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墨韵浸润儿童的心灵——南京市中央路小学“汉字魔方”课程的创意建构
2016-04-14林虹
林虹
让墨韵浸润儿童的心灵——南京市中央路小学“汉字魔方”课程的创意建构
林虹
中央路小学在学校“种子的课程”大课程系统框架之下,精心设计了“汉字魔方”课程,给予“小种子”“小秧苗”中华传统文化的给养。课程从专业的、微观的、实证的层面,探寻了既符合汉字书写规律,又贴合儿童认知规律的书法教学微策略,开创了书法教学新品质;通过“书法环境浸润”“书写能力培育”“汉字文化探究”“书法潜能发展”四种路径,构建了儿童课程的独特范式,创生了“浸润、嵌入、活动、适配”等汉字魔方子课程实施策略,滋养学生的心灵。
汉字魔方课程;模型;策略
南京市中央路小学创建于1947年,位于明城墙下玄武湖畔,百子亭民国文化历史风貌区的一隅,校园面积不大,却很雅致,弥漫着墨韵书香气息,学校以小班化教育、汉字探究、书法教育等特色享誉省市区。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学在中央,稚子大成”,意在将每一个孩子都当作一颗珍贵而独特的种子,基于种子不同的生长需求,创造适性的成长环境,融合多元的成长资源,建设“种子的课程”,通过种子成长的园地——“四园三径”课程模块,培育“健康、关怀、智慧、尚美”中国儿童。那么,如何才能培育“有中国印记的”儿童?唯有诵经典,书雅言,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于是,我们在学校“种子的课程”大课程系统框架之下,精心设计了“汉字魔方”课程,给予“小种子”“小秧苗”中华传统文化的给养。
“汉字魔方”课程,是从我校“适性、融和”的办学理念出发,在学校“种子的课程”环境中,以书法教育为切入点,立足“小视角”,开拓“大视野”,围绕“墨韵”二字,由点及面,由单一到多元,深广并举,创意设计的汉字、书法课程。我们从微观的、实证的专业层面,探寻了既符合汉字书写规律,又贴合儿童认知规律的书法教学微策略,开创了书法教学新风格;通过“书法环境浸润”“书写能力培育”“汉字文化探究”“书法潜能发展”四种路径,构建了儿童课程的独特范式,创生了“浸润、嵌入、活动、适配”等汉字魔方子课程实施策略,滋养了学生的心灵。
一、制定了“汉字魔方”课程目标
立足墨韵教育、儿童文化以及“每一个成长的需要”,审视汉字魔方课程,我们首先制定本课程的总目标:四维构建汉字魔方课程,让每一个儿童沉浸在墨韵芬芳的“汉字乐园”中,在书写、探究汉字的同时,形成儒雅墨韵气质,具备良好写字素养,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合作、探究意识与能力,使个体蕴藏的艺术潜能获得发展。
二、创建了“汉字魔方”课程模型
汉字魔方课程在“墨韵教育、儿童文化、发展每一个”课程理念的驱动下,以“书法教育”向四极辐射,通过“墨韵环境浸润”“书写能力培育”“汉字文化探究”“书法潜能发展”四条路径,形成饶有趣味的儿童课程文化;创建了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嵌入式课程,基于主题探究的活动型课程,基于学生个体潜能发展需求的适配型课程,基于校本环境资源的浸润型课程,构成了汉字魔方课程的四大模块:
模块一:浸润型课程——“字趣环境”。模块二:嵌入型课程——“种墨山房”。模块三:活动型课程——“玩转汉字”。模块四:适配型课程——“书画印社”。
三、创生了“汉字魔方”课程实施策略
【策略一】浸润——“字趣环境”课程,滋养儿童的儒雅气质。
“浸润”,有潜移默化的意涵。环境课程,正是基于校本文化资源的浸润型课程。目的在于滋养儿童的心灵,培育具有儒雅墨韵气质的人。因此,我们刻意营造无处不书香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成为一本打开的“经典”。
青砖墙上古雅的木纹评比栏中,“小秧苗能量大”“自能”刻印映入眼帘。其上“好、优、佳、妙”一个个活字,集历代书法名家的字体,以“篆隶楷行”四体生动呈现,这些字,每个都不同,每个都好看……流淌出中华书法的雅趣。南楼的“街区文化记忆”,静静诉说着学校所在的街区,寻常巷陌,徐悲鸿、傅抱石、林散之、萧娴等数十位名人曾住过的幢幢旧式小楼里长长短短的记忆,大大小小的惊奇。徜徉在“大师学堂”中,欣赏着林散之、萧娴、徐悲鸿、傅抱石等大师的作品,观赏着央小的“小秧苗”们用各种方式创意临习大师作品,孩子们或吟诵一二,或细细描摹,不觉沉醉其间;校园一隅的练字黑板,教师每周在其上书写古诗,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我们的小校园里,中华书法无处不在。润物无声、博大精深的经典文化,混合着墨韵书香的气息,让每一个师生浸润其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神韵。校园,真正成了孩子们触摸“经典”,学习“经典”的大书……
【策略二】嵌入——“种墨山房”课程,培育儿童的汉字书写认读能力。
“嵌入”,有结合、融入的意涵。“种墨山房”课程,是基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嵌入式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写字教学要求的校本化实施,目的在于让儿童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书写能力。“种墨山房”课程的时间如下:
每天语文课进行10分钟“随课文习字”;每天下午安排一节15分钟的“习字微课”;每周各班均安排一节“书法校本课”。每周,全校一至六年级均利用国家课程方案中的校本课时,开设一节书法课进行专门的书法教学:低年级,使用《书法练习指导》教材学习硬笔书法,由语文教师担任教学工作;三至六年级,使用《书法练习指导》义务教育课本学习毛笔书法,兼顾硬笔训练,由专职书法教师与语文教师共同教学,一课双师合作教学,有利于对学生个别化指导。
如何让书法教学高效起来?如何才能真正用好教材,做到“让每一个孩子写好汉字”?教师们在研究中逐渐形成如下共识:
1.良好书写习惯:写好汉字的第一步。
追溯历史,古今写字教育皆重习惯培育。崔学古在《幼训》中这样说道:“扶手润字,日久为妙。盖蒙童无知,与讲笔法,懵然未解。口教不如手教,轻重转折,粗粗具体,方脱手自书。”明清蒙师还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执笔、运笔的小窍门,提出“缝一小布团,令握手中,掌虚腕活”这样的妙招,帮助儿童形成“掌虚腕活”的执笔姿势,认为唯有形成了正确的姿势,学生将来才能灵活地运腕、书写。培育良好书写习惯,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教师应根据儿童善模仿、可塑性强的特点,通过示范、体验、督促、激励等适切的方式,正向引导与持续要求相结合,帮助学生从模仿走向习惯,让习惯成为自然。
2.随课文写字指导:聚零为整的“练功坊”。
“课标”提出:“为落实写字教学的要求,要在每天的语文教学中安排十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同时还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如此随文指导,聚零为整,每天练习,学生的写字基本功必定会扎实起来。然而,十分钟的时间短暂,如何有效开展随课文写字教学活动呢?教师们的策略如下:
(1)随文习字,分类指导
语文教材中的生字,分散在各册教材中,在每个单元的“练习”中,也编排了“写字有方”的教学板块,对于笔画、结构进行分类梳理、巩固。教师在备课时也可随课文就每课难写的生字精心设计,注意与年段目标结合,将笔画、间架、行款、习惯的练习渗透于每课教学中分类指导。
(2)趣味析字,精讲多练
指导写字时还应注意“趣味析字、精讲多练”。教师借助生活情境、趣味口诀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笔画要领、间架结构分布,以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让学生的汉字书写在幸福愉悦的学习过程中渐渐“入体”。
如“亅”,竖钩稳,身子直,脚儿翘。“乙”,小天鹅,水中游,横折弯钩藏里头。“鸟”字,鸟头小小,鸟背宽宽,鸟爪弯弯。“水”字,竖钩似岩壁,挺拔有力;撇捺像流水,舒展柔美。教师还应带着学生一起寻找规律,如写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上下紧凑,中心对正”。左右结构的字得注意“左右谦让,中间穿插”;左右部件相同的字,如“从”“林”“朋”,就得注意“左右相同,右边略大”。
久而久之,再遇到类似结构的字,学生就能独立观察比较并发现规律了。
(3)自主观察,及时矫正
在每天十分钟的随课文写字教学中,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字形,运用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组际互评的方式促使每一个学生自我比较,自我矫正,归纳写好字的要领。教师可挑选作品让学生当场进行点评,同桌互评,自我圈点评价等,在“悦纳”“欣赏”的多元评价中,树立学生的信心,增强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以评促学。
3.“写字有方”主题训练:循序渐进的“写字场”。
如果说,培育良好写字习惯是写好汉字的前提,每天十分钟随课文写字训练是关键,那么单元练习中有主题的“写字有方”,则是学生提升书写水平的“练兵场”“写字场”。如何能让主题写字教学充满无穷的吸引力,成为儿童写字的“场”呢?教师需注意以下三点:
(1)拾级而上
“课标”写字教学的各学段目标及内容是由易到难,逐级提升的。因此,教师在写字课教学中,应注意针对微主题“拾级而上”,力求循序渐进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准确定位目标,系统解决汉字书写问题。
(2)发现规律
脑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书写汉字时,由于汉字为方块字,许多字的区别在于笔画的位置和长短,有特定的整体构型,字形远比线条形的拼音文字复杂,更具几何意义。正是由于右半球尤其是后顶叶皮质在几何和视空间分析、复杂和隐匿图形的探测和回忆方面占优势,所以更多地参与汉字的认知。汉字的书写是双脑协同的过程,右半球在汉字的书写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我们的教学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字境创设——形态初识——探讨写法——阶梯练习”,先通过观察与字源相关的画面、情境等“外显的学习方式”,引起儿童对汉字字形的注意、观察与联想,从而促进儿童在认识字源的基础上,轻松愉悦地读懂“字形”;再通过归类学习,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地发现汉字的结字规律等“内隐的学习方式”,从而启发儿童观察、思考、归纳,在大脑中自主建构书写方法。
(3)无痕教育
教师良好的书写示范就是潜移默化的无痕教育,想让学生写好汉字,教师得先写好汉字。
其一,学生的认知特性使然。脑科学与认知心理学研究证明,小学生的学习既包括集中注意,又包括边缘感知,写字亦是如此。因此在学习写字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身处的“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作出微妙反应,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情绪,此时教师的精美范字,则利于触发学生的模仿动机,激发学生尝试、挑战的兴趣。
其二,教师具备良好的书写素养,才能正确指导学生。汉字书写也是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的,唯有教师先练好“三笔字”(硬笔、毛笔、粉笔),了解中国书法文化,掌握汉字书写规律,提升汉字书写素养,才能在运用各种书写基本技法过程中,真切体会,把握要领,更准确地指导书写,更好地示范引领学生。
【策略三】活动——“玩转汉字”课程,发展儿童合作探究汉字的能力。
活动,是通过新奇有趣的项目,驱动每一个儿童参与课堂“探险”,主动发展。玩转汉字,正是基于合作学习的语文书法综合活动课程,目的在于培育对汉字文化的兴趣,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学校运用《玩转汉字》主题探究课程教材,围绕“汉字”学习,进行9大板块、36课主题开展活动,引领学生探究汉字的文化,习得研究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合作探究。
此外,学校还精心设计,通过兼具多元与创意的“汉字文化节”系列活动,展示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厚重底蕴:“成语大爆炸”,每周三点燃母语学习的热情;“汉字欢乐谷”,每间教室都是汉字游乐室,校园变成了汉字的山谷;“书法大讲堂”,硬笔、毛笔大课堂,让孩子发现写字的乐趣,认识到写好汉字并不难;“小秧苗戏剧节”,诵读演绎孩子们的精彩;“玩转汉字课”,让汉字飞起来;“种子节,寻访植物王国的汉字”,追踪到与植物有关的汉字的本源;“童诗我来创,童诗我来书”,用最美的汉字书写自己创作的童诗;“小秧苗学大师”,百子亭街区文化记忆植入校园,孩子们成了小小林散之、萧娴;“汉字我来创”,书法漫画创作、蛋壳上刻字,孩子们的创意都被点燃了……在形式多样、创意无限的汉字文化节活动中,孩子们跟着汉字天南海北、天马行空,汉字的伟大、汉字的优美、汉字的智慧、汉字的自信融入大家的心田,老师与孩子们深深地体会到中国汉字的丰富内涵: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根。
【策略四】适配——“书画陶艺”课程,适性发展学生的书法艺术潜能。
“适配”是适性、匹配的意思。“书、画、印”潜能发展课程,是基于自主多元需求的适配型课程,目的在于帮助有潜质的儿童发展优势。我们每周三、五分别开设“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儿童水墨画”“篆刻”等潜能发展课程,邀请了国画研究院的篆刻师、书法家、画家,协助本校教师对学有余力、兴趣浓厚的孩子,进行书法艺术潜能的开发。学校还结合所在区域——百子亭民国文化街区,拥有徐悲鸿、傅抱石、林散之、萧娴等众多文化名人故居的特点,开辟了“大师学堂”,师生共同创编了《小秧苗学大师》艺术学本,让中央路小学的“小种子”“小秧苗”们创意临习徐悲鸿、傅抱石、林散之、萧娴等大师的作品。
从对书法教育重视到逐渐形成别具一格的“汉字魔方”特色课程,一路走来,我们的教师、学生在芬芳墨韵之中成长,不仅每个孩子都写得漂亮的好字,而且在创新能力、素养方面获得提升,每学期都有近百名学生在全国少儿书法大赛、科技、音乐艺术等竞赛中获奖,多名学生在江苏省教育厅语言文字应用处、南京市教育局语用处组织举办的“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获奖。
学校办学的品质也获得整体提升,学校被评为“江苏省书法教育特色学校”。2015年学校承办了“南京市首届汉字文化节”活动,学校书法文化及师生的现场展示获得盛赞。一年来接待了广东、山东、安徽、福建……多个地区学校参观访学。媒体对学校的书法教育特色也多次报道。2015年,江苏教育频道连续拍摄林虹校长的“硬笔书法大课堂”,滚动播放。
学校教师也在书法教育研究过程中获得提升,教师们共同致力于书法课程建构及教学策略研究,撰写的《微问题研究,破解写字教学低效难题》等多篇论文在《人民教育》《上海教育科研》《江苏教育》《南京教育》《南京教师》《南京教研》)等刊物发表。多位教师有幸参与了通过教育部评审的苏少版书法教材《小学书法练习指导》的编写以及配套教参教学、光盘录像课拍摄。林虹校长领衔创意设计与实施“小学语文墨韵课程”荣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玩转汉字》校本课程获第一届“全国‘真爱梦想杯’校本课程设计大赛一等奖”。
J292.1
B
1005-6009(2016)48-0047-04
林虹,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小学(江苏南京,210009)校长,高级教师,南京市陶行知奖获得者,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义务教育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教材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