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地质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6-04-14武萍

地球 2016年2期
关键词:河南旅游业旅游

■武萍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河南郑州450000)

河南省地质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武萍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河南郑州450000)

近些年来,旅游成为了全民参与的一大热点。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差异性非常明显,展现出了各具特色的独特风味,这就使得地质旅游的概念引入了人们的眼帘。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环境保护在旅游资源开发中成为了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新时期的旅游业竞争正在发生着本质的变化,旅游的竞争早就进入了所谓的区域竞争时代。本文通过对地质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分析,并结合河南实例,提出当前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地质旅游资源可持续

1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随着社会的的逐渐发展,旅游发展在已经进入了区域竞争时代。地质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也不断提高,它不仅是合理利用与保护资源的需要,同时更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怎样在现有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开发地质自然景观,充分把人文景观和地质自然景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可持续发展角的角度来分析各区域地质旅游资源的动力机制及对策,不仅对地质旅游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带动区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样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河南地质旅游概况

河南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大省,古代兵家必争的“中原之地”主要就是在河南。河南地处中原,境内的华北地台、大别地块和秦岭褶皱带共同组成了河南的地质构造。这种特殊的地质构造,为河南提供了坚实的地质资源基础。河南的地质划分主要可以有四条地理带组成。首先是太行山带,主要是太行山东麓和太行山南面,从北向南呈弧形向西转折延伸,包括了安阳、焦作等地,由于复杂的地质历史,造成了其中涵盖了四种性质的构造层;其次是黄河沿岸一带,这条地理带主要是沿着黄河两岸向东西两个方向展开,包括了河南的省会郑州和古都洛阳在内的一些城市,并且有“五岳”之中的嵩山,有高山大河为伴造成了这块地方得天独厚的旅游开发条件;再就是崤山——熊耳山——外方山带,这一地区主要是豫西地区,高山遍布,资源丰富,该地区主要是花岗岩地貌,主要开发对象是古今采矿遗迹;第四个是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带,主要是在豫西南和豫南,包括南阳、信阳等,遗迹包括了恐龙衰亡灭绝在内的古生物化石。

河南省的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是建立在其地貌和优美的自然风光的基础之上。自新千年以来,河南开始建立不同级别的地质公园,进一步开发其地质旅游资源。地质公园的建立可以使人们对自然风光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因为它是建立基础是当地的地质遗迹。比如,云台山在2001年被批准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则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地质公园,增添了旅游资源的新内涵。十多年来,云台山的游客接待量和门票收入也逐年攀升,创造了巨大的影响力和经济价值。因为云台山的这种广告效应,河南省地质公园的建设工作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比如之前郑州黄河、洛阳黛眉山等等,可以这样说,地质公园的建设早已经是燎原之势。

3 河南地质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分析

探讨河南地质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应该充分依托当地实际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对河南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地规划,实现合理开发地质旅游资源。根据一些景区的发展情况和地质旅游的发展现状,促进地质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素主要体现在:

第一,河南地质地理的文化价值。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源头,河南作为中国悠久历史的主要见证者,毫无疑问,保护和发展当地的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势在必行的,也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道路。

第二,区域旅游资源互补性的资源特点。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开始大都呈现出较强的资源依赖性,需要以某些有特色的旅游资源为主体来带动其它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区域旅游资源的相互补充,才能更好地带动其它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才能更好地发挥旅游产业的整体作用。河南处在黄河流域,流这一区域很明显有着十分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在确定以可持续发展旅游的基础上,就一定要充分重视河南本地的地质旅游资源的特色和功效,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内在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更好地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第三,旅游市场的扩大和多样化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市场的扩大化和多样化对地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今,消费需求日趋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特别是为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且有较高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既可以科学地合理开采与利用地质旅游资源,又可以丰富旅游产品。这些年来,人们对地质旅游的认识也在不断加强,很多人产生了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的无限向往之情。外出旅游成为一些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第四,区域扶植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是河南地质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旅游业发展在如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消除贫困也是其带来的一些作用。据专家计算,每1个直接旅游就业人员可带动约3个间接就业人员,这种连动效应必然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第五,地质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是河南当地地质旅游资源科学开发和保护的迫切需要。随着河南很多城市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以及旅游的不断发展,地质旅游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加重了资源供需的失衡,导致区域地质旅游资源破坏严重。从地质上来看,抚河河南的黄河流域和嵩山等名山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众多,其中蕴含的地质旅游资源价值是不可估量的。目前,一些人目光短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地质旅游资源的规划不科学,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破坏。只有科学地保护和开发地质旅游资源,才能实现地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 河南地质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可持续发展理念不够深入人心。尽管我国一直强调可持续发展,党政机关对于科学发展观也在不断进行学习和实践,但是一些人还是缺乏这方面的认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地区在将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的同时,却并没有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纳入到所在区域整体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构架当中。

第二,缺少地质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理念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但是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理论,不但要有概念和理论,更需要能够在社会生活中指导具体行为的方法。在这点上,河南一些地方显得做的不到位。在当前的旅游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中,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理念有口号阶段,缺少实际的标准和指导。

第三,地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监管环节不足。监管在任何一个行业当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旅游资源开发项目过程中的各种评估毫无疑问对其发展是重要的。由于缺乏一些专项的监督法规,项目规划中的监管力度是严重不足的。

5 河南地质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对策

旅游业是一个复合度十分高的系统产业,它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大环境,实现河南当地地质旅游资源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兼顾保护和开发,确保地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经济是第一位的,但是片面强调经济效益是有待商榷的。河南地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科学开发,和谐发展。

第二,构建地质旅游产品的创新机制。地质旅游资源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地质旅游资源这一特色,结合实际的资源优势,以特色创造和引导市场需求,以特色赢得市场,充分发挥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使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进而变产品优势为经济优势。

第三,构建多项旅游政策的扶持机制,增强区域旅游自我发展能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的是一系列的产业,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方面。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营造良好旅游发展氛围。

第四,建立地质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地质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是当务之急,只有这样从源头开始才能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明确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因地制宜地制定监督评价措施。

第五,加强地质旅游资源开发监管工作。我们在完善地质旅游资源开发计划审批过程中的前置监管和出现环境突发事件之后的后置监管的同时,必须要遵守地质旅游资源开发持续性的特点。在地质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开始建设后,对于建设开发、产品投入市场、持续开发等过程中的旅游环境行为进行过程性监管,确保资源开发过程符合法律法规与相关规划。同时依据地质旅游资源开发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对于区域内的不同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和不同要素门类的开发项目进行监管,保证区域旅游经济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6 结束语

现阶段,人们对于地质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的认识还不够,这就意味着这是一条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地质旅游资源发展的必由之路。

[1]熊国保,邹晓明,文向阳等.地质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J].价格月刊,2008,(9).

[2]姜英朝,潘运伟,胡星等.云台山地质公园旅游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J].资源与产业,2007,9(6).

[3]雷汝林,杜远生.旅游经济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探讨 [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2,2(2).

[4]黄载环,丰江红.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J].广西地质,2002,15(2).

F407.1[文献码]B

1000-405X(2016)-2-76-2

猜你喜欢

河南旅游业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旅游
旅游业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