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祁连县窑洞沟地区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2016-04-14赵辉绩
■赵辉绩
(山东省地质测绘院 山东济南250000)
青海省祁连县窑洞沟地区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赵辉绩
(山东省地质测绘院 山东济南250000)
本区大地构造位于华北板块与柴达木中祁连板块的北祁连缝合带与中祁连离散型岛弧地体的接合部位,区内含矿层位主要为下奥陶统阴沟群中-基性火山组,区内局部硅质岩发育,多赋存在中-基性火山岩内,显示了工作区海底喷流沉积活动的存在,同时也是找矿标志之一。区内北西西-南东东向断裂发育,为成矿流体的运、移、储矿提供了有利空间,是赋矿的有利场所,同时控制着预查区内地层、破碎蚀变带的展布,区域内成矿具有塞浦路斯型矿床的形成环境和矿化特征,具有良好的寻找塞浦路斯型锌、铜、金多金属矿床的潜力。
窑洞沟地质特征塞浦路斯型矿床找矿潜力
1 区域成矿背景
本区位于北祁连加里东成矿带托勒山成矿亚带西段,为青海省重要的成矿带之一。该带经历多旋回,多类型的构造运动,以火山-沉积岩系发育为特征。该带成矿时代以加里东期为主,赋矿地层主要为下奥陶统阴沟群,形成一系列与火山活动有关的火山-沉积型及中低温热液型矿(床)点,代表性矿床主要有阴凹槽铜锌矿、辽班台铅锌矿、红土沟金矿、川刺沟金矿等,金、铜、铅、锌多金属矿成矿作用明显,找矿前景大。
2 地质特征
2.1地层
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早奥陶世阴沟群碎屑岩组、中基性火山岩组;晚石炭世峨堡组;
(1)早奥陶世阴沟群碎屑岩组:为一套变砂岩、板岩类复理石建造。区内将碎屑岩组分为三个岩性段,区南部主要出露第二、三岩段。通过区域勘查研究认为三个岩性段的沉积环境及岩性组合基本相仿,均为一套变砂岩、板岩组合,层间界线不明显,大部分地段均为渐变。
(2)中基性火山岩组:工作区内局部硅质岩发育,多赋存在安山质玄武岩内,显示了工作区具有海底喷流沉积的特征。第二岩段为一套(中)基性火山岩夹碎屑岩,与阴沟群碎屑岩组呈断层接触。
(3)晚石炭世峨堡组:分布于南端,呈北西-南东向窄条带状分布。岩性主要为一套海陆交互相,以陆相沉积为主的灰黑色炭质页岩、灰白色石英细砂岩夹灰岩。
2.2构造特征
本区南部断层构造发育,主要为北西西-南东东向,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由于残坡积发育,地表断层地表特征不够明显,但局部地区特征清晰,主要表现为:地形上明显的负地形;角砾岩发育;周围岩石破碎;碎裂岩石具有蚀变特征,主要为碳酸盐化、褐铁矿化、硅化等。
2.3物化探异常特征
通过ZP18(图1)地物化剖面,圈定激电、化探综合异常带一条,长度约210米。激电异常变现为高极化低电阻,极化率最高5.19%。化探异常主要元素为Zn、Cu、Au,ZP18剖面Zn最高值1245× 10-6,Cu最高值415×10-6,Au最高值27×10-9;ZP19剖面本次工作化探无明显异常,但2013年岩石化探样Cu最高值4545×10-6。异常带出露岩性主要为安山玄武岩,岩石破碎,见明显的褐铁矿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局部可见网脉状黄铁矿石英脉,综合认为该带为矿致异常,具有较好的寻找Zn、Cu、Au多金属矿潜力。
2.4矿(化)体及矿化蚀变特征
区内的破碎蚀变带位于阴沟群中基性火山岩组安山质玄武岩中,宽度多在5~25米,呈北西向至北西西向,破碎蚀变带原岩为安山质玄武岩,岩石矿化蚀变主要为褐铁矿化、碳酸盐化等。岩石整体破碎强烈,在地表呈较醒目的黄褐色。破碎蚀变带内褐铁矿多呈蜂窝状、薄膜状分布,整体含量5%左右;碳酸盐化多表现为岩石裂隙内充填的方解石细脉,宽度一般在2-5mm。蚀变带内局部充填红色硅质岩条带,长几米至十几米,宽几厘米至五十厘米。
3 成矿分析
该区域矿床主要产于托莱山蛇绿岩带中,该带应是洋脊扩张与增生洋壳不断消减过程中残留下来的洋壳碎片混杂堆积体。大陆裂谷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成的古板块构造体系是下地壳、上地幔物质被大量转移至地壳浅表部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亦为赋存于该岩系中较丰富的Zn、Cu、Au元素成矿活动提供深部来源和浅部就位的重要条件。含Zn、Cu、Au构造破碎蚀变带分布于蛇绿岩带基性-超基性岩体与中基性火山-沉积岩的接触部位,容矿岩石没有一定专属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蚀变超基性岩均可含矿。
4 结语
区域内含矿层位主要为早奥陶世阴沟群中-基性火山组,与区域含矿层位一致;工作区内局部硅质岩发育,多赋存在中-基性火山岩内,显示了工作区海底喷流沉积活动的存在,同时也是找矿标志之一。区内北西西-南东东向断裂发育,为成矿流体的运、移、储矿提供了有利空间,是赋矿的有利场所,同时控制着预查区内地层、破碎蚀变带的展布。地质背景、物化探异常、成矿事实等都显示了该地区具有良好的寻找塞浦路斯型锌、铜、金多金属矿床的潜力。
[1]郑振华,谢海林,吴鸿梅.青海省祁连县阴凹槽锌铜矿床成因 [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3-68.
[2]杨合群,宋忠宝,王兴安,李文明,李长安,赵东宏.北祁连山中西段塞浦路斯型铜矿特征、成矿作用及找矿标志 [J].西北地质.2002(04).
[3]向鼎璞,戴天富.北祁连山火山成因硫化物矿床区域成矿特征 [J].矿床地质.1985 (01).
P5[文献码]B
1000-405X(2016)-2-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