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校教师:要“补短”更要“扬长”

2016-04-14刘景忠

江苏教育 2016年29期
关键词:教书育人职校教师队伍

刘景忠

职校教师:要“补短”更要“扬长”

刘景忠

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生态

近年来,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围绕职校教师队伍建设,从上到下实施了多项举措,如组织职业学校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参加各类竞赛,要求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鼓励教师多出科研成果……所有这些举措,无不是为了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政府还调整了职称评审的政策,彰显了政府对职校教师的特殊关怀。但笔者发现,无论政府对职校教师出台什么政策,职校教师这一群体都非常安静,给什么接受什么,要求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种安静意味着什么?是一种被驯服的姿态?还是一种无声的抗争?前者是可悲的,而后者是可怕的。先说前者,职校教师群体应该是属于知识分子行列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知识分子的特征,这个特征一旦失去,还能指望职校教师培养出具有独立精神的学生吗?再说后者,“无声的抗争”消解着一切“外来”的力量和要求。所谓消解是指,看起来什么都做了,其实什么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对此,笔者经常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教师为什么要参加技能大赛?有没有必要要求每个教师都参加技能大赛?如果要看教师是否有足够的“技能”,是否满足教学需要,只要看看学生有没有学到真正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就可以了。难道非要和同行进行一番厮杀才能证明这种能力确实存在吗?各个行业常常进行一些“比武练兵”式活动,这显然是有意义的。但如果“比武练兵”不仅被制度化而且要求人人参加,是不是违背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教师的精力应该用在何处?稍有常识的人都会回答:教书育人。但据笔者观察,现在职校教师群体因为教书育人叫苦叫累的几乎没有,倒是教书育人以外的事情让职校教师叫苦不迭。比如各类教学评比,本来教学评比活动的开展是为了进行教学研究,进而向课堂教学回归。但在实际操作中,教研的意味少了,为赛而赛的竞争多了。当竞争渗透到教书育人领域的时候,我们也就与教育渐行渐远了。

教育信息化重要不重要?毋庸置疑,当然非常重要。处在信息化的时代中,教育岂能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教师岂能依然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几页讲稿?然而教育信息化无论怎样发展、怎样实施,不是都应该为教育、为育人服务吗?笔者感到,目前实施的教育信息化颇有疾风暴雨式地大搞群众运动的嫌疑。慕课、翻转课堂、微课、数字化资源……所有这些都可以尝试,都应该探索,取得成功、看到成效后都应该及时推广,但决不能把教育信息化变成“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的“政令”。因为一旦成了“政令”,尝试、探索就变成了强制、强推。当绝大多数职校教师都被裹挟其中的时候,个别教师的认真思考、理性应对、逐步实施、考量效果反倒成了少数派、被动派、落后派。

教师对学生应该包容、宽容,应该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模式健康成长。同样,教育大环境对教师也应该如此。事实上,职校教师的确具备“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自然条件:有的教师擅长表达,课堂教学效果突出;有的教师擅长写论文、做课题,科研成果丰富;有的教师擅长动手实践,带出一批高徒;有的教师擅长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深受学生爱戴……这种现象正是职校教师的正态分布。期望教师成为全能选手,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作为教师个人,自然应该扬长补短;但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该清醒地看到,教师的“扬长”比“补短”更重要。因为每位教师各有所长,是良好的教育生态不可或缺的。换言之,每位教师各显其能、各展其长、各具特点,正是良好教育生态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G715

C

1005-6009(2016)29-0038-01

猜你喜欢

教书育人职校教师队伍
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丁德馨
教书育人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篆刻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