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教学法指导下的英语思辨写作教学模式创建

2016-04-14黄佳佳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10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教学法技能

黄佳佳

(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发现教学法指导下的英语思辨写作教学模式创建

黄佳佳

(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缺席”问题是多年来国内学者的共识,如何将思辨能力培养与英语技能课教学结合起来实现共同提高是很多英语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以思辨能力层级模型理论为基础,探讨在发现教学法的指导下英语专业写作课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和研究。研究数据表明,通过“发现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潜力的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效,也能促进思辨能力的运用,实现写作水平和思辨能力的共同提高。

思辨能力;英语写作教学;发现教学法

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点,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近年来,国内专家通过大量调查发现,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存在严重的“缺席”现象[1],因此,一批以学生思辨能力提高与英语技能课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拉开序幕。北外的孙有中教授指出,以培养思辨能力为导向,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教材编写、测试评价、师资发展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有利于将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引向深入,使本学科的人才培养实现质的飞跃[2]。故而,建构一种将思辨能力培养与英语写作教学相结合的课堂模式就成了本次英语写作教学改革探索的方向。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改目的,教改团队做了如下设计:首先,选择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和逻辑思辨能力较强的英语写作课程作为教改内容。其次,选择教改成果不是很多的三本院校(以我校潇湘学院为例)的学生作为教改对象。再次,采用发现型教学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改革。希望通过为期半年的教学改革让大部分学生掌握如何将思辨能力培养与英语写作技能相结合,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

1 理论建构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国内的思辨能力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思辨能力的构成,定义和思辨能力培养与学科(以英语、艺术类学科为主)专业课程结合研究上。北外的文秋芳教授(2008)在借鉴双维模型、三元模型与三棱模型的基础上, 提出了层级模型理论[3]。层级模型主张将思辨能力细化为两个层次: 元思辨能力和思辨能力。第一层次元思辨能力是指对自己的思辨计划、检查、调整与评估的技能; 第二层次思辨能力包括与认知相关的技能和标准(分析技能、推理技能与评价技能),以及与思辨品质相关的情感特质(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坚毅)[4]。英语写作能力是学生专业技能的一种综合性运用,包括语法、词汇、句型的灵活应用以及理解、辨析、推导、分析和创新思维的开拓,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比较高。思辨能力的培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融入层级模型中的相关技能,并积极培养学生在思考和写作中的这五种情感特质,便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真正做到在思考中强调思辨,在思辨中提高写作。

发现学习法(discovery learning)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布鲁纳(Bruner J.)在吸取了德国“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和瑞士皮亚杰(Piaget J.)发展心理学的学说,在批判继承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建构知识体系。他将学习分成三个过程,即获得、转化和评价,获得是与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经验联系的过程,是主动认识、理解的过程;转化是对新知识的进一步分析和概括,使之转化为另一种形式,适应新的任务,并获得更多和更深刻的知识;评价是指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通过评价检查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合新的任务、运用是否恰当[5]。英语写作属于英语基本技能中的一种,它与阅读、词汇和语法等课程有着紧密的关联,如果能通过学习任务的设计,在理解、分析、综合、评论等思辨技巧的帮助下,让学生主动发现写作与其他课程的关联,在关系的解构中去体会写作技巧的作用,会比让他们被动地获得写作理论知识更有效。

在以上理论的支撑下,我们为本次教改设计了一套以发现教学法为指导的英语思辨教学模式,并对实验的对象和具体方案进行了详尽的研究。

2 现状分析

本次教改的对象为我校潇湘学院外语系大三的学生,改革的课程为高级英语写作。总体来说,该群体的英语基本功要弱于一本和二本的学生,因此在教改推行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学生所能驾驭的话题范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甚至要在某些环节给予必要的语言帮助。通过调查分析,该群体主要的语言问题在于表达精准度不高、语言不规范、中式英语多和句型结构单一;话题思考缺乏辨析、推理、分析、综合等能力,偏题离题现象多,推理简单、内容空洞、逻辑性不强,定式思维严重等。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思维缺乏逻辑性、思考缺乏科学方法的指导等。当然也离不开过去传统的“讲-练-讲”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难以在实践中体会写作技巧的实质,更难以写出有新意有主见的文章。

3 解决办法

在借鉴国内相关思辨能力培养理论和实践研究报告的基础上[6],结合学生实际的写作状况,本次教改将思辨写作能力培养分成两个部分:新型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学生思辨能力的自我检测与反思。

3.1新型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发现教学法认为,学习过程中教师无需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需向学生提供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现并解决问题作为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模式建构中,用“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应采用的写作技巧,并采用苏格拉底式追问法(Socratic approach)和圆桌讨论(seminar)的形式展开讨论[2]。苏氏法通过启发式提问与相互辩驳的方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对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展开思辨;圆桌法则要求学生事先完成阅读任务,课上轮流发言,接受同学提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将运用辨析、理解、分析、综合、评价等思辨技能,提高思辨能力。

发现教学法的一般步骤包括:1)提出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2)使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探究的欲望;3)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4)协助学生收集和组织可用于下结论的资料;5)组织学生审查有关资料,得出应有的结论;6)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思维去验证结论,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按照这个思路和英语写作教学的特点构建了新型教学模式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问题情境的创建。思维源于问题,疑问引发发现。应用发现教学法首先需要给出“发现”的明确任务和目标。教师结合每堂课的教学目的,通过问题或者任务的方式,要求学生搜集材料、释解疑惑。第二阶段为话题材料的分析。材料的视角有很多,有的甚至是矛盾的,但话题的确立只能一个,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选择合适的视角来探讨话题,并最终确立选题。这样由学生自主讨论和确定的题目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驾驭感,在之后的写作过程中也更清楚解题的方向。第三阶段为写作思路的形成。学生通过对手头资料的整合、分析加之适当推理和归纳,将文章的大纲确定下来。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讨论甚至辩论,尽量使论证逻辑紧密、推论合理。第四阶段为写作活动的进行。写作初稿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初稿完成以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修改,教师可加以指导,尤其学生中出现观点交锋时,教师需给予较为客观和权威的意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改正片面、笼统和错误的观点,完成修正稿。第五阶段为思辨反思。要求学生利用写作反馈表来回顾自己的写作过程,反思实践中写作与思辨的关系。在表格中,学生需列举自己在各个阶段使用思辨技能的情况,举例说明,并进行自我评价,体会思辨的作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最后要求学生上交这次写作任务中的初稿、修改稿及写作反馈表。在这五个阶段中,都采取多次循环的同伴互评和自评的方式,在“反馈”和“修改”的反复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促进思辨能力的发展。

3.2学生思辨能力的自测和反思

本次教改实施的时间为1个学期,每次作文完成的时间为3周,实践班级为2012级潇湘学院外语系教育1班的学生,共28人。在期末考试后与上学期同类型考试作文题得分相比较发现,学生的优秀率提高了11%、良好率提高了12%、合格率提高了15%。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有意识地监测自己对于思辨能力的使用。除了反馈表的数据,我们还设计了一个调查问卷,检查学生对于思辨能力和写作关系的认识,在教改之前和教改之后分别做了一次调查,并对比了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学生在教改前对于思辨的概念以及思辨与写作的关系是“不太清楚”的,而教研之后大部分的学生都反映“比较清楚”,还有一部分学生已经可以“很清楚”地在写作中使用思辨技巧了。在教改后和学生的座谈中,不少学生反映这样的课堂很充实,也很受益,写作不再成为一种被动的活动,而是充满自主性,也明显感觉这样的作文比以前有内容了。

4 结语

本次写作教改进行了一个学期,从整个过程来看,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很高,课堂活跃程度增强,整体写作水平有一定提升。该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的内在动机,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的技巧,且发现学习的结果有利于学生记忆的保持。但写作能力的提高和思辨能力的培养都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学生需真正形成思辨的自我意识,并自觉将其与英语写作实践相结合。与此同时,教师及教研工作者还需加快推进教材编写、测试评价和师资发展等相关方面的发展和创新,各方面相互促进,才能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不断引向深入,实现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高质培养。

[1] 黄源深.思辨缺席症[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16-19.

[2] 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5):49-58.

[3] 文秋芳.论述外语专业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0):29-34.

[4] 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5] 布鲁纳.发现的行为[J].哈佛教育评论,1961(1):26.

[6] 曾梦蕊.论英语议论文写作与思辨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23):69-70.

(责任校对莫秀珍)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10.001

20160526

2015年湖南科技大学校级教研教改项目(G31457)

黄佳佳(1983-),女,湖南宁乡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和英语教育研究。

G642.0

A

1674-5884(2016)10-0146-03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教学法技能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画唇技能轻松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