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意点点,真情可感——试谈高中语文教学的语感培养

2016-04-14江苏省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朱玉琴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7期
关键词:语感高中语文文本

江苏省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朱玉琴

语意点点,真情可感——试谈高中语文教学的语感培养

江苏省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朱玉琴

【摘 要】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语感培养 朗读文本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语感为基础,通过培养语感形成一种语言文字的感知。”语感,是语文综合认知能力的体现,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素养形成的前提条件。对于既定的课文内容,语感强的人往往可以从字里行间品出深层文意,感知作者情感抒发意图。故而,语文教学中注重语感培养,既需要教师拥有极为丰满的教学语言,也要有交流的激情与欲望,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以读代说”,进而提升自身语感能力。

一、丰满的教学语言是前提

叶圣陶认为,“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极强的语言沟通能力”。在与学生沟通时,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丰满是沟通效率的保证。如果教师能够在交流中引经据典、名言警句运用巧妙得力,形象到位,那么学生会在交流中产生浓厚的关注欲望,并在关注、理解与模仿中逐步提升语言感知能力。

如在《旧日的时光》一文教学中,教师将《Auld lang Syne(友谊地久天长)》穿插于课堂上,带动学生哼唱。当看到语文老师竟然也能如此顺畅驾驭英语歌曲时,学生都有些惊叹。在哼唱一段后,教师以之为背景音乐,配以解释性的文字:“有人说友情似水,我觉得水是清澈的水,清澈地彼此之间只有友谊;有人说友情似蜜,我觉得蜜是彼此依赖互帮互助的心头之甜,也是共同奋斗博取胜利后的精神之爽。”学生在乐曲声中又听着语言,对文章中叙述的故事也深有感触。一位学生如是说:“老师,我认为友谊之所以称之为友谊,就在于彼此以真心相待,没有利益争夺。”

诚然,学生语感培养必须由教师作为主体而行,因此,教师必须在日常做到“勤积累、多理解、善利用”。也惟其如此,教师才能拥有丰满的语言,让学生在惊叹中折服,在品味中理解文本,进而对既定内容有了语言感知与深入理解。

二、丰厚的朗读文本是平台

在语文课本中,有课堂教学倚赖的教材,也有各种形式的读本,如《高中选修读本》《经典文本诵读》等。这些课本为语文教学提供了非常丰厚的资源。教师可利用课堂时间对书本中经典的篇目进行重点品析,然后,引导学生对类似文本进行对比阅读。当然阅读不应该是默读,更不该局限于看看,而应该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出来,实现“以读带说”,帮助其在朗读中提升语言感知与情感感知程度。

如必修一课外读本之《十首足矣》选择的十首古诗词,像《游子吟》《清明》及《登鹳雀楼》等都是经典篇目。其在基础教育阶段已对这些诗词有所接触,到了高中显然应该有更深的感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鼓励学生对这些古诗词进行重新品析,大声读出来,实现“读中思,思中悟”。

三、丰润的教学情感是动力

语文教师在教育体系中扮演着多重的角色。其既是文本知识的传授者,又是语文素养能力的培养者,更是情感疏通的引导者。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集无情与有情于一身。所谓无情是知识教育必须严谨;所谓有情则是课堂教育执行时,教师要饱含感情,遇阳光则报以阳光的笑脸;遇阴云则回以悲伤、幽怨或愤激。这既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体现,又是教师有血有肉生活的折射,更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施行的希望所在。

在《长江巫峡》教学中,如果单纯地用极为简化的审视者的角度来看,局外之美不过是“真美呀”“好秀丽的景色啊”等等。这种赞美可以适用于任何美景的评价,同时不具体、无情感,感染力不强。笔者在对巫峡之景解析时,饱含深情地说道“在长江慢慢的河道上,如娇柔的少女,似婉约的诗人,巫峡以其山水正透着丝丝灵气,向我们展现着诱惑与纯美……”学生在随着老师品味巫峡之景美、情美时,自身不仅有了美的体验,更有了至深之情感认同。深情之眼,可洞察更为贴切的艺术之美。

四、丰富的朗读感悟是保障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语感能力是语文学科素养培养的必要手段。虽然学生的语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但是高中阶段学生显然在这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语言是直观的语言,但是其中饱含的深意却需要学生通过恰当的方式去品味。

可设定典范的语言材料作为阅读对象,设计层次化的朗读步骤,以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层次产生不同的阅读感受。首先,鼓励学生对既定材料进行“浅层朗读”,即整体感知,用以了解文本的基本意思;其次,学生进入“重点朗读”阶段,要求其对文本难点、疑点及作者感情倾注重点描写的地方进行再次回读,用以疏通文本内涵;最后进行“情感朗读”,在深挖文本的基础上,带着感情去体会、理解,进而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拥有极强的语感能力,将使其更深入地理解语文文本,进而具备与学科要求相符的认知、分析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积累并利用好丰厚的朗读文本,注重让学生在朗读中锻炼语感,获得感悟,形成恒定或持续提升的语文学科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马红.浅谈语文阅读课堂中评价性语言的运用【J】.中学语文教育,2011(5)

【2】施金花.语文教学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感悟能力【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2)

【3】蒋娜.突破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瓶颈——高中语文自主阅读的新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8(2)

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是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组成。但是语感能力的培养,目前受到教育界的重视程度远不及教育知识、学习技能的关注度要高。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教师要将课堂作为主阵地,积累丰满的教学语言,将丰厚的朗读文本作为培养平台,倾之于丰润的教学情感,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朗读感悟,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语感高中语文文本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