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园林景观陶艺的艺术表现

2016-04-14徐林林青岛大学美术学院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6年9期
关键词:陶艺园林景观陶瓷

◆ 徐林林(青岛大学美术学院)

论园林景观陶艺的艺术表现

◆ 徐林林(青岛大学美术学院)

陶瓷材料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陶瓷文化在历史的发展积累中,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象征的一部分,曾经一度领先于全世界,其中富含的优秀人文精神是值得现代城市文化传承和发扬的。

园林景观陶艺 公共艺术 人文情怀

一、园林景观陶艺的概述

1、园林景观陶艺概念

园林景观陶艺是指陶艺介入公共环境空间,在园林景观环境中的装饰性陶艺,同时也是设立于公共绿地、广场、居民小区等多种场地的陶艺综合作品。陶艺家与建筑师、园林景观设计师,共同沟通、交流合作将陶艺介入环境,渗入到大众普遍的生活中,成为公共环境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公共空间环境更具生活的自然格调。

2、园林景观陶艺的历史溯源

公共环境艺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生活的品质逐步提高,陶艺家与建筑师以及环境设计师进一步密切合作,共同创造独具魅力的环境艺术作品来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陶艺家以其独具匠心的艺术创作形式渗透进建筑环境艺术中,使陶艺的呈现领域扩大,传统的艺术形式被注入新的生命力重新绽放。

我国的建筑陶瓷具有长久的历史,也代表了深厚的文化积淀。据相关文献考证,最早以建筑构件形式出现的陶瓷质品有龙山文化时期的陶水管道,陕西西安发掘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及秦汉时期的瓦当、画像砖,为加强防御而修筑的万里长城等;明代的《九龙壁》,琉璃瓦和陶质朱雀玄武屋顶装饰等;景德镇市政府把也景观陶艺计划于城市改造规划中,入眼的是满街的陶瓷柱路灯、陶瓷地面铺装,昌河广场的景观陶艺也都是城市景观、雕塑创作设计一个独创的突破点,这座古老的陶瓷发源地的文化特色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大众视野中。

二、园林景观陶艺的特性

1、园林景观陶艺的物理特性

(1)稳定持久性。园林景观陶艺作品与建筑、雕塑以及其他环境艺术一样具有持久性的特点。陶艺作品是经过1000多度的高温烧制而成,陶瓷材料经过高温烧成后具有了稳定的特性。它防水火,耐高温和光照,防风化,不褪色,最适合于户外园林设计。

(2)环保无污染。现代陶瓷艺术品与塑料、玻璃、金属等一些大家常见的材料相比,环保是它的一大优势。陶艺原料取于大自然中的泥土,具有天然材质的特有属性:环保无污染。陶艺原材料的天然特点使陶艺介入园林景观环境成为可能。园林景观配置常见防腐木、天然石材、金属廊架,显然相比之下,陶瓷材料环保无污染的优势更加明显,它述说自然而又与自然的有机统一,增加了与人的亲密性,也更加深入地融合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在保存与运输方面,它比木藤质材质艺术作品易保存,比同体量的石材易运输。在作品的形体、空间体量和色彩的运用上,园林景观陶艺作品具有其他材质无法比拟的自由度、广延性。

2、园林景观陶艺的人文情怀

(1)独特的美

陶艺的美,质朴而纯净,其丰富的肌理、变化无穷的釉色,皆统一在一定的形式美感之中。陶瓷艺术伴随人类绵延千百年的沉淀,形成了自身独特艺术语言体系。陶艺家注重对泥质、空间和“过程感”等陶艺语言的发掘,充分展现陶瓷艺术的“本体语言”:泥、火、釉、工具的物质呈现。陶艺介入环境后,在不同时空光影下所呈现的视觉效果,赋予了陶瓷生动的情趣化形象,同时也彰显着陶瓷材料不可言喻的美。泥性的把握、釉色的呈现和烧成的不可预见性是创作园林景观陶艺作品的难点,也是作品之所以独具一格的美感所在。园林景观陶艺的美,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

(2)亲近与融合

陶瓷是水、火、土的交融所创造的产物,并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陶瓷自出现之时起,就伴随着人类而发展,与人类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中紧张的生活节奏、高楼林立的生活氛围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在高压下忙碌的人们感到压抑渴望回归自然。与大众心理的需求应运而生的,便是可供人们放松心情的公众场所。陶艺的原生态呼唤起人们久违的自然审美,园林景观陶艺的取材于大自然中天然的泥土,手工制作也使人们参与其中,享受自然的美妙,感受自然的力量,使人们亲近自然成为可能。园林景观陶艺的泥经水的调和、火的锤炼,质朴纯净;在色彩上,偶然的釉变、窑变使得釉色具有了迷离感,给人们美的视觉享受。园林景观陶艺自然而然就成了联系人和环境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园林景观陶艺的艺术形式的多元与内容的时代感,彰显了它的特殊文化符号,人、物与环境在大的空间中更为亲近与融合。

三、园林景观陶艺在公共艺术中的表现

1、突出的审美性

对融入公共环境中的园林景观陶艺作品而言,它所体现的美感是由作品形式选择、物化表现以及空间环境的组织方式来构成的,不是个别因素呈现的美,也非个别因素的简单罗列,而是所有相关特点相互联系影响并产生的总集合,从而产生的审美效应。符合公共艺术的创作贯穿审美发生、审美创造、审美接受三大环节的原则。审美性是园林景观陶艺的艺术特征之一,承载着人类的文化与历史,寄托人类的情感,并与人类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相关联。园林景观陶艺的创造既可美化环境又能提高城市空间环境的艺术质量,将大众的审美情趣激发出来。

西班牙建筑大师安东尼·高迪的作品极具特色,将陶瓷材料与环境进行了完美的结合,瓷砖和玻璃碎片嵌入水泥中,普通甚至是平凡的材料,造就出精彩华贵的视觉效果,绚烂变幻般令人瞠目结舌,给人和谐融为一体的视觉感受,是对材料语言淋漓尽致的表达。简单几何图形借用陶瓷材料展现了丰富绚烂的色彩,彰显了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2、浑厚的文化性

陶瓷的文化内涵,内敛而深厚。园林景观陶艺作为公共艺术是对陶瓷文化的认同,是对千年陶瓷文化传承的延续。在向外空间的拓展中,对空间形式的视觉感的追求与形态的创新使得人们对空间有了新的认识。隐秘的私人空间走向敞开的公共空间,不同园林景观陶艺的形体在公共空间中演绎着不同的空间感受,而文化性始终是两者的传承脉络。

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实质上是一种文化行为,是人类对自身生活的诠释,不断地创造新的公共艺术形式,来符合文化发展的需要与社会历史文化的传承。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只有尊重、熟知传统的历史,才能更为恰当的去诠释新的艺术形式。奋勇发展、推陈出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艺术形式不断变革的使然。然而这些都与陶艺的文化属性不谋而合,实现继承传统与推陈出新的有机结合,深刻的文化的内涵油然而生。

3、深刻的社会性

园林景观陶艺作为公共艺术在当代艺术中的呈现,所传达的观念是社会学的,是向社会公众靠拢的,是使存在于公共空间的艺术能够在文化的意义上与社会公众发生联系的一种思想方式,是体现公共空间开放与合作的一种精神与态度。园林景观陶艺的艺术形式正是体现了对社会的人文关怀,以一种近乎有效的方式在公共艺术领域,体现出它的个性与共性的艺术价值。

陶瓷艺术在当今艺术的影响下,逐渐从本体性向外扩展,广泛吸取不同的艺术形式,以全新的姿态呈现于人们的审美体验中,使我们的民族重温这古老文化的现代艺术气息,赞叹于其悠远意境下的远古美。而这些也正是陶瓷艺术作为公共环境中景观因素的特征,既是它的本体价值体现,又贯彻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使得大众广泛参与其中。因此,园林景观陶艺有着蓬勃发展的艺术魅力与深刻的社会影响。

四、园林景观陶艺在城市空间中的作用

1、美化空间环境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设计的整体,在公共环境设计中,需要遵循“整体性”的原则来设计空间环境。环境的美化通过建筑周边的装饰来体现,装饰要服务于建筑主体,任何附加的装饰都不能破坏建筑主体,应本着“一体化”的原则进行整体设计。空间环境多样且层次丰富,这就需要针对不同性质功能的建筑空间使用不同的装饰方式,合理的利用壁画壁饰等形式进行装饰,营造空间氛围,以其美学上的影响力赋予空间内涵,从而起到美化、改善城市空间环境的作用。

2、营造个性化的空间

陶瓷材料的多元性、丰富的人文情怀,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变化和极具个性化艺术效果,使园林景观陶艺具有鲜明的个性,于环境中营造具有个性化艺术魅力的空间。空间环境个性化的营造符合人们追求美的视觉享受,继而园林景观陶艺在这种大环境下蓬勃发展。

3、强化环境主题

园林景观陶艺多处于公共空间环境中,带有很强的主题性,作为一种跟现代都市关系密切的艺术形态,园林景观陶艺有着良好的形象性和可感性,成为视线注目的焦点,起到强化环境主题、调解视觉疲劳的作用。

[1]朱光潜.谈美[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3.

[2]鲍桑癸.美学三讲[M].上海:上海译林出版社 1983.

[3]张玉山.环境陶艺设计[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11.

[4]张朝晖.环境艺术设计[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8.

[5]李建盛.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6]金文伟,杨青.陶艺六讲[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2.

20世纪建筑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改变了城市建筑结构,三十年代开始,功能至上的现代主义建筑盛行,简洁的结构、少就是多的理念,将城市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的形象统一在单调的几何形态之下,园林景观陶艺在公共环境艺术驱使下,成为空间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环境艺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园林景观陶艺的发展,使园林景观陶艺迅速融入空间环境。

猜你喜欢

陶艺园林景观陶瓷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疯狂”的陶艺
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结合初探
浅析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论生态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学陶艺
做陶艺
陶瓷艺术作品
房地产开发中园林景观工程建设成本管理与控制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