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思路研究与讨论

2016-04-14李登科

地球 2016年5期
关键词:卸荷泥石流岩土

■李登科

(山东正元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南250101)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思路研究与讨论

■李登科

(山东正元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南250101)

由于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建设的步伐不断的推进,社会建设的成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社会领域的各种资源的开发力度不断的扩大,我国工程的建设数量也在不断攀高,但是由此引发的地质灾害的频率也在逐步增高,并有继续增高的趋势。由于我国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大多是由于人为破坏造成的,对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的威胁,因此,做好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是减少经济损失的一项重要措施。

岩土工程 地质灾害 防治措施

1 引发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原因分析

地质灾害指的是因为人为或者自然的原因造成的地质现象,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人类生存环境和资源等问题。根据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情况来说,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自然因素影响,也就是所谓的自然地质灾害,属于第一环境问题,一般不会产生迁移改变。也就是说,自然灾害有着自身固定的自然特征,固定形态等。二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由于人类大量的开采和建设工作,使得地质形态受到破坏,发生了许多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关系不大,几乎都是由人为因素导致的,也就是第二环境问题。气候的变化以及自然地质的演化过程对造成了岩土工程的地质灾害。使得岩体越来越不稳定,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发生了漫长的地质变化,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不同的人为因素的推动,缩短了岩体的自然演化的周期,外界环境很容易对原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进而发生泥石流、身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人为的对植被产生破坏,或者因为施工的频繁,对灾害的速率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对岩土开发的过程中,造成既有的地质结构的失衡,这样就出现了地震、山体崩塌等现象。当今,由于不合理的人为操作方法对岩土工程的地质产生很大的破坏,因此,有效防治灾害是岩土工程的主要任务。

2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2.1 滑坡治理

对于滑坡的治理一般采取的措施是几种方法相结合的措施。其中主要是以地表排水作为主要的方法,然后需要在地表上进行清方减载以及填土反压的方式。在外部的支持过程中当前主要是采用的抗滑挡墙的措施。这种方式在施工中有很大优势存在,例如布置较为灵活,并且施工较为简单施工面比较小,施工速度相对较快。在进行具体的滑坡治理时,将地面、地下以及立体排水或者锚索桩支挡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理。钢筋混凝土格构锚固是滑坡治理中比较有效果的措施,对于相对松散的堆积层滑坡来说,使用格构锚固结构具有显著的优势,尤其是在利用预应力锚索以及钢筋混凝土个够梁符合结构时,可以依据地形进行设置,其变形协调能力相对较强,对于施工技术相对较为简便,在整个过程中一般不需要大型的机械设备进行边坡的开挖,一般在滑坡区较为实用。

2.2 崩塌防治

崩塌的产生是由于不同的裂隙面与结构面切割以及组合从而导致危岩体发生脱落产生的一种地质灾害。对于崩塌的防治主要是需要对危岩体进行加固,从而防止危岩体产生滑落的现象,有效的阻止并减缓卸荷裂隙区的扩张,从而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和滑坡相比较来说,崩塌防治加固一般较为简单,但是对于一些节理裂隙以及结构面组合的陡峻边坡崩塌来说,其活跃程度是由卸荷裂隙区的扩展与卸荷裂隙的扩张两者共同决定的。对于裂隙比较密集的危岩地区以及卸荷裂隙区,清除完一部分的危岩体后,危岩体需要使用锚杆加挂网喷护锚固,这样可以有效的对卸荷裂隙区的扩展进行有效的阻止,从而达到加固危岩体的目的。此种方式是对滑坡有效的一种普遍的方式。在使用此种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设计加固工程时,需要充分考虑边坡岩体的结构以及卸荷裂缝的扩展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从而在进行锚固工程的布置时,以此作为工作重点,有效的阻止卸荷裂隙区域的扩展。对于高陡危岩体来说,采用直接加固的方式较为困难,并且加固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可以采用遮挡避让的方式进行崩塌的防治。运用此种方法一般针对有交通线经过的峡谷区域中,效果较为明显。

2.3 泥石流的防治对策

受地理条件的影响,我国的山脉比较多,而且整体情况比较复杂,再加上地质结构的多样性,第四纪沉积物的分布极广,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导致泥石流的分布情况也变得复杂。传统的泥石流防治措施都是建立在灾难发生以后才进行救治的,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现阶段关于泥石流的治理已经变成了积极的提前预防和灾后处理相结合的形式。当前的防治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从以往的单一项目变成了生物防治、环境保护和预警预测相互支持的体系。泥石流的防治概括起来就是:预防、预警和治理。具体而言,在发生灾害前就立即做出警报,通知所在区域的居民进行及时撤离,以此减少人员伤亡。在传统的泥石流防治经验的基础上中,泥石流防治已经发展成岩土工程结合生态工程的综合治理形式,其主要进行的是全部流域的治理,以此实现控制泥石流出现的目的。现阶段我国的泥石流治理主要根据山坡、堆积区和沟谷区域进行治理的。在相对而言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则主要是应用山坡技术,在上游建立水源的涵养区,还要对裸露的坡面进行修复处理,在发生侵蚀的沟渠位置处进行植物种植防护,通过上述措施进而到达保护和稳定山坡以及控制沟渠侵蚀的目的。另外,除了上述措施还可以在泥石流的形成区,建立小规模截流引水系统,汇集暴雨径流,然后引入稳定的沟谷区,进而减轻侵蚀危害。

3 结束语

对于岩土工程的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来说,应当需要不断对岩土工程的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理论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以及深化,不断进行新技术的开发,对于岩土预警预报应当提高其时效性与精度,不断进行其预警机制的完善,保证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得到有效的预防与治理。

[1]武阳.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工程应用 [D].安徽理工大学,2015.

[2]王成亮.铁路隧道岩溶突水灾害风险识别与预警方法研究 [D].北京交通大学,2015.

[3]朱鸿鹄,施斌.地质和岩土工程光电传感监测研究进展及趋势--第五届OSMG国际论坛综述 [J].工程地质学报,2015,02:352-360.

[4]曹伯茂.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及措施 [J].中外企业家,2015,21:218-220.

F407.1[文献码]B

1000-405X(2016)-5-434-1

猜你喜欢

卸荷泥石流岩土
泥石流
安全卸荷减速顶的研制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泥石流
复杂岩土工程技术管理实践与思考
机械班长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7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6期被EI收录论文(43篇,收录率100%)
外啮合齿轮泵卸荷槽结构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