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感知能力

2016-04-14江苏省建湖县高作中学李雪锋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6期
关键词:理想文章作文

江苏省建湖县高作中学 李雪锋



初中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感知能力

江苏省建湖县高作中学 李雪锋

【摘 要】

【关键词】

初中 作文 学生 自我感知 能力

作文教学的功效有很多体现形式,常规的作文教学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语言应用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活跃。教师如果灵活的拓宽作文教学的范畴,并且在教学引导上采取更合理的指导方式,作文教学中还能够实现对于学生自我感知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很好的挖掘自我、感受自我并且慢慢丰富自我。这是推动学生不断成长的一个过程,随着学生的自我感知能力的增强,学生对于很多阅读文章的体会也会更加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也会得到变化,而这些又会进一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充分解读作文命题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感知能力有一些不同的方向,首先,对于一些话题作文的教学过程而言,让学生充分解读作文命题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在实践中可以很好的渗透对于学生自我感知能力的培养。话题作文通常需要学生围绕话题或者一个特点的主题来确立写作文章的标题与内容,题目以及写作范畴的确立其实就是学生搜寻自己过往的经历、感受的过程,是一个学生透过自我感知来挖掘自己积攒的生活历程,以及随之形成的一些写作素材的过程。教师如果善于引导,这个环节中将会很好的促进学生自我感知能力的加强,学生可以在不断的思考、回忆中反观自己的一些生活经历以及感受,会结合主题来有效的进行自我反思,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提升学生自我感知能力的积极教学过程。

比如,教师可以以“崇高的理想”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写作。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展开交流探讨,让大家想一想结合这个话题可以拟定哪些作文题目,确立怎样的写作方向,以这种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感知。在学生的积极交互中大家提出了很多好的观点,并且拟出了一组题目:①我对理想的看法;②当代学生应有的理想;③我向往的职业理想;④我的理想是怎样确立的;⑤我至今没有确定理想的原因;⑥社会风气对理想的影响。学生在拟定这些题时其实就是学生进行自我感知与回顾的一个过程,是学生在这个主题的激发下透过自我感知后确立的一些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从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们看到,作文教学中的很多过程都可以成为学生自我感知的方向,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融入对于学生的有效引导,鼓励学生多进行自我感知,这会让学生的性格更加独立,思维也更加敏锐与深刻。

二、采取评奖鼓励的教学策略

在作文教学的展开中,教师可以经常融入一些对于学生的评奖鼓励的教学策略,以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与写作信心,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感知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写作情况来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写作教学的总结,肯定学生在写作中的一些进步以及取得的成果,同时,也可以技巧性的指出学生仍然需要努力的一些方面。以这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在文本写作时融入更多有效的自我感知,让学生在文章中表达更多的真情实感,这会让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有效积累,学生写出的文章质量也会更高。

例如,一次作文教学中评讲学生的生活札记,评讲开始,教师即先声夺人,创设气氛:“这次作文全班同学选材广泛,表达风格多样,各种文体都涉及了。虽然每个同学撷取的只是生活大海中的一朵浪花,但反映了21世纪学生的精神风貌,说明同学们对生活已有了较好的自我感知。如果把这些生活的浪花汇聚在一起,真可谓万紫千红、美不胜收”。正面的肯定,热情的鼓励,说得学生们面带笑容,很受鼓舞。教师可以进一步将学生的一些优秀习作作为典范在班级进行诵读,让学生都来欣赏这些融入了深入的自我感知所形成的优质文章。这也是对于学生自我感知能力的一种激发,会让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融入更多真情实感。

三、发挥生活的引导作用

生活对于写作过程的引导非常直接,学生如果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不仅能够积攒更多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在文章的表达上也会更加生动且富有感染力。在培养学生的自我感知能力的过程中,生活所能够起到的引导作用非常直接。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与感受生活的习惯,多搜集生活中那些让人难忘的点滴,将这些内容融入到自己的记忆中形成自己的生活体验,今后在习作中进行相应表达。同时,学生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身边的各种人以及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中来丰富自己对于生活的感受。这同样是一个学生感知自我的过程,这些方式都会极大的推动学生自我感知能力的不断增强。

培养学生对生活有良好的自我感知,就要和学生交朋友,和他们一起探索生活的真谛,引导他们热爱生活,让学生学会从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吸取丰富的精神养料,既做生活的主人,又做习作的能手,把生活同作文紧密结合起来。发挥生活的引导作用可以由浅入深地进行,新生入校时可以组织他们参观校史展览,随后让学生写《校史展览参观记》《我爱校园的绿树》等记录性文章,这是一个很好的引导学生留心生活、积极观察生活的过程。当学生的生活体验能力慢慢增强后,可以引导学生对校内外发生的各种事情悉心观察,引导他们认识、辨别是非,区分美丑,这会让学生的生活感受能力一点点增强,学生对于生活的体验也会逐渐丰富起来。从生活出发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感知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引导策略,这也能够极大的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让学生在文章中有更多触动人的表达。

【参考文献】

【1】吴禹春. 试论作文命题的改革【J】. 北京教育,1994(10)

【2】万晓庭. 路,还是让学生自己走的好─—浅谈作文批改与讲评【J】. 北京教育,1994(Z1)

【3】潘新和. 夏丐尊写作教学观初探【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3)

【4】邵宪邦. 写前指导的基本特点与运作要义【J】.吉林教育科学,1994(01)

【5】田贵. 谈类比说理文写作教学【J】. 吉林教育科学,1994(07)

教师灵活拓宽作文教学的范畴,在教学引导上采取更合理的指导方式,作文教学就能够实现对于学生自我感知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很好的挖掘自我、感受自我并且慢慢丰富自我。本文研究了三个方面:充分解读作文命题,采取评奖鼓励的教学策略,发挥生活的引导作用。

猜你喜欢

理想文章作文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