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2016-04-14冯小龙

地球 2016年5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整理研究进展

■冯小龙

(陕西省土地整理中心陕西西安710054)

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冯小龙

(陕西省土地整理中心陕西西安710054)

土地整理是一种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态条件的行为。它能在一定的区域内,合理规划土地,了解土地利用状况,采取不同的手段去重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及资源分配,从而使人地关系更加协调,进一步使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得到提高,促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保护,同时促进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部分地区在土地整理时,为了达到指标而过分 増加耕地面积,却忽视对当地生态多样性的保护和开发,同时日益增加的土地整理工程,也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土地整理 生态环境影响 展望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过多的人为活动,会造成土壤的污染,主要是重金属污染,工矿废气地突出一些.人口增多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的土地减少,[1]土地整理工程相应的增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会越来越重。土地整理不仅会破坏当地的土地格局,而且还会因措施不当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最终损害生态环境。

1 土地整理的基本含义

广义的土地整理分为市地整理和农地整理[2],其中,农地整理也属于狭义的土地整理范畴,在土地整改中也是重中之重。它的内容主要是对土地的复垦与开发,对耕地的界限进行划定,并对耕地的归属权进行确定;将农村与乡镇用地归并,实现城乡一体化;不同的地区,因地制宜,重新调整调农地结构,重新建立一个更加和谐、适宜的生态系统;复垦废弃土地;归并零散地块;平整土地,改良土壤。

2 生态环境中土地整理造成的影响

(1)土壤结构和地质改变:土地整理会改变土壤的结构和质地,降低土壤的肥力,并且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从而使土壤退化。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养分循环的改变,可能改变土壤PH值及酶的活性,使土壤的微生物失衡,甚至还会出现风蚀现象。同时,土地整理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植被的破坏,改变土壤结构,造成地方的水土流失。

(2)水文结构改变:土地整理过程中,有时会对水利系统(农田灌溉、水利工程、梯田等)进行改造,从而改变地表水的结构,这不仅影响到生态环境,还会改变原有的供水系统,进一步加重生态系统的破坏。施工过程中改变道路或河流,容易使得一些珍稀物种遭到灭绝。

(3)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发生变化:耕地的开垦增加,植被的破坏,使得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发生变化,降低了植被覆盖率,引起土地沙漠化。土地整理还会对地区的局部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改变地区的复杂地理状况。

(4)环境污染:土地整理的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大气环境的改变,会改变局部气候,降低地区的空气质量。地表的破坏,拆建等造成的风中扬尘,还有汽车尾气的排放,工人的燃料废弃、油烟和生活垃圾等,长期大量的积累最终会造成空气污染。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部分企业排放的工业污水,工人及居民的生活废水的胡乱排放,以及水土流失的冲刷作用,都会造成水污染。再加上当地农民为了提高农业生产而使用的化学合成物等,使得水污染更加严重。施工过程中,过多的人为活动,会造成土壤的污染,主要是重金属污染,工矿废气地突出一些。

(5)生态环境失衡:土地整理是集合多种整理项目的综合化整理工程[3],相当多的地区为了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却舍去了一些具有长远价值的景观。为了提高农业生产以及方便管理的统一,部分地区会使多个耕地区域集中,农作物也因耕地区域的限制而变的比较单一,久而久之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平衡。

(6)生物多样化改变:居民为了扩增耕地面积,对山地过度的进行开发,开山造路,变更水利系统,周围环境的污染,导致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使当地的生物种类逐渐减少,最终造成生物多样化发生改变。土地整理中调整农地结构,归并零散地块虽然会降低农作物生物的多样化,但在一定程度上,当地的经济效益又会有一定的增长。

3 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

土地整理时,因地制宜,更容易重新建一个更加和谐、适宜的生态系统;改变水利系统,改良土壤结构,从而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对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首先,土地整改之后,使得居民住所和周围环境具有景观性,也使得耕地富含景观性。土地整改调整农业结构,归并散在的耕地区域,不仅增加了耕地面积,使得不具景观性的破碎耕地,变得具有整体景观性,但是,也减少了景观多样性。其次,土地整改后,整体景观的规则、结构变得更加简单。土地整理时应注重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4],使土地整改后生态环境还能等到改善,提高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抵御的能力。总之,土地整理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大项目[5]。通过土地整理提高了耕地质量,大大的增加了耕地面积,农村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但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土地整理工程也相应的增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会越来越重。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问题也应得到广泛的重视,把控土地整改的数量质量,改进整改体制及方案,做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4 展望

虽然目前还有部分地区还在以牺牲生态环境的代价,来换取该地区短暂的经济发展的现象,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深化,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加强,人们不再是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的增加,而是追求经济和环境的双赢。同时,在进行王地整理活动中,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会成为常态化,那么使用一种简单而且可以比较全面反映评价区域的生态环境的方法,就显得那么迫切。

[1]李岩,欧名豪,赵庚星.土地整理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评价研究进展 [J].生态环境学报.2014,02:398-403.

[2]王军,李正,白中科.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J].农业工程学报,2015,S1:340-345.

[3]王兴振,杨子生.我国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研究综述[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02:38-41.

[4]刘世梁,安南南,王军.土地整理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评价研究进展 [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09:1010-1019.

[5]陈怀录,黄万状,冯东海.土地整理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评价研究进展 [A]. 2013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C].2013.

D651.1[文献码]B

1000-405X(2016)-5-417-1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整理研究进展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EGFR核转位与DNA损伤修复研究进展
养殖的环境影响
洙赵新河扩大治理环境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