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护幼儿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策略

2016-04-14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西新桥幼儿园巢新宇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6期
关键词:道德观教养心理健康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西新桥幼儿园 巢新宇



维护幼儿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策略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西新桥幼儿园 巢新宇

【摘 要】

【关键词】

家庭环境 教养方式 教育方法 教育观念 幼儿心理健康

苏霍姆林斯曾经说过:“善良的感情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良好的情感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永远无法弥补。”这句话深刻地告诉我们应重视幼儿早期良好情感的培养。良好的情感,无论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还是使其将来成为高素质的人才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家庭教育中,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家庭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榜样作用、父母离异、家长教育要求的不一致以及祖辈与保姆教养的问题等等。我们需要对幼儿的家庭教育作有效的指导,以使家长能够掌握有效的策略,与幼儿园共同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

一、学习幼儿心理知识,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

国内外的许多幼儿心理研究表明:幼儿也有情感需要,而情感需要的满足,对于成长发育中的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1.被别人爱的需要。家长要经常给孩子予以肯定鼓励和赞扬,对他们提出的正当的要求尽可能地接受并帮助解决,让幼儿从内心感受到:父母喜欢我,希望我能进步。

2.体验成功的需要。如果在生活中常有失败的感受,孩子就会变得灰心伤气。因此,家长一方面应注意要求不宜过高,以免超出孩子的能力限度而使他受挫;另一方面,在提出要求时要多考虑孩子的心理特点,使其能够并享受由此带来的成功的乐趣。

3.归属集体的需要。孩子都很喜欢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一起学习,在集体中得到快乐。如果长时间独处,孩子的情绪就会受到压抑。家长应设法为孩子创造与同伴共同学习和游戏的机会。即使孩子暂时不得不离开集体(如生病住院等),家长可通过打电话、探访等一些途径,让孩子了解到伙伴对他的思念,从而让孩子时时体会到集体的温暖。

4.自尊的需要。孩子学什么,怎么学,玩什么,怎么玩,家长都不带有强制性。家长应激发孩子开动脑筋去想去做,并让孩子在自我评价中增强责任感。孩子一旦有了进步,则应及时地作出肯定的评价和鼓励。

5.摆脱过失感的需要。有些孩子犯了错误或经历了几次失败,就精神不振或失去了信心,家长此时若一味指责或不加以心理指导,就更容易使其心理受到压抑。因此,家长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的过失,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只要改正了就是好孩子;做事情失败了没有关系,只要你坚持,一定会成功。

6.克服胆怯的需要。当孩子对陌生的活动产生胆怯的心理而不愿参加时,家长不要催逼吓唬,而应由意识地加以引导。当孩子不小心磕绊摔倒时,家长千万不能大惊小怪,而应给予安慰。对孩子害怕的事情,家长要加以解释,以消除孩子的顾虑。

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俗话说: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所以说,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儿童的学习和模仿能力是极强的,父母与人相处的方式、对待事物的态度,父母的兴趣爱好、习惯方式,甚至走路的姿势和说话的神情语调等都会成为孩子习惯行为的模式。父母的价值观、道德观亦是其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由于自身的知识经验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往往会以父母的道德准则为道德准则。儿童是非观念和善恶标准的形成,主要受父母是非观念和善恶标准的“同化”。儿童在家庭生活中学习父母的是非观念和善恶标准,父母也会以自己的价值观、是非观、美丑观去影响孩子的道德行为。所以父母应重视自身修养的提高,树立正确的积极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以对孩子施加心理健康教育。

三、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影子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

孩子需要家庭的温馨和温暖,父母应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作为父母要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作风民主、和蔼可亲,这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将产生极为有利而深刻的影响。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满足了孩子的归属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受到被爱和被尊重,也学习怎样爱他人并尊重他人,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另外,温馨家庭能使孩子获得支持感,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既是子女的长辈,也是他们的教师和朋友,当孩子犹豫、彷徨或遇到困难、挫折时,父母可以以各种角色来关怀自己的孩子,使孩子在家庭的关怀中吸取力量。家庭缺少温暖和情感交流的孩子,易产生心理障碍,从而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总之,良好的家庭和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

四、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因为缺少父母之爱的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就会经常处于紧张忧虑之中,这将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发育。爱是开启幼儿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幼儿内心世界的桥梁。但对孩子又不能溺爱、偏袒、纵容,要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理性地关爱孩子是引导和促进孩子健康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孩子之间的差异性,父母往往“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心切,若自己的孩子不如他人,或唉声叹气或训斥有加,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孩子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的产生。父母应该看到孩子之间的差异,尊重和理解这种差异的存在,关注孩子发展,积极鼓励孩子,提供帮助,引导孩子养成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

另外,父母应注意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做到从容、平和、有耐心、有信心。在教养过程中讲究方法,因材施教。只有理性地关爱孩子,既不溺爱放纵也不专断独行,采用科学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方法,才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良好心理品质。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未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基本素质。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社会环境,早期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创设健康、积极、民主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坚持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宣传和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首要基础。幼儿心理健康对其整个一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猜你喜欢

道德观教养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魔鬼的门徒》的宗教伦理与道德观照
教养方程式
“西学东渐”与中国传统女性道德观的近代命运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研究
从传统学术道德观反思当今学术道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