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秦岭地区Q4112与Q429金矿脉深部规律的研究

2016-04-14陈智锋王建郑红波

地球 2016年5期
关键词:含金片岩矿脉

■陈智锋 王建 郑红波

(1天水金泉矿业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65;2潼关县潼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渭南714300)

小秦岭地区Q4112与Q429金矿脉深部规律的研究

■陈智锋1王建2郑红波2

(1天水金泉矿业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65;2潼关县潼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渭南714300)

小秦岭成矿带是我国著名的多金属成矿带,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小秦岭隆起北部的太华台拱区,处于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交接部位,成矿地质背景主要是多种地质因素的复合。矿床成因类型为石英脉-构造蚀变岩型;也是我国大型产金基地之一,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金矿资源潜力巨大。

小秦岭 石英脉

1 矿区概况

蒿岔峪金矿区位于小秦岭金矿田西段,地理位置处于陕西省境内东部边缘。矿区南北长约3公里,东西宽2公里,面积6平方公里。矿区范围内主要出露太古界太华群洞沟组地层,大月坪——金罗斑复式背斜为矿区主体构造,其上叠加北北东向脆-韧性断裂构造。金矿化主要受此断裂构造控制。大月坪——金罗斑复式背斜为矿区主体构造。其两翼不对称,南陡北缓。蒿岔峪金矿区即处在该背斜的轴部偏南翼。在褶皱之上叠加北东向为主的脆韧性断裂构造,该类断裂为矿区控脉(矿)构造,多呈北东向(50°—70°)延伸,向北西倾斜,产状320°—335°∠50°—75°。矿区主要控脉(矿)构造有Q4112、Q429、Q401等,控脉(脉)构造带一般与矿区内片麻理的产状大角度斜交。沿断裂构造带,围岩遭受变形-变质热液作用而发生蚀变矿化。该组断裂属多期活动的断裂。早期,该断裂具韧性变形性质,常形成糜棱片麻岩带,发育强烈的糜棱片麻理、不对称流变褶皱、多级分划性剪切带。构造带内由长石、角闪石、石英碎斑或聚集体构成的眼球状构造发育。晚期,该断裂具有脆韧性变形特点,叠加于早期形成的韧性构造带之上。构造带由线形片麻状糜棱岩带、片理化带、脆韧性剪切带构成。带内发育片麻状糜棱岩、构造片岩(绢云石英构造片岩、绢云绿泥构造片岩)、不对称掩卧褶皱,带内充填有多期石英脉。断裂带具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及钾长石化、碳酸岩化。

2 矿脉论述

2.1 Q4112金矿脉

Q4112号含金(矿)构造带位于蒿岔峪程家沟和张西沟沟脑一带详查区的东部。构造带长700余米,厚度0.4—3.5m,构造带产状280°—290°∠70°—80°。构造带主要由构造岩(以绢云绿泥石英片岩为主)、矿化石英脉构成。4112号含金石英脉:Q4112号含金石英脉赋存于含矿构造带内,地表控制含金石英脉长度700米,石英脉厚度变化于0.24—1.74米。含金石英脉严格受含矿构造带控制,其形态产状均与构造带一致,呈薄透镜状或脉状体,在构造带内呈膨大收缩、尖灭再现状产出,并见有分枝复合现象。有时数条石英脉在构造带内平行排列。脉体中常见有角砾状构造和多金属硫化物细脉或条带,其延长方向与脉壁或主裂面平行,表明控矿构造有过多次活动和多期成矿作用。但在构造带内主矿脉形成后,局部受到成矿后构造破坏而产生脉体的错动。经探槽、平硐和坑道钻控制,Au品位1.10g/t—9.36g/t,平均品位5.20g/t。

2.2 Q429金矿脉

Q429号金矿脉位于蒿岔峪黄庙沟—张西沟—程家沟一带,矿体赋存于太古界太华群洞沟组内,地层为一套呈北西——南东向展布的深变质片麻岩系。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太华群深变质片麻岩系;北部为大面积分布的第四系;南部为中元古界长城系高山河群碎屑沉积超覆于太华群之上。构造带地表出露长度330m,带厚0.3—3.20m,平均1.28m,315°—345°∠60°—75°,平均产状为338°∠65°,带内主要为构造片岩和石英细脉,可见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及星点状细脉状黄铁矿化。

Q429含金石英脉充填于Q429构造带之中,与矿区内片麻理的产状大角度斜交,含金石英脉两侧主要为绢云石英片岩,石英脉地表未见出露,在YD870内断续出露长度250m,石英脉厚0.10—0.70m,平均0.41m,呈薄板状产出,与构造带产状一致,金品位1.60g/t—35.00g/t。

3 工程分析

Q4112号金矿脉目前主要有960m中段、820m中段、700m、500中段控制,Q429金矿脉目前主要由870m中段、820m中段、770m中段控制。在Q429金矿脉770m中段沿脉施工过程中发现,其长度已大于上面两个中段的控制长度而且继续向北延伸,同样在Q4112沿脉770m中段、500m中段施工过程当中起控制长度也大于上部中段所控制的长度。通过产状作图推测,发现两条矿脉有可能在某个部位相交,汇合成一条矿脉。结合小秦岭西部地区其他矿脉的有关情况,如果能找到Q4112与Q429的结合部位,应该就能找的矿体的富集部位,对于小秦岭地区其他的深部探矿应该是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的。

4 结论

通过Q4112、Q429金矿脉的深部研究分析,对于小秦岭地区的其他矿脉均有非常大的指示意义,对于深部找矿重大突破又找到了一种新的思路。

[1]吴文奎,魏钢锋,胡健民,郭涛.1990.陕西小秦岭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2]陈正国,刘辰,姚夫义.2014.陕西小秦岭地区金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探析

P61[文献码]B

1000-405X(2016)-5-24-2

猜你喜欢

含金片岩矿脉
复杂难处理含金物料高效回收技术研究及应用
道路边坡片岩耐崩解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降低铂钯精矿含金的生产实践
反倾边坡风化作用数值模拟研究
构造叠加晕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以河南小秦岭杨砦峪金矿床S60号矿脉为例
金厂峪金矿典型矿脉中金、银的化学相态分析
山东某含金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福建政和上山岗金银矿床矿体空间分布特征及找矿意义
牡丹江地区侏罗纪砾岩型金矿特征浅析
在生活的“矿脉”里“淘宝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