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当前铜矿床的成因及找矿方向

2016-04-14李庆洋

地球 2016年5期
关键词:沉积岩斑岩铜矿

■李庆洋

(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临沂276000)

试析当前铜矿床的成因及找矿方向

■李庆洋

(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临沂276000)

本文就是通过分析矿床的成因进而总结了一些找矿的方法,希望能够对我国找矿有所帮助。

铜矿床 成因 找矿

铜矿床的形成与矿床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的环境会形成不同的铜矿床这一特点给铜矿的发现带来了极大的障碍,但是如果通过铜矿的形成原因来寻找同矿床将会给找矿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本文就是通过总结铜矿床形成的原因来总结了找矿的通用方法及技巧,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对于地理地质的分析

在找矿时进行地质分析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地质分析工作人员可以在一定成度上确定该地区是否有含铜矿的可能性,以减少盲目寻找所耗费的力气。下面就是对已有的几个铜矿床分析与研究的结果。

(1)我们这里要说的第一种矿床是最为常见结构也比较简单的一类,一般情况下这种矿床分布的面积十分广泛,而且在地下范围内是层状分布的有的却是透镜状的中间厚四周薄或是四周厚中间薄。

(2)我们这里要说的第二种矿石是一种比较好采集的矿石,他们分布于矿区的表面地质也不是非常的复杂主要是由沉积岩组成,岩层的分布情况以从南到北为主。。

(3)我国的矿石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在这里我们要说的第三种矿床就是位于就是位于塔里木和天山之间的断裂槽。在这一矿区北部存在着晚期遗留理石建造主要是凝灰岩,然而在它的中部却是盆地主要是火山岩。在盆地两侧主要是以整体出现的泥晶灰岩,中部北部以及南部均为断层。

2 矿床的形成因分析

通过分析铜矿硫酸的来源我们发现有一些细菌能够分解有机硫酸,而且铜矿中还含有铅这些铅大都来源与地壳或者是在成岩期就已经形成了。所以铜矿的形成还以铜元素的富集来形成的,无论是大铜矿铜还是矿床都是在成岩作用后逐渐累积起来的,经过千万年的日积月累就形成了各种矿石矿场。

有些时候我们还可以通过矿石的颜色以及矿石自身的一些特点推断出矿石形成时候的周边环境,就根据我国矿石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出在成岩期矿床周围环境还是以氧化还原为主,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出铜矿是主要还是沉积岩,我们可以从这一点出发以沉积岩为主要对象来寻找铜矿这样以来范围就小得多。

3 矿床类型简述

中国铜矿具有重要经济意义、有开采价值的主要是铜镍硫化物型矿床、斑岩型铜矿床、夕卡岩型铜矿床、火山岩型铜矿床、沉积岩中层状铜矿床、陆相砂岩型铜矿床。按各类型矿床占有储量比例依次简述如下:

3.1 斑岩型铜(钼)矿

该类型是我国最重要的铜矿类型,占全国铜矿储量的45.5%,矿床规模巨大,矿体成群成带出现,而且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矿石可选性能好,又共伴生钼、金、银和多种稀散元素,可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其成矿特点:

3.2 夕卡岩型铜矿

中国夕卡岩型铜矿与国外大不相同,其储量国外夕卡岩型铜矿占的比例很小,而中国却占较大的比例,现已探明夕卡岩型铜矿储量占全国铜矿储量的30%,成为我国铜业矿物原料重要来源之一,仅次于斑岩型铜矿,而且以富矿为主,并共伴生铁、铅、锌、钨、钼、锡、金、银以及稀散元素等,颇有综合利用价值。

3.3 火山岩型铜矿

该类型也是我国铜矿重要类型之一,探明的铜矿储量占全国铜矿储量的8%,其中海相火山岩型铜矿储量占7%,陆相火山岩型铜矿占1%。

3.4 铜镍硫化物型铜矿

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中铜镍矿床既是我国镍矿资源的最主要类型,也是铜矿重要类型之一。铜矿储量占全国铜矿储量的7.5%

3.5 沉积岩中层状铜矿床

这类矿床是指以沉积岩或沉积变质岩为容矿围岩的层状铜矿床,容矿岩石既有完全正常的沉积岩建造,也包括有凝灰岩和火山凝灰物质(火山物质含量一般不高于50%)的喷出沉积建造。

4 有关成矿模式探讨

大铜矿砂岩铜矿成矿模式大体可以总结如下:老地层在受到外力的作用剥蚀后,被风化的物质就会被移动到盆地内沉积,此时地层中的铜元素就会借着地下面的氧化水一起流动搬运,它主要以氯化物的形式进行迁移,含铜卤水运移到背斜靠近轴部的缓倾斜地段形成局部的还原环境发生铜硫化物的沉淀,接着就是时间较长的成矿期。所以,成矿期可以概括成以下的几个阶段。

(1)沉积阶段。因为成矿区主要的位置在两个构造单元的衔接处,它的具体的情况是西侧康滇地轴主要呈现为隆起的状态,而东侧则是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老地层在受到风化等外力的作用下开始出现剥蚀的的情况,此时含有大量铜元素的物质就会随着流水被弄到陷盆地内,这样就有效地对断陷盆地进行了填补。

(2)构造运动阶段。盆地大都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在盆地形成之后质地就会变得很硬,这时如果盆地的周围再有外力作用整个盆地就会上升同时还会出现断裂和褶皱。

(3)构造运动相对稳定阶段。经过了沉积阶段以及构造运动阶段之后地质就进入了相对稳定阶段。这一阶段地质一般不会频繁变动,随着地质的稳定地下水也会逐渐稳定下来,明显表现在地下水位的稳定在这个时期它的高度是确定的。在地下水的附近会形成弱氧化或者是弱还原地质环境,这一环境极其有利与铜矿的形成铜元素经过水的沉淀逐渐累积进而形成了铜矿。

5 找矿标志

(1)岩性标志:在进行找矿工作时切不可盲目进行要通过一些标志性的岩石来寻找,石英斑岩就是其中之一。以石英斑岩为目标找到石英斑岩后这个区域含铜矿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不仅如此凝灰岩分布的地区也应当引起注意他们含有铜矿的可能性也是极高的,这些岩石被称为岩性标志是寻找铜矿的重要标志。

(2)构造标志:石英斑岩多以顺层脉状产于柳树沟复式背斜近核部一带或火山岩中相对薄弱的凝灰质砂岩中,在其接触带产状陡变所形成的突出部或港湾中为寻找矿体的有利部位。由于人类认识问题的局限性等原因,地质科学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理论受到质疑是正常的,因为人们的认识水平受到历史、地域及科学技术水平等条件的影响和限制,所以认识事物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于是这些争论又推动着地质科学的发展,铜矿床的成岩成矿理论正是在上述的争论中不断发展并逐渐完善的。

[1]陈建平,唐菊兴,陈勇,等.西南三江北段纳日贡玛铜钼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J].现代地质,2008,22(1):9-17.

[2]温春齐,多吉.矿床研究方法[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F416.1[文献码]B

1000-405X(2016)-5-132-1

猜你喜欢

沉积岩斑岩铜矿
粒度分析在沉积岩中的应用
全球十大铜矿公司
西部矿业迈向国内铜矿“新巨头”
辽宁调兵山西调斑岩型钼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
特大型井下铜矿山采选工程管理与实践
斑岩型矿床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鉴定特征综述
岩型矿床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鉴定特征综述
探讨沉积岩教学薄片的常见问题
煌斑岩的研究进展
氧化铜矿硫酸搅拌浸出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