养成奠定了根基。自我教育无需他人作为文化因素的中介参与,突出表现学习者的自主性、独立性、直接性,是自教、自悟、自学为一体的教育活动。自我教育的不断优化就是学力养成的过程。根据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学者提出了一种适合我国的新的学力观,是旨在培育学习动机与主动地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任何一门学科的目标大体有四个组成部分:一是关心、意欲、态度;二是思考力、判断力;三是技能;四是知识、理解。这四个视点作为一个整体反映了一种学力观。[4]仔细研读这四个视点,可将其归纳为知识(知识、理解)、意识(关心、意欲、态度)与能力(思考力、判断力、技能),其中意识是一种心态,正确的意识促进物质发展,是促进成功的基础;知识与能力相辅相成,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学力养成的重点就是从知识转向能力,是主体学习能力的提升过程,而这个提升过程,恰好是由教育过渡到自我教育,由他律到自律,由被动到主动的渐变。在这个过程中,自我教育主体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强烈的求知欲等都是推进学力的基本要素。

3.自我教育是一种自我修炼与提升

自我教育能够磨砺心性和修炼品质,使人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中国现代新儒学大师冯友兰先生一生中从未满足于自己所了解的东西,始终秉持着自我教育的理念,让他一步步迈入广阔的哲学世界。他说:“人在名利途上要知足,在学问途上要知不足。在学问途上,聪明有余的人,认为一切得来容易,易于满足于现状。靠学力的人则能知不足,不停留于现状。学力越高,越能知不足。知不足就要读书”。

自我教育是无限的,既表现在时间上的无限,伴随人的一生;也表现在空间上的无限,不受地域的限制。通过自我教育,能够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产生创造性张力,在现实与理想的博弈中追求生命的意义,进而促成生命自觉。正如叶澜教授所言:“生命自觉是人的精神世界能量可达到的一种高级水平。它不仅使人在外部世界沟通、实践中具有主动性,而且对自我的发展具有主动性”。[5]

三、自我教育的时代意蕴

1.生本教育的理念根基

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年,郭思乐教授提出“生本教育”这一概念,指出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生本教育的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生本教育的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等。生本教育突出以学生为本,实际上就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点化中“领受—领悟—提升”;[6]生本教育亦强调以生命为本,强调人作为生命体,是一个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成长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生命探索的过程,生命意义的美好就在于无限探索,自我教育以其孜孜不倦的毅力探索着生命的巨大潜能。

反观生本教育的特征,其实都离不开自我教育。通过自我教育,将一个人的内在潜能得以最大程度发挥,充分发展其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文化知识传承的效果最优化。

2.终身学习的直接动力

2015年11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并发布了“教育2030行动框架”,总体目标为“确保全纳、公平的优质教育,使人人可以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2016年6月在青岛召开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等主办的“国际教育信息化会议”。会议提出了“确保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的教育宏伟目标。可见,终身学习的理念已成为时代的强音。

终身学习的实现需要自我教育的推动,需要拥有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最终才能推进终身学习的发展。从教育到自我教育可以理解为从学会到会学,学会所学的知识,掌握学校里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又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的兴趣及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强,由此不断推动人们向前,逐步实现自我超越,正如彼得·圣吉所言:“自我超越的人永不停止学习,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样,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这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7]86

3.数字化时代的自觉行为

《2015年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趋势研究报告》公布的数据表明,2014年中国教育行业IT投资总规模为571.9亿元,2014年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的投入呈持续增长态势,同比增长率达到9.5%。可见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教育信息技术化已成为现实。“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颠覆传统的教育学,信息技术的介入强有力的冲击着传统学校教育,翻转课堂、移动学习、微学习、慕课等蜂拥而入,这就使自我教育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成为可能。

在数字化时代,自我教育在知识学习和资源获取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其一,自我教育推动了学习需求。如果学习者没有学习的欲望和需求,再多、再丰富的资源也处于搁置状态,甚至沦为摆设。自我教育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我想学”的强烈愿望,数字化时代的海量资源正好迎合了学习者所需,学习者不再局限于一本书,一个图书馆,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在信息的海洋中遨游。其二,自我教育有助于理性鉴别资源。互联网时代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革,提供了海量的教育资源。但是,大量的资源不代表优质的资源。自我教育促使一个人学力的不断提高,从而在大数据面前能够理性的判断、甄别和搜寻有用的信息和动态。其三,自我教育能够促进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主要有判断理解、强调信息整合、促进知识构建、着意迁移运用、面向问题解决和提倡主动终身六个基本特征。[8]根据自我教育的内涵发展来看,自我教育更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帮助学生信息整合与建构新知识,并在不同情境下自觉迁移运用,尝试问题的多维破解可能,能有效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四、自我教育的实现路径

杜威认为:“教育过程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它们是平列并重的,哪一方面也不能偏废”。[9]92同理,自我教育亦如此。新时代背景下,自我教育既需要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也需要自我发展的外在推动力。

1.激发求知欲是前提意向

自我教育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求知愿望的激发下,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增强逐步发展起来的。自我意识是内因,教师的讲授、信息时代的海量资源等都是外因,不管外因多么丰富,缺乏内因终会价值无涉。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内在动力,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意识,让学生自觉发展。在学校教育阶段,教师要给予学生独立的空间和自由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独立思考,如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先学后教”“导学案”模式,就很好地体现了学生自我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求知欲望发自于内心,是自我教育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意向活动。求知欲望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培养和引导的,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思考、正确思维的积极性,从而在自主学习中养成科学思维、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习惯。[10]自我教育是建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的,带有这种思维与习惯的求知欲望是自我教育有效持续的源源动力。

2.强化责任意识是基础动力

责任,指分内应做的事。自我教育,既是对自己行为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对他人和社会发展负责。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说,周恩来更是在少年时就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责任意识对自我教育起着奠基性作用。其一,责任意识是自我教育主动性的保障。责任意识的强弱表明了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程度,所承担的责任越重,面临的困难越大,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也就越强,从而激发强烈的学习意愿;其二,责任意识是自我教育持久性的保障。拥有责任意识,即使遇到大的挫折,也不会轻易言弃,责任意识是坚持学习的恒久动力,是自我提升的保障。像胡德海先生、李定仁先生,本已到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但对教育事业的这份强烈责任和深厚情感使他们依然心系学校和学科发展;其三,责任意识是克服困难的保障。教育是一生的重负,在布满荆棘的漫漫人生路上,自我教育就是果敢承担各种重轭,克服障碍,将责任化为精神动力的创造价值的累积过程。

3.践行核心价值观是关键行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国家、社会和个体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所有人都应学习、坚守的核心价值素养。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自我教育实现的关键行动。其一,理解核心价值观是不断自我教育的坚实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并不代表它已成为普及的事实,人人已经达到的标准,而是构建美好社会的一种期许,是指引人们行为的一种信仰。简简单单的24个字为我们提出了明确的、清晰的信仰。近年来,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充分发挥了宣传作用,大量鲜活的人物事迹阐释着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我们才能切身解读,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以先进事例为典范,主动地对自我提出要求,学习其思想精髓。其二,践行核心价值观为自我发展指明了道路。“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1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习认同后的自觉行动。践行不等同于行动,它是基于认知、理解、认同基础上的理性行为。践行核心价值观有助于人们将正确的价值观念、自觉的价值追求、积极的价值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人的发展树立了标杆,为自我教育明示了方向。

4.传承优秀文化是核心内容

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成为代表委员呼吁探讨最多的话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社会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优秀文化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社会成果,保护优秀文化、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是人类共同的责任。诚然,通过教育传承优秀文化固然是一个主要途径,但自我教育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依靠每个人的自觉行动,通过自我教育,深入了解和传承优秀文化,尤其是了解优秀乡土文化的丰富性与完整性,挖掘优秀乡土文化的悠久历史,理性鉴别,存精华去糟粕,将优秀的乡土文化开发成为人们的学习内容,是每个人的教育使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地域不同,各地乡土文化也千差万别,拥有不可替代的人文价值。目前“乡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活动已在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的深厚渊源,产生文化认同,并自觉传承和弘扬,这些都是自我教育的重要内容。

5.活用数字化技术是保障条件

在当今时代,数字化技术俨然已经成为人的存在方式。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数字化技术不但构成了人的生存环境,还成为了人们的生活世界。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互联网为教育搭建的“自由空间”打破屏障与边界,使得教育领域的各要素时刻处于分离又联合、集中又分散的状态,使得教育领域的空间、时间联系得以永久的拓展,[12]这就为自我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技术产品频繁改良换代、推陈出新,数字化学习方式越来越便捷,运用互联网、Ipad、手机进行微学习,人人皆学、时时皆学、处处能学的泛在学习时代,就是最好的自我教育模式时代。不容置疑,数字化技术的学习使用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世界中,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亦正在逐步成为自我教育的时代推手。

值此胡德海先生诞辰90周年之际,重温先生的学术轨迹,严谨的治学态度,学理上的不断追求不禁令人感佩。为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热情和精力,这一切都得益于先生的坚守与修为,终身学习的学养和毅力。这种精神正是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教育的至高追求。

[1]胡德海.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叶澜.基础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1996,(7).

[3]冉乃彦.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

[4]钟启泉.关于“学力”概念的探讨[J].上海教育科研,1999,(1).

[5]李政涛.生命自觉与教育学自觉[J].教育研究,2010,(4).

[6]朱开炎.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4,(5).

[7]张声雄.《第五项修炼》导读[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8]张浩,吴秀娟.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

[9]杜威.我的教育信条[M].罗德红,杨小微,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10]雷长柱.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学生求知欲良性互动机制的构建[J].教育评论,2015,(3).

[1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12]张茂聪,秦楠.互联网+教育:内涵、问题与模式构建[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3).

(责任编辑张永祥/校对水心)

Self-education: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and the Contemporary Implication

JI De-kui,MENG Ji-yuan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300387,PRC)

According to professor Hu Dehai,self-education and education are two parallel concepts,and both subordinate to human culture.In practice,they are integrative and complementary.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self-education reflects th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status granted to educational subjects and the process of forming learning ability.Self-education in itselfis the self cultivation and promotion.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new era,it is also the conceptual foundation of students-centered education,the direct driving force of lifelong learning and conscious activity in the digital era.Arousing the great zeal for knowledge,strengthening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practicing the core values,inheriting excellent cultural values and utilizing digital technologyare the means conducive to achieving the aim of self-education.

self-education;education;connotative development;contemporary implication

2016-08-16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TJJX15021)

纪德奎(1971—),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农村学校教育等研究

G 40

A

1674-5779(2016)05-0081-05

猜你喜欢

学力价值观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的价值观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谁远谁近?
学历与学力
从“课堂目的的确定”到“学力发展的灵动”──语文“学力发展”课堂“形态论”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大学生学力评价的问题与改革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