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道生态治理方法探讨

2016-04-14张子扬周汇张璐王雯雯

地球 2016年5期
关键词:护岸淤积河道

■张子扬 周汇 张璐 王雯雯

(1杭州市江干区城市管理综合监管中心浙江杭州310020;2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政府笕桥街道办事处浙江杭州310020)

河道生态治理方法探讨

■张子扬1周汇2张璐1王雯雯1

(1杭州市江干区城市管理综合监管中心浙江杭州310020;2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政府笕桥街道办事处浙江杭州310020)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多,经济快速发展,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水等物质不断增多,使得城镇河道出现严重的污染,造成河道淤积、水质恶化等情况,护岸建设缺乏专业性与科学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面对城镇河道运行的情况,强化对河道的生态治理成为当前的重要工作。为此,本文就河道生态治理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河道 生态治理 方法

为了提高城镇河道的应用价值,缓解河道污染,解决河道淤积、堵塞等情况,以提高河流的径流量,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原则,体现生态建设理念,从绿色、生态的角度去治理与修复城镇河道,以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新时期,应加强河道的生态治理,研究合理的生态治理方案,首先,对河道现存的问题予以了解,进而突出针对性的生态治理意见。

1 河道运行现存的问题分析

1.1 水体分布混乱

通过对现阶段河道运行情况的分析,了解到其在水体分布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分布与布局混乱情况相对突出。导致水体布局混乱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房地产项目、道路系统建设以及市区的不断拓宽,导致河道水体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原本完整而疏通的水体被截断,排水受到威胁。例如,由于房地产开发力度过大,导致河道被截断、受阻,存留在河道中的污水长时期会发出恶臭味[1],极易滋生细菌,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

1.2 生态质量降低

通过对大多数河道工程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很多河道的护岸都是由水泥砌石建设而成,将水体与陆地直接切断,绿植、草皮等都无法生长,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制约,河道缺乏自身的净化能力,导致河道生态污染变得更为严重。通过对北京南沙河河道运行情况的有效分析,了解到其存在着水质恶化的问题,水质污染严重超标[2],水杯污染非常严重,再加上当地的污水处理系统与设施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备,收集管网的应用力度不强,使得人们生产生活所产生污水、垃圾排放到河道之中,致使水质超标,会释放出一定的臭气或有害气体,如甲烷。

1.3 河道淤积严重

现阶段,河道淤积现象变得愈发严重,导致此类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为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夏季来临时,处于上游的护坡会被冲刷,进而出现河床淤积、堵塞情况严重。若想提高河道的运行质量与应用价值,放任不管是不可行的,相关的机构或政府部门必须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对河道进行及时的清理,以避免淤积现象影响河道的正常使用。

2 河道生态治理方法

2.1 河道平面设计

为了强化河道的生态化治理,应注重对河道的平面性设计和处理,根据地形与地质条件的实际情况来对河道进行宽窄的调节,同时应适度保持河道呈现弯曲的状态。设置弯曲的河道,能有利于提升安全性,河道的弯曲有利于对洪峰予以阻挡与缓冲,进而实现对洪水流速的控制,可适度减轻洪水对护岸的过度冲刷,保证护岸的完整性。此外,河道的弯曲性设计有利于减缓水的流速,且会形成一定的区域,可供鱼类等进行繁殖,若保持直线型的河道,鱼群缺乏足够的繁殖场所,始终会被水流所驱使。河道的弯曲设计分别从生态角度与生物学角度予以考虑,是河道生态治理的明智之举。此外,在河道的平面设计中,还可设置一定湿地、沙洲等,旨在提升河水中的含氧量,进而增强生物多样性原则,利于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

2.2 河道断面设计

北京市海淀区南沙河的河道横断面主要表现为梯形断面,其所占有的土地面积相对较广,其结构相对简单,且相对实用,但是河道受到水流的冲刷情况很是严重。河道断面的设计应充分考量周围土地的利用情况、河道的主要功能、河岸的生态景观、水陆生态系统的构建等,这些都是断面设计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在河道断面方面,原有的矩形断面使得水陆隔绝,而梯形断面相对实用,但是水流冲刷问题严重。面对以上种种问题,应选择腐蚀断面,运用该种断面在常水位的下方可采用梯形或矩形断面,在水位以上可设置二级护岸或缓坡,若处于枯水期,水流会流向主河道,若处于讯水期,洪水可实现漫滩,过水的断面会不断增大。运用复式断面有利于实现河道断面的优化设计,解决河道的诸多生态性问题。

2.3 河道护岸设计

河道治理的生态性,应强化对河道护坡的有效保护,遵循生物多样性与科学、持续发展原则等。通常情况下,河道的护岸大都采用混凝土或对块石进行浇筑等方式进行构造的,仅仅对护岸的安全性予以考虑,忽视了对生态性的考量,生态系统破坏严重,多样性被破坏。因此,应加强对河道护岸的生态性设计,强化对生态元素的考量,充分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物种的多样性等,强调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与净化功能。通过对诸多区域河道护岸的情况分析,应尽量选择活枝扦插技术与灌丛垫技术,前者是运用易生根的植物来进行种植,将其直接扦插到护岸上的土壤之中,运用此方式能避免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也能对护岸的环境予以改善,为动物提供优质的栖息地与生活环境。灌丛垫技术是将灌丛覆盖在护岸上,增加护岸的强度,并形成绿色植被带,美化环境[3]。

2.4 河道植物配置

河道生态治理工作的开展,植物配置设计也非常关键,植物群落设计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利于河道环境质量的改善,植物根系有利于增强土壤的养分与肥沃度,增加有机物质的含量,提高土壤的抗侵蚀性与抗冲刷能力。研究表明,植物对能净化河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其能滞留河水中89%的氮化物和80%的磷化物[4]。污染相对严重的河道应选择狐尾藻、美人蕉等具有良好净水效果的植物,河滩位置应配置更多类型的植物,如芦苇、荷花等。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河道现存问题的有效分析,发现存在着水体混乱、生态环境恶劣、水体污染严重、淤积堵塞现象恶化等等,为改变当前现状,应加强对河道的生态化治理,分别从河道平面、断面、河道护岸以及河道的植物配置等方面着手,制定优质的生态治理方案,遵循生态建设的理念,以提高河道的应用价值,解决河道淤积、水体污染等多项问题,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王鹏,白海滨,蔡永钢.城市河道生态化治理的设计方法 [J].现代农业科技,2010,02: 270-271+273.

[2]牛德东,牛政.城市河道生态化治理的设计方法 [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3,06:87-88.

[3]刘萍.浅析城镇河道景观生态治理方法 [J].中华民居 (下旬刊),2014,03:6.

[4]王文瑾,丁正红,张岍,董文艺,李谱.河道低碳型生态修复设计方法及应用--以丁山河河道低碳治理工程生态修复设计为例 [J].建筑经济,2014,02:92-95.

TV143+.3[文献码]B

1000-405X(2016)-5-418-1

猜你喜欢

护岸淤积河道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联锁式生态护坡砖在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
中小型河道新型护岸结构治理规划探讨
某河河道演变分析
牤牛河护岸治理工程拦河泄洪闸稳定计算
淤积与浚疏:清朝时期福州西湖的治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