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小学硬笔习字》学写字
2016-04-14姜露萍
姜露萍
跟《小学硬笔习字》学写字
姜露萍
《小学硬笔习字》每学期都会随着教科书一起发到学生手里,教材与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配套。虽是与语文教材配套,但她并不是语文教材的附属品。细究这本习字册会发现她处处独运匠心,不仅是最好的配套教材,更可以作为独立练字的字帖使用。如何发挥她的最大价值,让她为孩子们书法水平的提高起到最大化作用呢?本文就《小学硬笔习字》的使用做了一些实践和探讨。
习字册;习字指导;贯通语文
苏轼在《论书》中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此谓“字如其人”。小学阶段基础教育中将写好字列入大纲要求,写好字不管对于语文教学的帮助,还是个人修养的提高,其意义都是毋庸置疑的。在苏教版教材中,一本薄薄的《小学硬笔习字》每学期都会随着教科书一起发到学生手里,教材与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配套。淡雅的封面,充实的内容,漂亮的书法范例,彰显出《小学硬笔习字》眉清目秀、端庄风雅的气质。用好这本习字册将给习字教学带来不一样的成效。
一、不为补白展独特魅力——习字册的作用和意义
《小学硬笔习字》虽是与语文教材配套,但她并不是语文教材的附属品。细究这本习字册,会发现她处处独运匠心,不仅是最好的配套教材,更可以作为独立练字的字帖使用。习字册的编排模式以课为单元,内容有字、词、句、段,由描红到书写,层层递进。字是放在田字格中进行描红和书写的;词是放在方格中进行的;句子则放在横格中进行。单个字的书写,从描红,到仿影,再到临写,整体而言,从田字格到方格再到行,由严谨的格到整个行的书写。一本习字册把握了每一次从帮、扶到放的过程,展现习字规律和学生的书写过程。习字册的最后一个部分是“写几个你最满意的字”,与其说是写字,倒不如说是给学生一次小小的展示机会,把自己写得不错的字展示一下。
除上述内容以外,习字册在《使用说明》中对于编写意图、使用方法、开展活动这几方面都有介绍。如380个常用汉字,被逐个分解到了十二册的习字册中,作为揭示书写要诀的范字,习字册的编写具有系统性;每课两个字的具体指导,是与每课生字有机结合的,如五年级下册第4课描红书写的字中有“瓣”,习字册中特别指出“左中右靠近不分家”,对难把握的字的书写进行了分析;“训练的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次完成”,不要形式单一地使用习字册。
二、循序渐进显学习规律——使用习字册的方法和要义
1.不可忽略的“外衣”。
习字册的“外衣”包括封底和封面以及它的内页。仔细观察习字册封面,每一册上编者都安排了一位相应年级段的小学生的写字姿势图。古人云:“凡学书者,先学执笔。”执笔方法正确与否,关系到笔的控制能力,运笔的灵活性,书写的速度,乃至直接影响书写的效果。在写字课上,笔者让学生观察习字册封面,注意封面人物的姿势,从形象上感受写字姿势的美,进而告诉他们正确坐姿对写字以及健康的重要意义。每次写字前,笔者都让学生参照习字册封面的图示,在头脑中留下直观的形象,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每一本习字册封底都附上了一幅名家名作,如一上册的王羲之小楷《黄庭经》以及作者王羲之的相关介绍;一下册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另附王献之介绍;六下册王宠《谢康乐诗》扇面以及王宠介绍……在教学中,笔者结合封底,搜集大量历代书法家作品及故事与学生分享。比如,从书法风格上看,苏轼丰腴跌宕,天真烂漫;黄庭坚纵横拗崛,昂藏郁拔;米芾俊迈豪放,沉着痛快。他们都善学古人又富于创新精神,书风自成一格,时人推崇备至。再加上历代书家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这些精美的书法作品背后,凝聚着书家的心血与德厚人格。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不仅对中国汉字书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人格认知方面也有感悟,提升了学生审美意趣。
封面的内页还有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以及写字相关事项的指导:如二下册的《描红仿影是练字的好方法》用图片展示描红的规律和要求,介绍“描红”“仿影”的概念。内容既适合初级学字的学生学习,又符合二年级学段学生的认知方式。
2.不可错过的例字讲解。
习字册在每一课都有例字的介绍,展示了汉字书写的一些基本规律。
(1)由易到难,尊重规律。中低年级,每一课会有两个范字指导,老师可以带着学生边说口诀边动笔,习得汉字之形,更得汉字之神。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要指导学生掌握笔画书写顺序,如,先横后竖:“干”“下”;先撇后捺:“人”“天”;从上到下:“旦”“三”;从左到右:“说”“你”;先外后内:“月、间”;先内后外:“还”“连”;先里头后封口:“国”“回”;先中间后两边:“小”“永”。笔画要疏密有致,上紧而下松等。到了高年级,每课会挑选本课较难书写的一个字加以强调,书写规则基本是以巩固复习为主。
(2)间架结构,注重美感。在指导写字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是必不可少的。常见的结构有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等。在习字册中,编者也注意到归类识字,总结、标识出不同结构的字中笔画的写法规律。同一个笔画或偏旁运笔的轻、重、快、慢,线条的粗、细、曲、直,结构的疏、密都不同。教材里面有一些写法的要求,诸如避让、宽窄、变化、呼应等等,这在习字册中也明显反映出来。如,一下册的《三个小伙伴》中“没”字指导书写口诀——“左边三画有呼应,右部上紧下舒展。”;四下册的“严”字书写口诀——“竖画短,上部紧,横有长短撇飘逸。”;三下册的《赶海》“来”字书写口诀“——上部收紧点呼应,撇捺如裙不落地”。将这些朗朗上口的习字口诀储存进脑海,以便在以后习字中养成习惯,学生若遇到类似情况便会自然而然地注意要领。
3.不容忽视的临摹、描红。
习字册中每课的第一项练习,由一个描红、一个仿影和两个临写构成。现实教学中,学生的描红、仿影很少能写到位。描仿是学生写字入门的重要环节,若重视程度不够,即使学生临写时认认真真,也很难改变自己的字“体”。为提高写字教学质量,可以增加难度,先让学生充分临帖、读帖,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字与范字的差别,养成经常临帖、读帖的好习惯。比如,常有学生将笔画较多的字写出下格线,教师只需拿范字与学生的字两相对照,学生定能思而得之:笔画要疏密有致,要上紧而下松。
三、语文在“字”练字在“习”——让“字”与“习”融会贯通
1.“实”用习字册。
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收来的习字册总体而言让人失望,尽管教师在学生书写的时候一再强调书写要认真,结果却是大失所望。学生描红根本没有描在红上,只是简单地完成任务而已;方格中的词语书写凌乱不堪,甚至还有涂改后写在旁边的现象;写几个满意的字,学生变成了随意写半句话,完全没有章法可言。如此,教师们不禁反思:习字册到底是做什么用的?习字册不能作为一项摆设更不能成为任务,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把习字册用“实”,学生学习中更要把习字册写“实”。
现在学校单独开辟了写字课,学生有了充裕的时间来练习写字。然而,练字不能贪多,贪多则会导致学生应付性地完成老师的任务,写字的质量会大大降低。每节课练三两个字,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能自我观察、比较、书写,较好地完成任务。
2.“巧”用习字册。
除了每周一节书法课之外,我们每天还会有中午15分钟的习字时间,这个时候笔者会播放一些轻柔的古典音乐,与学生一起享受艺术之美。执一支笔在纸上漫舞,是一种享受,一种熏陶,一种潜移默化的提高。习字册中还有一些扇面、竖款等多样练笔形式,有“比一比”“拓展训练”等内容可以作为学生展示的载体,这些内容可以增加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语文教学融会贯通。巧用习字册,学生一定会学得充实,学得开心。
作为书法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指导者和领路人,更多的应该是一个坐在旁边鼓掌叫好的人,为学生进步、为学生把握住了某一个笔画,为学生注意到了行款的排布而高兴而欣慰。我们的参与更是思索,是甄别,是轻轻地拍一下学生的后背,是拿过学生手中的笔认真地示范笔画……
J292.1
B
1005-6009(2016)48-0066-02
姜露萍,淮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长征校区(江苏淮安,223001)教师,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