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两个决裂”思想看当今中国的意识形态斗争

2016-04-14赵畅

大连干部学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斗争

赵畅

(辽宁中医药大学社会科学部,辽宁沈阳110847)



从“两个决裂”思想看当今中国的意识形态斗争

赵畅

(辽宁中医药大学社会科学部,辽宁沈阳110847)

摘要:“两个决裂”思想是《共产党宣言》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其基本观点是“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当今中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异常严峻,从实质来讲,就是“两个决裂”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体现。因此,正确理解“两个决裂”思想,对于我们当下在意识形态斗争中赢得主动,并取得意识形态斗争的最终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两个决裂”;意识形态;斗争

一、《共产党宣言》中关于“两个决裂”的思想

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宣言》中有一段重要论述:“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1]414,通常被人们概括为“两个彻底决裂”。“两个彻底决裂”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通过把握《宣言》的创作背景和整体结构,可以看出“传统的所有制”指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及一切私有制,而“传统的观念”则特指在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即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又为私有制服务的剥削阶级的思想观念。与此相对应,“第一个彻底决裂”指的是在共产主义革命中,要用共产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及一切私有制;“第二个彻底决裂”指的是在共产主义革命的过程中,要用共产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思想观念战胜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又为私有制服务的剥削阶级的思想观念。当然,“两个决裂”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辩证统一的。“第一个决裂”是“第二个决裂”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个决裂”是“第一个决裂”的结果和必然要求。

二、当今中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表现及实质

当今中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异常严峻,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不断干扰、误导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这些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复辟封建主义的思潮,比如新儒学思潮,他们主张以“儒”治国,用儒学开辟中国政治制度的新路径,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异质文化的入侵,是屠宰民族主体文化精神的“刽子手”,“崇儒反马”是其重要的特征;另一类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主要包括新自由主义、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以及历史虚无主义等几种主要的社会思潮,它们为资本主义制度代言,试图把中国引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这些思潮专注于不同的领域,名义上虽然是学术争论,但实际上都是以政治为目的的,不断地为资本主义制度摇旗呐喊,论证私有制的合理性和永恒性,对社会主义公有制进行丑化、污蔑、诋毁,旨在否定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渗透、颠覆、瓦解社会主义制度。虽然当下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看起来纷繁复杂,乱花渐欲迷人眼,但是拨开纷繁复杂的表象,其实质非常的清晰,就是《宣言》中“第二个决裂”在当下中国的体现,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传统观念的斗争。上述两类思潮同时存在,相比较而言,第二类思潮对当下中国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干扰和误导。因此,我们通过列举几种当下盛行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可以透视意识形态斗争领域的激烈、复杂程度。

新自由主义思潮集中于经济领域,鼓吹“私有制永恒”“市场万能”,可以说,我们的改革每前进一步,都受到了新自由主义的巨大干扰。比如,我们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被解读为“公有非公有没老大、老二之分了”,试图用非公有制取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我们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被解读为全面推行西方的自由化、私有化改革;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解读为取消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把国有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私有经济,等等。新自由主义学者不断地制造舆论氛围,试图瓦解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把我国引向私有化的邪路。

西方宪政民主思潮主要专注于政治领域,主张“三权分立”“司法独立”“多党轮流执政”“军队国家化”“新闻自由”等,企图改变中国民主政治改革的防线,使中国走上西方式的民主政治道路。比如,把我们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歪曲为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统治”、削弱国家管理而实行西方的“公共治理”,甚至提出国家治理的改革方向是实行西方多党轮流执政、三权分立、两院制;把我们党依法治国、依宪执政的治国理政方略歪曲为推行西方的“宪政”,提出若不放弃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就不是法治国家;认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没有提“专政”,表明我们党放弃了人民民主专政,放弃了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方法;同时,割裂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统一,渲染“党大还是法大”的命题;把依法独立公开行使司法权歪曲为西方的“司法独立”,等等。

“普世价值”思潮是从价值观的角度大力推销西方特别是美国的价值观,鼓吹美国的价值观就是普世价值观,主张中国应该遵循普世价值,回归西方政治文明。比如,我们党提“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解读为中国要向西方看齐,实行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把西方的多党轮流执政作为当代“普世”的、唯一的民主制度,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普世价值”思潮实质上就是把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价值观伪装成所谓的“普世价值”,试图把中国引入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集中于历史领域,主要是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集中进攻,比如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成就视而不见,热衷暴露党的历史上的失误。这股思潮以史为名,实际上是借古否今,抽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依据,从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他们的政治诉求就是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立国之本,力图扭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把中国的发展道路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中。”[2]

这几种社会思潮同时存在,彼此之间相互呼应,遇到合适的时机就会凸现出来,它们虽然专注于不同的领域,但其政治目的却是高度一致的,就是要丑化共产党的领导,丑化社会主义制度。当然,这些思潮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现实根源,即资产阶级私有制的利益诉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体现。这是因为,从国际上看,现在资本主义制度还处在强势地位,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合力围攻,意识形态是其主要的突破口。从国内来看,由于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各种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利益诉求也必然体现在意识形态领域。正如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强调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推翻一个政权,往往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先从搞乱人们的思想下手。”[3]

三、“两个决裂”思想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启示

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只要还存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在意识形态领域就必然存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区别。《宣言》旗帜鲜明地提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1]421由于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很不发达,还需要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因此非公有制经济的长期存在是客观事实。但是我们必须始终头脑清醒,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不是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经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终要进入的是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而不是走向资本主义。所以,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为最终消灭私有制经济做好物质上的准备。然而改革以来,我们经济领域的工作始终存在一种误区,就是认为只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才是改革,而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就不是改革。有些人甚至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与公有制、私有制没有必然联系,只要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即使非公有制经济占主体,我们照样可以搞社会主义,共产党照样可以执政。对此,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这一观点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但是十分错误的,更是十分危险的,一旦我们放弃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共产党要靠私有资本的赋税才能生存的时候,共产党的命运只有两条:要么沦为资产阶级政党,成为私有资本的政治代言人;要么丧失执政地位,走上亡党亡国的不归路。因此,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把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把“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4]作为国企改革的价值标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赢得主动。

2.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是不是说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就可以不作为,只要坐等公有制取代私有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就会自然消亡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唯物史观不但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且还告诉我们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如果不与传统观念作斗争,而是听任它蔓延和泛滥,就会影响新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甚至会为复辟旧经济基础创造条件”[5]。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五四运动到现在六十年来的切身体验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历史结论。中国离开社会主义就必然退回到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绝大多数人决不允许历史倒退”[6]。虽然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近几十年来,中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而且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再一次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和落后性,资本主义并没有终结人类的历史。《宣言》告诉我们:“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413,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以各种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为代表的传统观念作坚决的斗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当前,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还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在批驳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在全社会通力合作,主动发声,潜移默化的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在这方面,我们也要大胆借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成功经验。以美国为例,美国的价值观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形成强大的影响力,与美国政府、媒体、智库、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的通力合作密不可分。“美国政府、媒体、智库、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在经济和管理上虽然都独立运行,但在宏观上,其实都是一盘棋”;“它们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在维护美国安全、利益和核心价值体系等方面,拥有隐形而又坚实的共识”[7]。因此,如何实现我们的政府与各种非政府组织的通力合作,积极占领微博、微信等意识形态斗争的新阵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3.充分把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正如马克思所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他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8]。因此,共产主义最终代替和战胜资本主义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国际范围看,资本主义还处于优势地位,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那么作为其经济基础的私有制经济也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短期内不会灭亡;从国内来看,非公有制经济也将会在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和发展。也就是说,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代表的传统观念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会长期存在。而且,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使有一天私有制灭亡了,传统观念也不会立刻消失,甚至有卷土重来的可能。因此,在意识形态领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也必将长期存在,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与此同时,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随着科技的进步,意识形态斗争的内容、手段、策略都在不断发生变化,比如当今时代微信已经成为继微博后意识形态斗争的又一重要战场,而且微信等新媒体“非党媒”的特殊性增加了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的难度,这对我们在意识形态斗争中如何占领阵地,赢得主动方面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对意识形态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作为,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另一方面,也要对我们必将取得意识形态斗争的最终胜利充满信心,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两个彻底决裂”必将在中国大地变成美好的现实。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龚云.谁是真正的历史虚无主义者———与尹保云、马龙闪等学者商榷[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9).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318.

[4]习近平就国企改革频“发声”:“三个有利于”确立成败标准[EB/OL].http://cpc.people.com.cn/xuexi/n/2015/0723/c385474-27350035.html.

[5]周新城.必须毫不动摇地实行两个“最彻底的决裂”——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8(3).

[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6.

[7]贾文山.美国全球话语权策略的启示[J].对外传播,2014(02).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

[责任编辑:于洋]

中图分类号:A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83(2016)06-0010-04

收稿日期:2016-05-13

作者简介:赵畅(1982-),女,辽宁葫芦岛人,辽宁中医药大学社会科学部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斗争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与谎言斗争到底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