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考试诚信缺失的教育引导对策

2016-04-14李新仓于立秋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10期
关键词:作弊诚信考试

李新仓,于立秋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1)



大学生考试诚信缺失的教育引导对策

李新仓,于立秋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1)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受市场经济等因素影响,大学生诚信受到了严峻挑战。基于考试诚信基本理论,通过对辽宁省部分高校500名大学生考试诚信状况调查,通过分析大学生考试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影响因素,提出构建大学生考试诚信教育引导对策。

大学生;考试诚信;诚信缺失;教育对策

诚信是做人之本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问题。在国内,刘俊喜、石国强(2006)认为大学生考试诚信缺失在于大学生学习动机不纯,学习目的不明确,为追逐名利进行作弊[1]。邵明(2008)指出大学生存在功利与投机心理[2]。武剑(2010)指出大学生考试观念错误,对考试本质认识不到位,存在“从众”考试作弊心理[3]。彭顺克(2013)指出社会的不正之风促长了大学生考试诚信缺失[4]。张祖明等(2010)指出,高校要加大考试诚信信息公开力度,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监督作弊行为和对作弊行为进行惩罚[5]。甘庆华(2011)提出解决考试诚信缺失问题,学校、家庭、社会要通力合作,创造诚信环境[6]。关于具体诚信教育制度建设,曾元源(2008)指出,高校要建立诚信教育系统工程,包括诚信教育机制、诚信教育师资队伍、诚信评价体系、诚信行为环境,加强高校诚信教育制度建设[7]。张艳玲(2008)认为高校要建立大学生诚信监督机制[8]。朱琳(2008)指出,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功能,增强“两课”教学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性和成效[9]。国外学者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原则与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综上,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大学生考试诚信教育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相关问题,国外关于诚信教育的理念、诚信教育的方法对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当前大学生考试诚信缺失的表现

1.1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化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高校,不论举行何种级别的考试,不论是期中、期末考试,还是全国性大型的英语四、六级及计算机过级考试,都会不同程度出现作弊现象,且呈现日益严重化特点。以辽宁某高校2014年12月份的四、六级考试为例,发现作弊学生达85例,学校根据相关规定进行了处罚,有的被开除、有的被留校察看、有的给警告处分等,通过调查发现,他们希望通过作弊通过四、六级考试,为了理想的工作或获得奖学金。

1.2考试作弊主体多元化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考试作弊主体呈现扩大化特征。例如在高校考试过程中,大学生考试作弊涉及的人数日益增多,涉及作弊的学生不仅包括学生成绩不好的学生,还包括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作弊目的在于通过作弊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以达到入党和获得奖学金的最基本条件。目前,大学生考试作弊主体体现多元化趋势,作弊主体有学生、监考人员、考务人员,甚至还有社会人员等参与,考试作弊主体呈现群体性特征,从单个考试作弊主体扩大到群体性作弊。例如2012 年湖南省湘潭市考研泄题事件,涉及多元化、团伙性考试作弊主体,损害了教育公平性和严肃性,案例令人警醒。

1.3考试作弊设备专业化

通过对辽宁部分高校考试诚信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考试作弊设备呈现专业化特征。这些作弊手段主要包括无线耳机、微型扫描笔、短信表、短信笔手表等,科技含量极高,提高了监考难度,同时,我们甚至通过调研发现,这些作弊手段在淘宝网上公开销售,作弊学生可通过网站等购买到这些作弊工具和作弊设备。

2 大学生考试诚信缺失的影响因素

2.1大学生考试诚信缺失的社会因素

大学生考试诚信缺失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1)社会不诚信行为及传统重人情、面子、关系观念影响。市场机制与竞争并存,受市场经济利益驱动影响,社会不诚信行为像病毒一样渗透到各行各业,造成整个社会所有行业的失信,高校作为社会的子系统,不可避免地出现不诚信问题,最典型的就是考试作弊问题,愈演愈烈。其次是重人情、面子、关系的传统观念致使家庭和亲友关系无限膨胀,形成人情高于一切,人际关系高于一切[10],体现在教育考试中就是托关系、走后门屡禁不止。2)社会诚信法律制度缺失,使违法者逃避法律追究,降低了违法失信成本,助长了失信者的失信行为。

2.2大学生考试诚信缺失的学校因素

高校作为育人之地,是造成大学生考试诚信缺失不可或缺的因素。1)缺乏科学合理诚信教育评价激励机制。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成绩是决定高校大学生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准,诚信教育评价机制不合理,学生陷入过分追求分数的泥潭,身心向畸形发展;其次,缺乏监督机制与惩罚机制。对大学生的诚信缺失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罚,起不到警示警醒作用;激励机制的欠缺,不利于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自觉形成。2)缺乏生动贴切的诚信教育教学内容和丰富多样的诚信教育形式。当前,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未涉及大学生学业、就业、社会交往及大学生最关心的诚信问题;教学形式单一,注重传统填鸭式教育,课程内容枯燥,教学效果不明显,成为学生成长的羁绊[11]。

2.3大学生考试诚信缺失的家庭因素

父母诚信缺失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1)父母诚信缺失,缺乏对子女诚信品质的日常教育。父母对素质教育认识具有片面性,一味地追求孩子的成绩,过分专注孩子的成绩,忽视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及道德品质,在日常教育中,缺失对孩子道德品质、人际交往的教育,导致子女诚信缺失。2)与社会、学校诚信教育相脱节,缺乏互动合作。当前,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缺乏,学校、社会与家庭的协调合作尚未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互动合作机制,影响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成效。

2.4大学生考试诚信缺失的自身因素

大学生的自身因素如何在一定程度也决定着其诚信态度。1)对作弊认知不到位和存在侥幸心理。准确的作弊认知在考试诚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目前,大学生对考试作弊认知不到位,认为如果考试失败,就对不起父母,前途暗淡,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对考试存在侥幸心理,对作弊后果认识不清,总觉得作弊手段高明点,就不会被抓住,对作弊想当然。2)虚荣心理膨胀和同情心理滋生。调查发现,有40.45%的学生作弊是为了获得较好的成绩、29.42%的学生为了入党、30.17%的学生认为法不责众。

3 大学生考试诚信缺失的“四位一体”教育引导对策

3.1社会教育

对大学生考试诚信进行教育引导,必须发挥社会的教育引导作用。1)加大对失信行为的处罚。通过加大了对失信行为的惩处,提高失信成本,使失信主体望而生畏,达到警醒和惩戒失信行为目的。2)营造社会诚信氛围,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政府要加大社会诚信教育的宣传力度,通过建立诚信奖惩机制,激励和保障诚信者,处罚失信者,营造社会诚信氛围。3)建立社会诚信法律制度。社会诚信法律制度有利于规范社会失信行为,将失信者绳之以法。

3.2学校教育

高校对大学生考试诚信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1)建立科学的学校诚信教育评价激励机制。按照考试要求,创新诚信考试工作思路,注重诚信缺失预防,建立考试作弊预防体系。2)建立完善的考试制度。建立考试标准化考场,实行全程考场网上巡查和监控管理,设置多种考试方式,改进考试方式,实现考试题型多样化,加强考试内容与实际的联系性。3)完善诚信教学内容和创新教育形式。教师要充分利用思政课教学主渠道,通过对诚信教育理论的详细讲授,培养大学生的考试诚信意识和诚信观念,提高道德理论素养。4)创新诚信教育形式。教师要通过“两课”教学加强诚信教育,结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和对外开放理论,结合人际交往原则和公民道德规范,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诚信。

3.3家庭教育

家庭对大学生诚信教育不可忽视,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可替代。1)发挥家长示范表率作用。家庭成员要以身作则,讲诚信,实践诚信,为孩子树立诚信示范表率,培养孩子诚信意识,父母特别是要重视孩子考试诚信品质的培养。2)选择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能有效增强大学生考试诚信教育成效。家长要通过诚信行为示范法、有错必改法、身边小事教育法以及诚信交往引导法,对孩子不诚信行为进行有效引导,培养诚信品质。3)建立“学校-家庭”互动协作机制。父母要关心孩子成长,与学校多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在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上与学校形成“价值共识”,增强教育效果。

3.4自我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考试诚信教育,学生自我教育不容忽视。1)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利于让大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由“要我学”向“我要学”态度转变,自觉杜绝考试不诚信行为,提高学习成绩,自觉杜绝考试作弊和不诚信行为。2)克服虚荣心理,提高自我修养。大学生要正确地对待社会差别,个体存在差异性,大学生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才能客观认识自我、多维度和多角度评价自我,克服虚荣心理,不追求虚名,克服不正常竞争。3)通过向身边道德模范学习提升综合素质。道德模范对大学生考试诚信具有榜样作用。身边优秀的道德模范是大学生树立先进典型的榜样,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诚信观,正确对待考试诚信缺失行为,提升大学生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

[1] 魏昕,博阳.诚信危机:透视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 颜晓峰.诚信与文明[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8.

[3] 王良.社会诚信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

[4] 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 武剑,徐彬,冯秋菊.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分析及对策[J].新西部月刊,2010(1):102-103.

[6] 曾金秋.论如何构筑大学考试的诚信体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104-105.

[7] 何钦卿.浅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根源及对策[J].时代教育,20l0(6):19.

[8] 刘俊喜,石国强.考试诚信: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3):45-46.

[9] 张祖明,汪艳丽.重复博弈与精诚培植:考试诚信生成的逻辑路径[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3):38-39.

[10] 李丽霞.考试中的诚信与考试制度的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3(6):83-84.

[11] 张文.考试作弊行为的分析与对策[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3(3):51-53.

(责任校对晏小敏)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10.001

2016041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课题(12JD710105);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6年教改立项课题(20165230070028)

李新仓(1976-),男,陕西渭南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2.474

A

1674-5884(2016)10-0165-03

猜你喜欢

作弊诚信考试
作弊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有人要你帮忙作弊怎么办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没作弊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