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艺术类文献创新中英对照翻译
——视觉传达设计类文献为例

2016-04-14冼嘉慧曾杨婷陈思瑶

大众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艺术类文献艺术

冼嘉慧 曾杨婷 唐 頔 陈思瑶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当代艺术类文献创新中英对照翻译
——视觉传达设计类文献为例

冼嘉慧 曾杨婷 唐 頔 陈思瑶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对于翻译粗浅的看法是将一种语言文字转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过程。其实翻译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信、达、雅”,是离不开忠于原文的创造性活动。随着我国艺术文化对外交流的发展,做好当代艺术类文献翻译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令人遗憾地是,当代艺术类文献的翻译方式和用语都是十分参差不齐,许多学者也有就这方面而进行过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基于之前的研究本章着重探讨艺术文献创新翻译方式,以更好地诠释艺术文献原文,希望能对我国艺术文献翻译进行具有积极意义的探索,促进文化间的交流与传播。

创新;翻译;艺术文献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对于艺术类的精神层面追求是日益递增的。而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之下,与艺术有关的工作从事者,对于不同国家和地方的艺术文献的要求也是在不断地增加,各种各样的外文书籍都将被翻译成各国语言的艺术文献。但在这其中,因为艺术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可能会令读者产生疑惑或者是阅读不顺而导致很难理解文中的意思。特别是个中的语法和词组之间组成的语句,不同的民族和地域有着不同的语句构成。在《语词和对象》中有提到,“我们常听人说,语言的深层差异代表思想或世界观的根本差异,而我则认为最棘手的问题是翻译中两种语言互相对应关联不确定性。”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很有必要对当代的艺术文献翻译方式进行创新,并不是说本有的翻译方式是不好的,而是将艺术文献以一种更能被受众人群接受和理解的新的方式去进行翻译,能更加促进艺术文化间的交流和传播。本文先以通过了解当代翻译现状背景与创新的必要性,然后深入了解艺术类文献的翻译现状,并以视觉传达设计类文献的中英对照翻译译文为主的探讨,希望能借此能引起受众人群与业内专业人士的注意,对艺术类文献的翻译起到重视,让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能够更加的准确与广泛。

2 艺术类文献创新翻译的必要性

在艺术类文献译本水平参差不齐与数量缺少的背景之下,对于文献的创新翻译是势在必行的。众所周知的是,无论各方面的文献对于一个社会来说都是起到了极大的推动性,不论国内还是国外的文献,都是为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存在和诞生的。然而,在我国,艺术类的文献的翻译、译本等,相比起国外来说,数量却是较少的。常听到的古诗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由古至今流传而下的思想,想要得到进步就必须先付出努力。在此而言,对于我国艺术类的文献翻译方面的确需要加强力度,在文献翻译方面不仅要达到数量,并且要在质量上有所提升。而又如何地才能达到质量上的最终改变呢?本文则认为,在艺术文献翻译方面有创新的必要性。先以比较简单的中英翻译对照为一个小例。在中国,语言习惯和英语国家的大不相同,由普通的读、拼、写,至复杂的主、谓、宾语间的构成,两种语言所相同的地方则是少之又少,如本文标题“当代艺术类文献创新中英对照翻译”,将其句翻译成英语则是“To Innovate the Translation with Chinese and English of the Contemporary Αrt Literature.”,在此句中,两种语言的架构和构成便能很显然地体现出来了。而在艺术类文献这方面,笔者认为其中所独有的一些专业名词所组成的句子的翻译难度不亚于文学类或是法学类,甚至是医学类。因为艺术所表达的是一种感官和视觉的双重的感受,是带有丰富的情感和内含意义的,而要表达这些感受,则是艺术类文献的着重方面了。既然艺术类文献在学术界乃至社会上是如此地重要。那么,在文献的创新翻译方面就更显必要了。

3 结合实际情况看待当代的翻译现状

通过了解了艺术类文献的翻译现状,背景与创新翻译的必要性之后,我们来从结合实际情况,再去深入细看当代翻译的现状。在现今,许多不同国家的文献,新闻,报章都会被翻译成适合本国的语言,以促进交流和摄取资讯。然而在这样的国际化环境下,不仅外国的语言会被翻译成中文,而中文也会被翻译成其他国家的语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产生不同的语种,令说话的人的语言习惯不同,不同的语境,一个句子包含的意义却是大相径庭。在此笔者通过一些前辈学者对于不同于艺术类文献的文章翻译中来看看,“在印度洋上的护航可以被翻译成与印度的角力,在巴基斯坦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建设港口被翻译成“珍珠链”战略,甚至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并购活动,尽管是两厢情愿的商业行为,也被翻译成趁人之危(How China is Capitalizing on the Economic Crisis,Αpr.13,2009)”(胡翠娥,从《时代周刊》对中国事务的报道看“文化翻译”中的“社会整体想象”,2015a:1004-6038)在这里,引用的例子虽与艺术类文献无关,但与艺术类文献翻译上的一些语境与词语的使用有着一定的关联,不同的状况之下,翻译的译文也需要根据原文的原意,并且能作出正确的符合语序与阅读习惯的译文,从不同的例子中学习到不同的翻译技巧,最终能运用至艺术类文献的翻译上。在分析中,笔者认为先要撇开国际上的一些偏见事件和问题,对于此文里的翻译,首先是存在着一定的背景环境下的影响,其次是在不同环境下所形成的行事方式和说话方式的不同,最后则形成了不同的翻译结果。而笔者能做的则是创新文献的翻译方式,翻译者都必须要站在双方的角度去想,忠实于真实情况,将具体问题具体地分析。从报道中摘取的例子中所学习到的翻译技巧,并结合实际情况去看当代的翻译现状,将所现有的一些准确的翻译技巧运用于艺术类文献的翻译当中,要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笔者才能深入地作出艺术类文献的创新翻译。

4 以视觉传达设计类文献为例

4.1 分析现有的中英译文

以上了解了对于艺术类文献创新翻译的迫切需求与意义后,在这里笔者将结合回到艺术类的文献更进一步详细的论证和分析艺术类文献创新翻译的积极意义与探索。从国内的文献来看,以Visual Identity Design:即‘视觉设计’类文献为例来作分析。在《中国现代设计先锋》一书中,介绍了中国设计界的领军先锋公司,“‘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每一项作品都体现出大师的精妙思路和超前理念、对读者极具赏析和借鉴功用。”在这样的一本经典书籍当中,有着许多设计大师的作品和理念,而这些理念却正是我们学习艺术的学者所需认知和深入了解的。在本书当中,不仅仅是写出了中文的艺术理念的文献,并且还翻译成英文的文字,更加的国际化,能让国内外的读者都对我国的设计和设计理念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以其中几个经典的VI设计方案为例,中国银行的VI设计专题,在开篇的第一页所放的是设计的简言和标语“中国银行是我们提倡建立“真善美”企业形象的实践成果,成为普世公认中国现代化企业形象的经典。”在其正下方则是中英对照的英文翻译,“Bank of China was an accomplishment of our concept of “genuineness, integrity,and beauty” as a corporate identity,which later became a widely-recognized example of China’s modernized corporate identity.”在这段简短的文字中,无论是中文的编撰或者英文的翻译,都没有过多繁杂的修饰词,言简意赅。在中文读者的眼中,本小段的中文文字所对照翻译的英文当中,用词都是比较简便而又不失大雅的,不会作太过的修饰,并且在整个句子中所用的倒装语法,让整个句子的档次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仅仅只是普通的陈述句语式,这也是十分符合外国人的语言习惯的。在本书中的所有文献都是有中英对照翻译的,而这样的翻译方式,可以说是真正地能表达出作者原意的这样类型的设计艺术类文献,对于现有的阶段来说是一种创新。再来看看本书中别的描述VI设计的例子,“水无色无味,无形象可言。为什么屈臣氏特别深入民心?一靠品质,二靠品牌。”“Being scentless and colorless,water has no product image at all. Quality and branding was the key that defines consumer’s attitude of Watsons.”而在本句当中,中文的反问句,在英文的对照翻译当中却变成了陈述句,这里并不是没有到位地翻译中文的反问句,而是因为不同的语言习惯,翻译者在考虑到这一点,在翻译当中会加以修改,使不同语言的人能更加明白地理解到双方的意思,可以说在本书中不乏许多这样的创新文献翻译的方式,这不单只是将翻译的方式进行了创新,更是因为这样的中英对照翻译的形式,能带给更多不同语种的人有更多的思想交流。笔者认为,这样的艺术类文献的创新中英对照翻译,对于国内和国外的学者都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福音。

4.2 以国内的视觉传达设计文献为例

通过了上文,可以看到现有的VI设计类书籍的中英对照译文的翻译水平还是达到了较高的水准,部分的书籍翻译的水平与质量还是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要从这些高水准的书籍中去重新创新艺术类文献的中英对照翻译难度会很大。而本文则是侧重于以全新的翻译方式,基于艺术专业学者与英语方面结合而作的创新翻译,从而希望能引起行业内的专业人士的注意,让艺术类的文献和译本能达到创新和质量与水平的新高度。先来看看这则由笔者节选的VI设计中文文献吧,“…人们在总结了前人印章和石刻拓印技术和大量的复制实践经验后,印刷的发明成了水到渠成的事。”《视觉传达设计的多角度研究》所节选的此句中,有许多艺术行内专有的名词,并且夹杂着成语词句在里面,一般情况下要去翻译此句对于非艺术学专业的英语专业人士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会要求翻译人士要去涉及和学习此方面的知识。通过翻译后,得出的译文是"Αfter predecessors' s techniques of seal and stone rubbing as well as their practical experience were summarized,the invention of printing was achieved naturally and effortlessly. "在第一个句子里,使用了状语从句,将“大量的复制实践经验”前置在主句之前,后面再结合了句子前面所描述的专有名词的使用,将整个句子整合成为一体,这样的阅读习惯更符合英语语系的阅读人群,如果按照句子原本的顺序去翻译的话,整个句子会比较零散,而且不符合阅读的语序。一些专有的名词如‘石刻拓印’,这些专有名词的使用,在转换至英语的时候,需要了解其专业和所翻译的英文是否符合国外的语言的使用,要做到严谨地去对待这些专业名词,但也正正因为是艺术专业的学生,在这一部分的翻译里会更占优势,同专业里的对于专有名词的理解会比非专业人士会更高一些,若然日后能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的话,在艺术类的中英创新翻译方面会更上一层楼。接着看到的是‘印刷的发明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此句中用到的成语‘水到渠成’,要直译的话则会变成:"When water flows,a channel is formed",这样的直译方法放在这个句子中并不适合,在这样的实用性的 VI设计书籍文献里,不需要太多的装饰和修饰隐喻的词语,这会让外国的读者看起来太过繁复,并且可能会变成词不达意的状况,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笔者将这个词语用了更加简洁的方法,将‘水到渠成’一词,变成了更为简单易懂又不失去原意的‘——was achieved naturally and effortlessly’句式,将句子简单明了化而又保留了原本风味的创新翻译,是此论文所研究和着重的重点。

4.3 以国外的视觉传达设计类文献为例

以上中译英的译文所得出的创新的翻译方式,依据这样的翻译方式,能分清楚侧重的翻译的重点,和一些翻译的技巧,如在遇到一些较为本国口语化的一些词语和成语等等,将其巧妙的翻译成符合别国阅读的语言习惯的句子和词语,是很必要并且不能丢失的。在看到了上个论述的论点后,本小节将论述英译中的中英互译的创新翻译方法。“Α unique typeface is made to take its inspiration from the architecture and is used throughout the design system;hotel rooms,amenities,menus,signage,merchandise and other supporting materials.”在看到这样的长句子一般大家的第一反应都会觉得,句子太长了,不知道从何下手去翻译。先整体阅读一遍句子,看到主要的信息和一些句子中的转折词,将主要的词语理解清楚涵义,再开始做翻译工作。以下是研究的译文“这一种独特的字体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其建筑的风格,并将此字体沿用和贯穿了整个设计系统里;酒店,房间,便利设施,菜单,导向标示,商品与其它支撑材料等。”通过翻译出的中文译文,笔者看到整个句子的语序与英文的语序是大致相同的,有时候在翻译中也不乏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翻译得出的句子通顺的情况之下,也没有必要去将句子的语序作特意的改变,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需要这样做。首先在原句中的:‘Α unique typeface’,这一词,直译成为中文会变成:‘一个独特的字体’,这样直译出来的词组比较生硬,让读者会感到不亲切或者不顺畅,翻译成‘这一种独特的字体’后,与前面直译的词组对比起来,在开头部分使用了一个代词,指示了后面的‘字体’一词,使这个句子读起来语句顺畅,也更点明了重点的要交代的‘字体’二字。句子中下一小段:‘is made to take its inspiration from...’,若将此段不加修饰地直译则会变成“被创作于它的灵感来源…”在此段中,明显所指代的是:‘这种字体’,‘的灵感来源于…’,在中间少了‘is made to take its’部分,为了能将整个句子表达出原本的意思,并且最贴切语境使用的情况下,翻译者应忠于真实情况下,可将句子翻译得更为贴切些,使用‘设计’一词,会比原本的直译的‘被创作于’更为适合整个语境,符合句子所想表达的意思,并且增加了翻译的专业性与简便,不需过多的繁复的修饰。翻译到后面的部分:‘…and is used throughout the design system’部分,在这里面,‘and is’这里,省略了原本所代指的‘typeface’一词,在翻译成为中文句子的时候,笔者认为最好能把原本的省略处能翻译出来,以便避免混肴后面部分所翻译的句子。而‘throughout’一词,原意为“贯穿,由始至终,全部,到处等”,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带有不同的词意,在这里侧重于使用“贯穿”一意,也为了能使整个句子达到翻译的效果,用了一些连贯上下句的词语:‘沿用和贯穿了整个……’,这些词组能使整个句子更加通顺并且达到语言效果。

在通过两组对比实验的翻译之后,笔者可以看到,从原本的一些翻译的直译方式,能通过适度的增加一些修饰或者代词,语序的调换等等,去完成一个句子的翻译,从而使得这些艺术类文献的翻译能更加符合阅读习惯和合乎实际。这不单单要求翻译者本身的英语和文化底蕴水平较高之外,并且要求翻译者本身需要有其翻译书籍和文献的专业知识,现在的时代之下,随着受教育普及更广,人们所追求的是更高质量和水准的东西,而笔者在这中间能做的就是,能使用自己的专业结合别的专业领域,能作出创新的翻译,让受众能看到更多更好的艺术译本书籍与文献,是本次研究项目论文的宗旨。

5 结论

作为结论,在借鉴了前辈学者们的文献翻译和结合了当下的大环境的情况,对于艺术类文献的创新中英对照翻译是势在必行的改革。笔者不再只是局限于原有的翻译方式,而是要结合现代社会和自身的情况来做适合的创新翻译,让这样的创新翻译能达到更加符合当代人的需求和语言习惯。这样的话,相信一定能在创新翻译上取得更多的进步,跨越沟通的鸿沟,进一步促进文化实践和交流。

[1] 胡翠娥.从《时代周刊》对中国事物的报到看“文化翻译”中的“社会整体想象”[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1):8-12.

[2] 宁立正.文化传承视域下的艺术文献翻译[J].上海翻译,2015(2):40-43.

[3] 蒯因.语词和对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 靳埭强,刘小康,唐婉玲.中国现代设计先锋[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 蒋洁,边颖,钱翔.视觉传达设计的多角度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

[6] Lin Shijian.Follow me Wayfinding& Signage System[M]. Guangzhou:Sendpoints Book Co.,Ltd,2012.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art literature——Taking the articles on visual design for example

Basically speaking, translation is the process of coding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language. Αs a matter of fact,translation is a creative activity judged by the standard of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foreign communication of the art culture, there is no need to say that translating the contemporary artistic literatur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urgent and necessary. But the regrettable thing is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artistic literature is not satisfactory in the real sense. There are many scholars who studied and discussed this problem. 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this article puts emphasis on the new translation way of the artistic literature, and wants to bring more positive meaning to the artistic literature translation.

Creative; translate; artistic literature

J08

Α

1008-1151(2016)06-0132-03

2016-05-13

冼嘉慧(1995-),女,广东顺德人,广西艺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装潢艺术设计;曾杨婷,女,广西桂林人,广西艺术学院外语教研室讲师;唐頔(1995-),女,广西桂林人,广西艺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书籍装帧艺术设计;陈思瑶(1996-),女,广东广州人,广西艺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书籍装帧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艺术类文献艺术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艺术类专访心得
纸的艺术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