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积累是提高作文教学成效的关键
2016-04-14江苏省苏州张家港市南丰镇南丰小学石菊红
江苏省苏州张家港市南丰镇南丰小学 石菊红
有效积累是提高作文教学成效的关键
江苏省苏州张家港市南丰镇南丰小学 石菊红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在教学设施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要想落实好这一目标,教者要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有利素材,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思考生活,逐步积累作文材料,赋作文以生活的气息、生命的灵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生活认识水平增强作文创新能力。
【关键词】
农村小学 高年级 作文指导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总体来看,农村小学里学生的作文能力较城区而言,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作文内容生搬硬套,没有真情实感;词汇贫乏、内容不具体;内容枯燥,记流水账。解决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是关键。我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从书本中汲取知识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广泛地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表达时才会“下笔如有神”。语文课程标准高年级阅读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就是要求孩子们要进行大量阅读,在阅读中体会,在阅读中享受,在阅读中培养丰富的情感。为了让孩子们有效地阅读,有效地积累材料,教者要有计划地组织阅读。
首先适时巧妙安排学生阅读。早晨,每天安排学生朗诵两首诗词,领读、齐读、指名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领略诗词文化的魅力,增强诵读古诗词的兴趣,一学期下来,学生能背诵200百首左右的诗词,逐步积累古典诗文。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嘛。中午,充分利用好班级的图书角。图书角里的书以文学作品为主,包括优秀散文,成语故事,中外名著等。每天中午的阅读课,每人发一本书,组织学生阅读。教者无须行间巡视,只要静静地坐在前面读书就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创造一个安静的读书氛围十分重要。
其次是方法的指导。拿到一本好书,如何阅读呢?短小精美的文章要精读,古典诗词、名家名篇要朗诵,如韩愈的《早春》读通诗句,理解字词的意思,借助助读内容,了解诗意。补充介绍“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像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内容较多的书要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如阅读《叶永烈讲述100个科学家的故事》,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故事,讲给同学听。久而久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在实践中增强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写好作文,光读书本不够,还要让孩子多走进大自然,多亲自实践。农村的大自然广阔无垠,是一本百科全书,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课堂就在大自然中。今天我们仍然能从中得到许多教益。每个学期我都会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郊游,在指导学生写作《春天》时,带领学生走进田野、公园、果园,他们在欣赏大好春色同时,笔下诞生了绚丽多姿的春天。张欣同学眼里的春天:“春,是一个脚步轻盈的画家,当你觉察到她到来时,她已将每个角落都印上了色彩――粉红、娇黄……当然,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绿。”
指导苏教版《一次有趣的实验》习作时,先讲解实验步骤,再让孩子们动手实验,这样就能清楚、真实地记录实验过程。孩子找到有蚂蚁的空地,用事先带来的樟脑丸,分组做实验。实验结束后,学生立即投入写作。孩子们的作文实验步骤清晰,心理活动真实具体。“蚂蚁越过第三道防线后,筋疲力尽,挂起了免战牌,坐地休息。我得意地想;啊哈,这次你这个小家伙在劫难逃了。”
郊游、参观、访问、做实验、参加公益劳动……这些活动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写出不同体裁的作文。正是实践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减轻了作文难度,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三、从网络中获取信息
虽然高年级学生对于亲自体验的题材表现起来得心应手,但有些知识受时间、精力的限制,不能直接体验。这时候网络就可以作为必要的补充。网络内容图文并茂,为孩子们提供了及时而广泛的间接生活体验。苏教版的习作,有很多需要查资料才能完成。
在指导苏教版《秋天的树叶》习作时,组织孩子们到野外观察植物叶子的颜色与形状,收集一些常见的、具有特色的叶子。这样学生能写出对树叶的感官认识。而关于树叶的科学知识是看不出来的,研究不懂的。最好是指导学生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助网络,了解什么是树叶的光合作用?秋天有些树叶为什么会变黄?枫叶为什么会变红?学生的观察中的疑问,在百科知识里得到补充,学生的作文才能更生动、更具体、更科学。
教者要善于发掘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思考生活,逐步养成积累作文材料的习惯。在写作中赋作文以生活的气息、生命的灵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生活认识水平增强作文创新能力。以上三种积累材料的方法在实践运用中可以互相补充,这样发挥的作用会更大。值得提醒的是写作材料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功的,而是长期训练的结果。既需要教师精心的组织、指导,有需要孩子们持之以恒地阅读、练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作文素材聚沙成塔,孩子们的习作便成了“有米之炊”,加之心灵的投入,成就一道道风味独特的佳肴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