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机制下的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
2016-04-14邓彩
■邓彩
(河南省鑫地土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郑州450016)
浅析新机制下的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
■邓彩
(河南省鑫地土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郑州450016)
土地变更调查和遥感监测是国土资源部门掌握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科学精准管理国土的重要手段,随着土地变更调查新机制的建立,面对日益扩展的调查业务,日益提高的调查要求和日益增加的调查难度,我国土地变更调查和遥感监测工作体系也进一步完善并固化,本文主要阐述土地变更调查新机制下的工作方法、具体做法、意义以及建议。
土地变更调查遥感监测调查机制
1 新机制下的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
近几年来,土地变更调查和遥感监测工作继续坚持“一查多用”、全覆盖遥感监测、县级自检、省级、市级全面复查、国家抽样核查、现状和管理信息分离调查的工作方法,不断创新完善,在工作效率、成果质量、汇总发布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工作体系日趋成熟,不仅支撑了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而且有效服务了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并固化
2010年度是实行土地变更调查新机制的第一年,至今已经过5年的发展完善,土地变更调查已然形成了以“一查多用”为原则,以全覆盖遥感监测为手段,经地方实地调查核实、分级质量审核把关、成果汇总分析发布等环节构成的完整工作体系。这个工作体系体现了“五个结合”,即遥感监测与地方实地调查相结合、县级自检与省级核实相结合、省级检查与国家抽样核查相结合、现状变更与审批管理信息相结合、预判预报与成果汇总相结合,分别在数据获取、质量控制、成果发布等阶段,确保了变更调查数据的真实客观性。在提高调查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了调查成果的时效性,构建了服务管理与决策的数据体系,即每年1月形成预判数据、2月底“两会”前形成预报数据、6月初形成最终数据。
这个工作体系较好的解决了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十年一次的全国土地调查的衔接,特别是针对年度变更调查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科学合理和统筹安排变更工作的多项任务,明确了每年上半年完成年度内的常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调查,下半年集中处置地方非常规性变更申请,如自然环境变迁所致农用地变更为未利用地、历史遗留问题、耕地内部结构调整以及各地界线调整等数据库修改完善的问题,确保工作张弛有度,有序推进,按照当前成熟的工作方法和技术流程,规范有序地开展以后年度变更调查工作。
1.2有利于进一步扩大调查成果应用范围
土地调查成果需通过共享和应用去体现数据及工作的价值。数据得到良好应用的同时,才能反向促进调查工作,使得调查与应用进入良性循环,通过调查数据在各部门的应用,使各部门业务统一到调查成果一张图基础上,进而使调查工作与各部门工作形成链条。也只有这样,地籍调查工作才能得到各部门的支持,成为各部门离不开的工作基础,才能持续得到财政部支持,时刻保持数据的现势性。现阶段,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数据不仅在土地规划利用、耕地保护、执法监察、土地督察等国土资源系统内得到应用,也在退耕还林、农村改革、水利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国土资源部现在开展的全覆盖遥感监测、全天候遥感监测以及专项监测成果,已经形成了数据目录,原始数据可以提供地方共享使用,以便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节约财政资金的投入。这些监测数据便于结合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建设等工作,继续加强调查监测数据、城镇地籍数据等在民政、农业、水利、税务、减灾救灾、测绘等部门间的数据共享与社会化应用。
1.3有助于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提前谋划
十年一次的全国土地调查是重大的基础国情国力调查,是《土地调查条例》规定的一项法定调查任务。目前,国土资源部已经开始启动三次调查的前期研究工作,并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编制有关的科研报告,申请调查工作经费。三次调查必将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又一项重大任务。因此,各地可以集思广益,在各级十三五规划编制过程中,提前谋划、认真准备,将本区域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列入十三五规划,将经费列入十三五财政预算中。
2 近年来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2.1核查方式转变,重视省级全面核查
近几年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核查方式主要采取国家级抽查,省级全面内外业核查,全国大部分省份对本区域进行全面内业核查的基础上,对所辖区进行地毯式全覆盖外业调查,与各市级和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对内外业核查结果进行无缝对接。核查范围广、强度高、要求严。从国家级内业抽样检查结果中,多数省份差错率均在4%以下,外业核查正确率为80%以上。
2.2工作机制再创新,确保调查数据真实
众所周知,土地调查成果数据的真实性是科学精准管理国土资源的基础,全国各地高度重视土地调查成果数据的真实客观性。在具体工作开展中,部分地区摸索出了结合与强化的工作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将变更调查工作与廉政建设相结合,强化问责。近几年,部分地区将纠正和查处土地变更调查弄虚作假列入国土资源系党风廉政建设重点抓好的专项工作之一。要求各地核查人员坚持从严标准,坚持实字打头,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二是将变更调查工作与指标分配相结合,强化奖惩。为进一步推进变更调查工作,部分地区参照国家的内业抽查标准,建立变更调查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土地变更调查质量与土地利用指标挂钩政策。按优劣排名,对排在前几名的县(市、区)奖励下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此项制度实施后,引起地方政府高度关注,为调查结果真实性的良性循环创造条件。
三是将变更调查工作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强化核查。地方在进行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核查过程中,自主研发了变更调查成果核查和实时监管系统,并在外业核查时启动该系统,利用平板电脑将实地土地利用变化信息通过照片、视频、记录等媒介传输汇总到省级。省厅组织核查队伍利用桌面端对外业核查结果进行审核、分析和汇总。在技术支撑下,,防止了人为干扰,提高了省级外业核查效率。
3 建议
3.1完善工作机制,尽快实现变更调查“月清季累”
土地变更调查是国家每年部署开展的一项公益性、基础性工作,建议国家加大经费投入,健全日常土地统计制度,将日常变更与集中变更相结合,做到土地利用现状随时变化、随时变更,真正实现土地变更调查“月清季累”。
3.2开发相关软件,快速汇总地方所需报表
在变更调查省级汇总阶段,为了快速便捷的分析当年新增建设用地和新增耕地情况,更好的为耕保和用地部分服务,建议国家开发相关软件,能够快速汇总地方所需各地类数据报表,便于地方顺利开展数据分析工作,顺利完成土地利用分析报告,提高工作效率。
3.3针对不同地类实行差别化管理政策
建议对设施农用地和农村道路实行差别化管理政策,放宽国家粮食核心区尤其是平原区农区建设标准或条件,以便于满足现代规模化种养殖业发展和大型农机通行需要。
3.4加强土地变更调查业务培训工作,加快调查队伍建设
随着变更掉新机制的不断完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专业性强、要求严,且基层地籍管理人员工作轮岗、流动、调整较多,建议各级进一步加强土地变更调查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基层土管员、县级调查人员和信息系统操作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将年度变更调查质量评价作为综合评估调查人员技术能力的标准,确保年度变更向日常监管顺利转变。
3.5加强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常态调查
从县级土地变更调查角度出发,加紧研发试点县应用的土地变更调查平板系统,逐步成熟后,市、省级推广。同时加强土地调查监管中心建设,促进土地调查信息的实时汇集和动态更新,实现对土地调查业务的全流程监管。减轻年度变更压力,实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常态化调查监测。
[1]徐茂波,杜茎深,靳相木.土地调查体制反思 [J].中国土地,2012,(03):31-33.
[2]樊志军.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有关问题的研究 [J].南方国土资源,2004,(06).
[3]李健,张纯,徐勇.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新机制之探索 [J].地理空间信息;2011年04期.
P237[文献码]B
1000-405X(2016)-2-173-2
邓彩(1984~),女,硕士,研究方向为土地调查及地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