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门开放性与跨学科性的学科专业
——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性质的再思考

2016-04-14谢雱徐贞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6年1期
关键词:新趋势跨学科

◆谢雱 徐贞(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一门开放性与跨学科性的学科专业
——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性质的再思考

◆谢雱 徐贞(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为了顺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转型,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被不断强调,高师美术教育更加注重美术与自然、文化及社会的联系,更重视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本文就高师美术教育的专业性质做了再思考,认为它应是一门开放性与跨学科性的学科专业。

关键词:高师美术教育 学科专业 跨学科 新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培养综合型人才成了关键。在欧美,大多数艺术院校强调学科建设多层次,在课程设置上破除了老的专业隔区,强调学科跨界、人才培养的多元化。例如:美国的罗德岛设计学院设有动植物标本工作室、人文学院,加州艺术大学定期进行跨界合作教学等。而在中国,无论是专业艺术院校、综合大学的艺术院系、师范院校的艺术专业以及其他艺术教研机构的跨学科美术教育仍相对欠缺,导致培养的学生缺少应有的综合素养。

一、高师美术教育的专业性质

1、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性质离不开师范性

高师院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摇篮,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是具有美术专业特点的师范性质的高等教育,它的目标是培养美术教育人才,是通过相关的专业教育(即除了美术类的学科教育外,还包括了教育类、人文类的相关学科教育)让学生获得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以传承发展美术文化,同时还要学习如何通过美术教育的内容与手段发掘、发展中小学生的各种心智潜能,使之成为推动与实施素质教育的合格人才。可见,高师美术教育的学科专业性质离不开师范性,它的教育目标与基本任务就是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美术教育人才而非培养很专一的、主要从事创作的美术家,因此他们除了要热心于美术事业外,更要热爱自已的教育工作,要有教师应具备的道德规范、综合素养;同时也说明高师美术教育的师范性质与培养目标不同于一般专业艺术院校、综合大学的艺术院系的教育性质与培养目标,那些很专一的、主要从事创作的美术家并不等于他们就适合美术教育工作,更不等于他们就是美术教育家。

2、高师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具有综合性、跨学科性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需求为宗旨,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为导向,以学习美术“三基”和拓宽学科教学能力为核心,以“平台+模块”为模式,可见它是一个通过搭建通识教育、专业素质、实践实习三个教学平台,包括公共课程、人文素质课程、专业课程、实践实习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等五个模块所构成的课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任何一个模块的教育指向,都是为了师范生能获得更全面的学养,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教师角色,从而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正如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编制的说明》中对当代美术学科的概念所特别指出:“美术作为视觉艺术,在现代数字技术推动下发生了学科知识、创作语言、传播媒介的更新与边界扩张,视觉艺术与影视、音乐、舞台艺术等艺术门类发生了丰富的融合。这些新变化既与当代文化艺术的宏观发展趋向有关,也凸显了美术学科知识系统的形态演变。”

这种综合性、跨学科性的课程反映在美术教育实习中也是很明显的。众所周知,目前在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其教育实习的学分是最高的,不仅实习的时间较长,所运用的知识技能也完全是综合性、跨学科性的。如班主任的实习工作就需要语言交流的知识与能力,包括言语的精炼表达、普通话的标准使用、肢体语言的补充运用等。再如美术课堂的教学实习,除了要运用美术学科的技能知识外,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的知识技能运用也是不可缺少的;否则,课堂教学实习的质量就难以逐步提高,实习生的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亦难以稳步提升。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性质,还是从其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实习的环节看,该专业的师范性、综合性与跨学科性都是其重要的特征或特点。

二、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新趋势

1、与乡土文化的融合

乡土文化是人文地理的重要体现,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其它文明的重要特征。民族美术承载了传承文化的重任,无论在题材或者表现形式上都具有独特的韵味,蕴含了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情感,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取代的。

2010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教育”。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也充分认识到构筑国家、民族先进文化的基石是传统民俗文化。高师教育属于国民教育的范畴,因此在《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编制的说明》中明确指出高校美术师范教育需开设《中国民间美术》《工艺基础》两门课程,将乡土艺术融入高师美术教学中,其中包括的内容有:剪纸、刺绣、民间年画、民间面具、竹篮编制等等。使学生通过学习,以更广阔的视野观察传统文化,使美术文化的根基和文化内涵更加坚实丰富。其一,民间美术课程的开设使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融入了地域文化特色,它包含了独特的民间艺术、自然人文景观、民俗民风等,在具体的内容安排上,可以对具体地区的悠久历史、当地传统文化、建筑特色等进行较系统详细的述说;其二,每一件民间美术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都融入了古往今来族群的艺术智慧与真情实感,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审美特征,反映了当地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作品陈列、收藏,能够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美术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建设作用。

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湘绣教学为例,湘绣属中国四大民间刺绣之一,起源于湖南长沙,是当地特有的民间艺术。笔者在参观该校美术与设计学院时,发现教室墙上挂着许多学生的湘绣作品。经了解,是由学校老师通过社会资源引入,带领学生深入乡间参加民间艺术学习活动后的教学成果,他们采用的是实地调查、拜民间艺人为师与图片拍摄的多种教研方法。虽然这些作品并非精致,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却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体会到了湖湘特有的文化,从而激发了学生在图案设计、色彩搭配上的创造精神。

2、与人文学科的结合

在后现代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高师美术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三基”能力,更要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即:提高学生个体对于艺术的解析、判断与表现能力的综合素养。因此,在高师美术教育中,如《美术鉴赏与批评》《艺术概论》《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等理论课程的教学必将要与人文学科相结合,从美学、社会学、文学等角度对美术作品进行解读,提高对美术文化、美术活动的价值、意义的理解。

例如我们在教授《美术鉴赏与批评》时,每一幅作品都是历史的产物,是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人,其鉴赏步骤一般为叙述、分析、解释、评价,相联系的学科就有音乐、语文、外语、历史、社会学、哲学等多个学科。作品中的美学思想是贯穿其中的一条隐形线索,若仅仅依靠美术知识,对作品的理解就会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利于从多学科中吸取应有的审美营养。

3、与科学技术的交叉

曾经有人这样说:“科学是指引道路的真理,艺术是温暖心灵的真理,两者互相依赖,没有了艺术,科学就会像一把精致的镊子放到了铁匠手中毫无用处;没有了科学的艺术,就会被民间小调和江湖骗子揽乱。科学与艺术体现了时空构架,缔造了现实,又被现实所定义。总览艺术所走过的路程,无一不是两者的互相依存。”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美术教育逐渐与科学技术进行交叉,一方面,在《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编制的说明》中指出美术师范生要学习《设计基础》《设计与制作》两门课程,掌握基本的设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在课堂教授中,数字媒体的应用可以说是一个时代化的亮点,为高师美术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能及时、直观、生动和大量的把各种图片、文字、声音、影像信息形成教学课件展示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收获更多的知识。

同时多媒体技术也可以应用于课外学习中,如在校园网上,设置一个美术专栏,学生可以上传自己的美术作品,对其投票、留言,或在群里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舞台还能让学生的作品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提升对美术学习的热情与信心。其次,网络上有着丰富的美术知识,其容量是任何一个美术教师不可比拟的。学生对电脑的掌握程度远远超乎了我们的想象范围,通过邮件的收发、网上浏览、资料检索等计算机技术,他们就能轻松地对美术知识有更广阔的了解,如国内外美术流派、发展的历史以及当代美术的发展趋势等,也奠定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三、结语

现代美术教育不仅是美术技能的传授,还要求有创新的思维,重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为了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学校美术教育需要的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高师美术教育成为了一门开放性、相融性的学科专业,跨学科教学与专业知识的教授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美术师范生并没有孤立的从他们熟悉的美术知识角度看待不同的艺术形式,而是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经历,理解这种不同导致的不同艺术。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跨学科教学是现代社会转型发展对知识结构转型的内在要求,跨界与融合是21世纪高师美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肯定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它的难度或易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混淆学习的重点,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一味强调跨界,弄不好又会忽视了本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等。因此,如何把握好该学科专业性质的同时与其他学科更好地融合,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仍未解决的课题,需要各位同仁去不断探索和抓紧建设。

猜你喜欢

新趋势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关于经济管理现代化表现形式及新趋势展望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