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促活,尚真育人
2016-04-14刘顺龙
文/ 刘顺龙
以真促活,尚真育人
文/ 刘顺龙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可见,教育的目的就是唤醒人的内心力量,全面提升人的素质,使受教育的人有一个充分宽松的自由发展的空间。
新课程改革的灵魂是以人为本,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强调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在学习过程中有机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省新兴县实验中学提出“真活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校本化研究课题。所谓“真活教育”,学校认为是一种充分尊重教育对象,遵循教育规律,运用有效而灵活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智开导的教育。这里的“真”是依循个体发展客观规律,引导师生用真心求真知、明真谛讲真诚、做真人留真情。这里的“活”,是引导师生爱生活勤干活、寻灵活尚活泼、葆活力闯活路。教师探寻课堂的“灵活”创造灵活教育,永葆教育的“活力”,学生锤炼活学活用,永葆学习活力,教师、学生共同闯出一条“活路”,推动个体的全面发展。
真教育在于尊重
在教育过程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常常都会冠冕堂皇地以“都是为了你好”为借口去“爱”自己的学生或孩子,甚至有些家长会为孩子无尽地奉献自己的“爱”,包办孩子所有的事情。其实,这不是真正的“爱”,更不是真教育,这会让孩子失去自我。真教育,其实就是尊重。这个“尊重”表现在两个方面∶
要用真心平等对话,减少“说教”中国传统教育里的“师道尊严”“严父慈母”,往往给孩子的感受就是两个极端——冷酷与溺爱,都是“居高临下”的“说教”,从来就没有“平等”过,对孩子的人格尊严从来没有尊重过。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他们在某方面的知识甚至比老师和家长都要丰富,在家里见得最多的是家长要请教孩子如何使用QQ、微信等电脑、手机软件,在课堂上也常见学生纠正语文老师的地理知识,或者指出数学老师关于历史典故的错误……所以,师生关系要进化到“平等对话、平等互动”的层面,只有大家都站在同一“楼层”里,才能在同一平台上共同商讨、共享智慧、共创辉煌,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化、思想的进步,如今的孩子对追求平等与自由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迫切,特别渴望能够与家长、老师“平等对话”。其实,人类的潜意识中天生对“说教”是抗拒的,何况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更不喜欢被约束、被批评、被轻视。当然,“尊老爱幼”的文明礼仪是必须的,这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素,是人与人和谐相处、建立团队的基础。作为师长更加要以身作则,做“尊重人”的良好表率,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开始表达真情,才能让学生愿意探寻自己的活路。
要灵活教育,尊重孩子的选择中国的家长可以算是全世界最关心孩子学习的人,为了孩子的学习,家长们可以不惜金钱,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幸福和自由,如“无私”地陪读。经常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不管孩子的实际能力和兴趣爱好,就会导致孩子产生抵触情绪,或者公开对立,不配合父母的安排。其实,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让他们的兴趣爱好得到施展,在身心愉悦的道路上,逐渐形成为其特长,帮助孩子成长为社会的专业人才。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负责任的“活”教育。笔者在英国培训学习期间,发现英国小学生在学校里,普遍呈现的是轻松愉快、笑意盈盈的情景,甚至有学生直接坐到老师的腿上,快乐地依偎在老师的怀里,这都与老师及其家长尊重他们的选择密不可分。当然,这与英国国情有关。
社会是多元的,社会本身就需要多元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不能只有一个发展方向、一种培养模式,而应该是多元化的,让学生自己选择能够接受的受教育方式,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成长见解。这样才能满足孩子的自由选择,培养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学校探索的“真活教育”就是希望教师能够灵活设计课堂,给予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学习,从中挖掘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寻找自己的目标、方向,从而唤醒自己内在的力量。学校的多班主任制度也正是为了聚集多元化的班主任管理模式,让学生感受有不同的教育方式甚至沟通方式,给学生在成长路上有机会和空间选择受教育的方式,因为两个班主任的教育思想总有一个是适合学生的成长的,这样才能起到多元培育学生情商的目标,做到灵活教育。
真教育在于参与
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认为,教育除了满足孩子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外,还要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怎样满足这个需求,获得人生的真知?笔者认为唯一的途径就是参与。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孩子从小就喜欢游戏,这就是在“玩”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技能,达到认知社会的目的。可见,教育就是顺应孩子们认知世界的天性,创造实践的机会,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其中,在实践中茁壮成长。在家里,家长要鼓励和安排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这才是对孩子真心的爱、负责任的教育。在学校里,教育活动更加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核心思想,体现“真活教育”的理念。除了让学生多开口说、开口读、动手做、动手练习外,还开设多种校本课程(课外兴趣活动)供学生自由选择,为学生创造参与实践的机会。
马斯洛说∶自我实现,是人的需求中最高层次的需求。孩子在学校最渴望的就是得到老师和学校的肯定,这里的肯定,不仅仅是口头的表扬、物质的奖励,还可以是给孩子参与某些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展示。例如,学校把有限的“每周升旗仪式”中的升旗手,分别赋予取得进步或为学校做出贡献的不同孩子们;把每节课的铃声音乐奖励给“榜样学生”来点播;特设了文化长廊,让每个班的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板报设计;小舞台建设让有才艺的同学有机会展示……通过学校活动和教师的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从中寻找自我,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热爱生活,走上健康快乐的成长之路。
真教育在于磨炼
教育是一个缓慢而跌宕起伏的成长过程,这个过程注定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正如一粒岩缝里的种子,能突破巨石的压迫,长出新芽,缓慢地扎根、挺拔,长成参天大树。其生长过程虽是缓慢的,但生长的力量是巨大的,其生命力更是强大的。
磨炼,甚至是挫折,应该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家长、老师、学校既要接受孩子所经历的磨炼,更要创造机会让孩子经历磨炼,感受磨炼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形成坚强的忍耐毅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敏锐的应变能力、大度包容的适应能力。例如,学校在一年一度的大型“水火箭比赛”、省科技创新大赛、“实中好声音”、魔方大赛、棋王争霸大赛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经历着失败与挫折,感受着成功与愉悦,带给他们的挫败感,成长的是耐挫力,学到的是经验与教训。
总之,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唤醒人的内心,进而促使人成长、成熟。这里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以及家长,同时包含学校管理者及学校本身。因此学校的“真活教育”是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三维理念。从教育目标上看,“真活教育”首先引导学生用真心求真知明真谛,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确立自身的科学发展目标,确定自己的人生活路;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身外的世界,热爱生活,充满活力地干活(学习);引导教师懂得尊重个体成长客观规律,永葆灵活育人方法,重视对课程的灵活设置,变教书型为研究型,教中提高,教中优化。只有让教育回归本真,才能找到教育的真活路。
(作者单位:广东省新兴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