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写:笔尖上的旅行

2016-04-14吴蓓

江苏教育 2016年53期
关键词:行笔收笔书写

吴蓓

书写:笔尖上的旅行

吴蓓

怎样让书法课堂更贴近儿童,让儿童在愉悦中学习书法,在书写中得到书法文化的滋养。本文结合具体的课堂案例从儿童角度出发,谈书法课堂的教育教学应当童味、清简、辽阔。

书写教学;童味;清简;辽阔

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一张柔和的宣纸,一片飘动的白云,一支古朴的毛笔,一砚黑亮的墨汁,满室墨香。每一幅书法都经历了千般磨砺,万种付出。让儿童浸润于“种墨山房”的课堂中,以汉字为伴,穿越悠悠的历史长河,与经典相遇。然而,在我们深知书法教育的意义,耐心、用心指导孩子的书写时,我们也在思考,我们的书法课堂少了什么?我们的书法教学如何才能让儿童看到最美的风景?

一、童味之旅:扶手润字,怀一颗童心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首要核心理念即是“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然而首都师范大学的一位学者关于“小学生书法学习兴趣的现状调查”却显示,对书法课不感兴趣或一般的学生数占比44.1%。想让儿童在书法课堂上学得快乐,学得有兴致,书法课堂必须心怀儿童,有儿童趣味。“扶手润字,日久为妙。盖蒙童无知,与讲笔法,懵然未解。口教不如手教,轻重转折,粗粗具体,方脱手自书。”于是,我们的老师在习惯教学中这样设计:

师:“身法”掌握了,正确了,那么“腕法”呢?

出示“三指执笔,五指并用”的图片,先自己读读执笔步骤,再与同桌互助练习。

指名一组同桌示范。其他学生对照图示点评。教师归纳要点:

(1)大拇指、食指、中指轻握笔杆。

(2)食指与大拇指相对不相碰。拇指在左,食指在右。中指位置低于大拇指。

(3)无名指与小指紧靠中指后面。

师:同学们按照咱们自己梳理归纳的要点练习练习。教师巡视并及时鼓励点评。

师:“三指执笔,五指并用”的方法虽好,其实呀,老师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能帮助你们更灵活地运笔!仔细听老师的口令,看老师的执笔过程(教师示范:“按、压、钩、顶、抵”)

“按”——用拇指指节第一端紧贴笔管内侧,由左向右用力。

“压”——用食指指节末端斜压笔管外侧,由右向左用力。

“钩”——用中指轻轻钩住笔管外侧,由外向内用力。

“顶”——用无名指指甲根部紧顶笔管内侧,由内向外用力。

“抵”——用小指自然靠拢无名指,起辅助作用。

生自己念口令,尝试执笔。

师:无论按照怎样的步骤握笔之后,都需自己检验一下。

(1)出示执笔图,观察、归纳执笔评价规程“指实、掌虚、腕平、管直”:

“指实”——用拇指、食指、中指的每一节指肚实实在在地捏住笔管,抓得稳而用力实。写字时用力,提笔时放松,松紧变化适度。

“掌虚”——指关节外凸,掌心空虚如握卵。这样便于手指伸缩,运笔灵活。

“管直”——执笔写字时尽量保持笔管与纸面垂直,毛笔行笔时随行笔方向不同而摆动,形成中锋行笔,能拉能推,避免平拖死拉,收笔的时候将笔锋调整使笔管成直立状态,接着写下一笔,行笔的过程中允许笔杆倒起。(结合书法家“董其昌”的典故讲)

亚里士多德曾说:“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口头的告诫,传授,有时真是很难让儿童记忆深刻。如上课例,即使是一节写字姿势指导课,教师也着力利用图片、音乐、游戏、同伴互学等方式创设各种情景,让活泼泼的儿童深度参与课堂,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修正,在修正中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样的书法课堂才是儿童的。

二、清简之旅:简简单单,走几个来回

书法是黑白的艺术,是点线的灵动,虚实的照应。毛笔蘸取墨汁在白纸上的演绎留下笔墨痕迹;白纸和笔墨痕迹之间的墨白相互映衬、相互烘托的鲜明对比,在清简中造就了审美视觉的黑白美。这样的奇妙,只有在书写实践中才能体会到。因此书法课堂自然也应清简、归真,让儿童在毛笔书写的实践过程中反复地、充分地“习与悟”。以弯钩“基本写法”教学为例,我们这样设计教学:

1.(1)“弯钩”是怎样写成的?读读课文的“写法提要”,边读边思边书空,疑惑之处标个小问号。(出示:“弯钩”写法提要,附“竖钩”提要)

(2)读懂了什么?(预设:起笔收笔与竖钩相似:逆锋起笔,钩处“稍顿,回锋向左上行笔,边行边提,出锋收笔”)

(3)有疑问吗?(预设:不明白“略向右弯,再向下行笔”究竟怎么写)

2.(1)学书法贵在能生疑,带着疑问,仔细观看书法家刘老师的书写……

(2)看明白了么?(“略向右弯,再向下行笔”,是指“手腕需要带动笔毫的方向,向右偏,轻顿向下。”)

(3)老师写,你们评。【实物投影,师范写】老师写得怎样?注意了什么?(请生评)

3.(1)该你们写啦!(出示毛笔握笔图)首先:

调整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正确执笔:指实、掌虚、腕平、管直。

活动手腕(在纸上顺时针、逆时针画蚊香)。

(2)好,跟随老师的提示写“弯钩”:逆锋起笔,略向右弯,向下行笔,略带弧度。稍顿,回锋,向左上出锋,出钩迅捷。(学生在空白米字格中练写3个。教师巡视、圈点优秀)

(3)【实物投影:呈现优秀、中等各2张】与例字相比写得怎样?(围绕优点、不足,“弯的弧度”“钩的大小形态”展开点评)

(4)就这样,将自己写的弯钩与例字比较,发扬优点,矫正不足,水平定能不断提升!试着再写1个。有进步,可以给自己画个圈。

4.(1)刚才,我们研究了弯钩的基本写法,然而,在不同的字中,弯钩的形态并不相同——打开课本“比较发现”栏目,这些字中的弯钩有什么不同?说给同桌听听。

(2)(呈现“家”“浮”“象”)谁来说?同一个弯钩,在“家”字中饱满,在“浮”字中方正,在“象”字中圆转,这是为什么呢?

“子”的弯钩好似孩子的脊柱,而“家”“象”的弯钩则像走兽拱起的背脊,所以更圆转——汉字是形义结合的,知其义,想其形,书写才能传神。字态也与笔画多少有关,画繁,则柔美;画稀,则方正有力。真有趣!书法的魅力正在于此,读帖时要注意瞻前顾后,观察想象。

以“手子孚”中的弯钩为例,我们这样设计教学:

1.出示PPT:

相同:“弯钩”都不特别弯,左出钩,内沿平。

不同:

手:起笔平落,粗细均匀。

子:顺锋向右,轻起笔,渐渐重。

孚:顺锋向右,笔力均匀,钩稍重。

2.在练习纸的第二竖列描红这三种弯钩,各1遍,注意写出相同与不同。(手子孚)

3.同桌交换互评,在你欣赏的弯钩下画圈。【切换:实物投影展示优秀】

4.(1)含有这三个弯钩的字,书写时又得注意什么呢?(手子孚)

整体:上紧下舒,左伸右缩

(2)每一笔又是怎样书写的?来看书法家刘有林老师的书写过程。

手:短撇平,起笔重;第二横略向左伸,起笔顺落;第三横左伸,直落笔,起笔轻,收笔重。弯钩起笔平落,弯头、弯腰、弯尾,出钩内沿平。

“子”:橫撇,先露锋起笔,向左下按点,翻笔写横似提,轻顿出撇。弯钩不要太弯曲,否则腰部就缺少支撑力。横画较长,起笔左伸。

“孚”:上下结构,爪子头,下部子。短平撇,三点顺着一个方向,起笔略有不同,子的写法与上面相同,橫撇更轻短,起笔要注意。

(3)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要点)

(4)看着要点,试着在练习纸第二、三竖列写写“手、子、孚”。各写两遍。(巡视发现优秀)

(5)师生共评:(点评围绕“弯钩写得怎么样?”“字形把握怎样?”)

(6)再写一个,老师给进步的同学盖“进步章”。

学习“单人旁”的书写,我们这样设计教学:

1.同学们,“单人旁”就像一个善解人意的小朋友,如果你们能说出它的特点,它就会感到你们是一位信得过的知心朋友。

2.课件出示“单人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它是由哪两个笔画组成的。

3.复习“斜撇”“垂露竖”的写法。师生一起书写,教师口述要领:确定位置写“斜撇”,逆锋起笔后调整笔锋向左下行笔,渐行渐轻,行至撇尖收笔。“垂露竖”逆锋起笔后中锋向下行笔,至笔画末端略一提按,回锋收笔。

4.想一想:这两个笔画组合在一起时,书写需要注意什么?(撇画斜直,竖在撇中起笔;笔画之间的呼应)

5.刚刚我们通过观察,了解了“单人旁”的书写和用笔,就叫读帖。

读帖与习字,就是学书的方法。所谓读帖,并非出声去读,而是“观”之意。即在临帖之余,或临帖之前,详观和揣摩帖中字的点画、用笔、结体和神韵等,将它们观之入眼,铭记于心,然后去临习。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始终引导儿童读帖,在读中对比,既读“同”也读“异”;在读中思考,既读懂是什么,还思考为什么;在读中实践,既有跟着老师的书空练习,也有儿童白纸黑字的书写实践。读读想想,想想写写,写写再想想,想想再写写。书法的课堂就是让儿童在读帖与习字中走几个来回,反反复复,简简单单。

三、辽阔之旅:开阔眼界,得文化滋养。

陈寅恪这样说:“每一个(中国)文字都是一部文化历史。”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用毛笔书写汉字,便产生了书法。我们的义务教育书法教材《书法练习指导》中涉猎了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图文并茂的书家故事,天南地北的名胜书迹。以三至六年级毛笔教材为例,每一册的书法文化部分都包含“书家故事、碑帖欣赏、书体演变、书法知识、名胜书迹、文房四宝”等内容,展示了中国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个单元还编写了“写字游戏课”或“学习与运用”。因此书法课堂还应是辽阔的,所以我们的书法课还应充分运用教材,带领儿童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体验、探究、书写,让书法课堂中的“书法文化”厚重典雅起来,儿童在书法课堂中不知不觉感受到中国书法丰富的内涵:

1.出示《洛神赋》碑帖,引导学生欣赏。

普及知识:所谓小楷,即楷书小字。

《洛神赋》,乃三国时期曹植为洛神创作的名篇(洛神就是宓妃,宓妃原是伏羲氏的女儿,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来到洛阳。民间有洛神的传说。)。

《洛神赋十三行》,是王献之的小楷作品,仅存十三行,真迹已不复存在。该帖笔画圆润饱满,字形宽博,结体匀称,姿态雍容,神采飞扬,被后人誉为“小楷之极则”。

2.欣赏碑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整体感知气韵。从整体上感悟《洛神赋》气韵之高妙、结体之雍容潇洒、章法之错落有致,因其残缺而弥足珍贵。

(2)行款解析布局。引领学生聚焦碑帖的具体竖行,引领学生感受结字的大小错落,灵活多变,而又不显突兀的特点。

(3)举字精读特点。通过举出例字进行细致解读的方式,引领学生感受碑帖用笔圆润,纵横舒展,方圆变化,灵动飘逸,笔力雄健,笔画挺拔的特点。

3.播放赏析视频。

4.课堂总结。

俗话说,书无百日功,只要同学们勤学苦练,持之以恒,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

源远流长的书法文化不是一两幅作品就能诠释的,教师对于书法文化的研究与热爱就像是磁力吸引着儿童的探索和品味。教师结合书法教材,在课堂上进行拓展,或对汉字的字源寻根,或欣赏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或讲一个书法家的故事,运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方式创设情景,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文化浸润。

书法课堂,犹如一场旅行,我们和学生一起经历一场与汉字的美妙相遇,用一笔一画勾勒意境,在黑白方寸之间感受韵味,这场旅行是童味的,清简的,辽阔的……

J292.1

B

1005-6009(2016)48-0054-03

吴蓓,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小学(南京,210009)教研组长,高级教师,南京市玄武区语文学科教学带头人,南京市玄武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猜你喜欢

行笔收笔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硬笔书法运笔技巧(中)
硬笔书法运笔技巧(下)
第二讲 基本笔画写法
用什么书写呢?
收笔笔法势和收笔笔法分析研究
软硬兼施(二)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王羲之《兰亭序》与赵佶《千字文》笔法之比较
《蜀素帖》单字选析(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