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种植活动中以多种培育方式聚焦大班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

2016-04-14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西林街道中心幼儿园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7期
关键词:青菜幼儿园幼儿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西林街道中心幼儿园 刘 红

在种植活动中以多种培育方式聚焦大班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西林街道中心幼儿园 刘 红

【摘 要】

【关键词】

种植活动 培育方式 观察能力 大班幼儿

大班幼儿具有强烈的求职欲望,好奇心促使他们不再满足于事物表面现象,他们更喜欢去追根究底,因此是培养观察能力的有效时期。数年来,我园经过有效开展多形式的种植活动,大班幼儿科学的观察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一、利用多种形式,创设开放的、宽松的观察环境

(一)班级自然角

《新纲要》中提出:“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器官、多种方式进行观察提供活动条件。”为了给孩子提供随机观察,弥补集体活动中的缺憾,我班自然角的植物将会给孩子直接的刺激感官,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变化性、具体性。

观赏区:首先将孩子们带来的各种植物和花卉进行分类,然后标上名称和习性,方便幼儿认知和照顾。每天孩子都会很早来园,为的只是想做“护花使者”,有的时候他们还会议论,这花怎么凋谢了?是不是多浇水了?会不会是没晒到太阳呀?等等。

实验区:将同一种豆豆放在不同材料上,来观察它们发芽的情况。列如:将豆豆直接放在棉花上或者是放在废旧的小布块,再或者是放在餐厅纸上等等;将同一种豆豆放在同一种材料上,浇水的量不一样,豆豆们又会发生什么情况。 孩子们对这些小实验乐此不疲,每天会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记录在小本子上,到实验结束的时候,他们会总结出一些经验,与小伙伴分享。

(二)种植小基地

《纲要》指出:要求在幼儿生活经验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关爱动植物及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我园处在城乡交界处,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给孩子创设了可实践操作的“种植小基地” 。每班的老师和孩子都会根据季节,种植一些蔬菜瓜果,通过集中、小组、个体等形式引导幼儿从种植的种类、特征、习性以及种植的过程进行细微的观察。

(三)家庭小乐园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班级的各项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将会定期开展“种植日记大赛”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家自己制作花盆,种上种子,让家长拍摄加上孩子自己独特的记录方式,来展现植物发芽,开花,结果的全过程,最后请家长个孩子选出“最佳种值家庭奖”。即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还培养了亲子之情。

二、开展多种培育方式,发展大班幼儿观察能力

(一)土培与水培

观察力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能力。一切认识过程都是从对各物和现象的具体观察入手,幼儿认识世界从具体感知活动开始,他们观察具有事物、区别事物的特征和变化,从而发现事物简单明显的联系。

为了给孩子全面细致的了解、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我们将大蒜宝宝用土培和水培两种方式来培育,方便幼儿随时观察、记录、探索。从种植的那天起,孩子们每天都会用小尺、小手比划着,用自创的符号将水培和土培的大蒜宝宝的变化都记录下来。在一次次的观察,孩子们发现生长在水的大蒜的茎叶没有生长在土里的茂盛,但根须却比土培的茂密。幼儿对此发现很好奇,一个劲的问我:老师这到底是为什么呀?对此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原来是养在水里的大蒜营养根部吸收的多,所以茎叶没有土培的长的茂盛,而土培的茎叶吸收的营养比较多,所以根须没有水培的长的茂密。为了让宝贝们能更直观的、更明了的理解,我将孩子们的表现和大蒜的变化制作成电子相册,让孩子在观看的过程中自己去观察和发现。

(二)向阳与背阴

观察力是幼儿在感觉与知觉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能力,幼儿通过观察激起求知欲,好奇心、探索欲望,为主动获取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平时散步时都喜欢去种植园地,因为那里有他们亲手种植的蔬菜和瓜果。

大班的孩子动手能力强,所以每周都会让孩子自己去管理他们的“种植小乐园”。今天刚吃过午饭,有孩子提议要去看看前不久种植的玉米,这不刚到,孩子就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咦,这边的玉米都长这么高了,靠围墙一边的怎么那么小?”“这个吗可能是这边的肥料多,那边的肥料少”“不对、不对肥料是我洒的,有的地方多了,我还捡起来的,不会不会”。听着他们的讨论,我心里也开始酝酿了,怎样才能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这个疑问呢?回到教室我们两位老师商量,决定在做个小实验:我们决定用同样的两盆豌豆,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自然角,一盆放在教室的背阴处,孩子还像往常一样每天都会给豌豆浇水,没过几天自然角里的豌豆发芽了,而教室里的没动静,又过了几天自然角的豆开始攀藤了,而教室里的只发出一点小芽还有没发芽的。这时孩子又开始议论了:“这是怎么回事,都一起播种,一起浇水,为什么外面自然角的比教室里的要长的好长的高呢?”这时我班的小机灵发话了:“要不我们把两盆豌豆换换位置”,小伙伴异口同声的说这主意不错。又过了几天发现原本不长的那盆豌豆都快赶上了那盆长的快的豌豆了。这时孩子们猜测:“是不是植物和我们一样,晒晒太阳就能长高呀?”走我们去种植园看看,这一次孩子们观察到靠墙一边的玉米晒太阳的时间比较短,而另一边的从早上能晒到下午。孩子们用寻求的目光看着我,看见我伸出的大拇指,他们乐翻了天。

三、在种植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观察的有效策略

(一)在记录的过程中,培养大班幼儿的观察能力

植物的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幼儿观察、照顾、纪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在这些活动中,蕴涵许多发展机会,可让幼儿发展各种能力,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体验成功的情感。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大班幼儿的观察能力,我园还设立了班级记录站:将种植的植物分给每组的幼儿,让组员每天轮流记录观察的结果。我班有六颗葫芦,所以我将孩子们分为六组,每天孩子会分工合作,有的是观察葫芦的生长情况,有的是关注天气情况,有的是管理——浇水、除虫、拔草等等,然后将结果告知记录的幼儿,记录的孩子会用绘画、填记录表、粘贴作物图等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儿我每天会将六组的记录钉在一起,一学期下来孩子们通过记录册,幼儿知道了葫芦发芽时间、开花日期、结果时间,收获了一些种植的经验和方法。

(二)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大班幼儿的观察能力

大班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索活动中常常又会遇到一些“深奥”的问题。这些“深奥”的问题,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幼儿独自解决问题的机会,使之比以往的活动更具有挑战性,幼儿更乐于其中,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探索活动的深入展开。另一方面幼儿在发现问题后,会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因此也促进了幼儿的观察能力。

记得大班上学期,我们的田上种了一大片青菜,我带领着孩子来删青菜,看着拔掉的青菜,他们掉下了眼泪。老师:“这是我们辛苦种出来的青菜你为什么要拔掉,好可惜呀!”看来宝贝们对我的这一举动很是不满,于是我停下了手中的剪刀,也没做过多的解释。我们依旧每天饭后来种植园散步,大概过了一周,玲玲说老师:“这边的青菜不但不长个,叶子也开始变黄了,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口渴了”,接着玲玲的话我就引导孩子观察:“你们看看这边的青菜一棵挨着一棵,再看看这边的能”,这时的幼儿好像明白了什么,原来上次老师拔掉一些,是为了青菜宝宝长的更好呀!对了,你们看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位置,青菜宝宝也要有自己的位置才能更好的生长呀!

新《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大班幼儿好奇心强,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求知欲也非常强。作为教师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去观察、记录,培养幼儿持之以恒的品质,我们幼儿园开设的种植小基地,采用不同的培育方式,不仅让幼儿在不同的维度上去获取知识,增长见识,同时也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对他们将来的成长路上有着功不可灭的作用。

(注:本文为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第11期立项课题(编号:25J K11—L077)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幼儿园课程指南.新时代出版社,2004(2)

【2】学前教育课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3】汪丽.田野课程架构与实施.南京师范大学,2008 (4)

【4】早期教育.江苏教育报刊社,2012(2)

【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大,2002(5)

【6】朱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2)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准备、有组织的知觉,不仅对幼儿的思维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有益,对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十分有益。达尔文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别人之上。”可见观察力是创造力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就不可忽视对孩子观察力的培养。因此,我园根据大班幼儿的个性特征与认知特点,以幼儿园种植活动为媒介,精心设计观察活动,努力形成促进大班幼儿自主观察的指导策略,促进大班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青菜幼儿园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青菜新品种介绍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种青菜
拔青菜啦
爱“上”幼儿园
一棵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