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顶岗实习乱象何时休

2016-04-14何文明

江苏教育 2016年29期
关键词:对口顶岗校企

何文明

顶岗实习乱象何时休

何文明

职业教育;顶岗实习;跟岗实习

4月12日齐鲁网报道,在山东省临沂市众泰汽车实习的临沂某技师学院学生反映,他们每天都要工作十二三个小时,加班不给加班费,甚至连周末都没有休息。年仅十六七岁的学生在工厂里每天都要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不但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而且违反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关于“不得安排学生每天顶岗实习超过8小时”的规定。律师也表示:“到企业去实习,形成的不是一种正常的劳动关系。学生所从事的也不是一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安排学生加班的话,就侵犯了学生正常休息的时间和权利。”

顶岗实习是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一种特殊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已经成为职业院校的一种基本教学制度,在培养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密切校企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职业教育中问题最多的也是顶岗实习。如上面提到的某职校将学生送到汽修厂免费超负荷工作,学生沦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这些已远远超过了教育实习的范畴,给学生造成了身心伤害,也败坏了职业教育的形象。

顶岗实习是学校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实习岗位与专业对口是顶岗实习的基本要求。但是,《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40.3%的受访者表示实习专业不对口,54.3%的受访者认为没有真正锻炼技能获取经验。也就是说,超过三分之一的顶岗实习实际上学用不一致,有的甚至在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和技术含量的流水线上打工。可见,顶岗实习作为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的延伸设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顶岗实习名不副实,甚至乱象丛生,既有学校办学思想存在偏差的原因,也有主管部门监管力度不足的因素,更有顶岗实习制度本身设计的缺陷。

要真正解决顶岗实习的问题,让专业实习回归育人本质,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顶岗实习制度。现有顶岗实习制度是假设所有学生都可以在专业对口岗位顶岗实习,实习内容是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并且实习单位能安排好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实习。事实上,这是一种理想化的设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实现。首先,企业要有足够的专业对口岗位。目前很多学校并不是按照企业岗位人才实际需求数量来招生的,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并不对称,因此企业很难有满足全部学生顶岗实习的专业实习岗位。既然企业不能提供足够的对口岗位顶岗,而学校又规定学生第三学年必须顶岗实习,出现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现有的顶岗实习更多的是借鉴德国经验,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毕竟不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要求学生先找到企业签订招工合同,然后再到职业学校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因此他们在企业的学习和实习是完全可以做到对口的。其次,学生实习不能影响企业生产。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希望员工一上岗就能熟练操作机器,能够生产合格产品。然而,操作技术的娴熟往往不是在学校几节实训课就可形成的,因此很多技术岗位并不适合顶岗实习的学生,企业只好将其安排到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岗位从事简单的劳动,所谓的专业对口当然也就无法保证。可见,顶岗实习出现的问题不完全是管理问题,还有顶岗实习本身存在的问题。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建议重新定位职业教育实习,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实习制度,让职业教育实习回归育人本质。

一、改“顶岗实习”为“跟岗实习”。严格来说,顶岗不等于实习,顶岗是学生独立顶替岗位工作。一般来说,没有一定实践经验是很难直接胜任顶岗工作的,除非在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流水线上打工。学生顶岗时,企业很少会派师傅手把手地教或是一对一地指导。跟岗实习是到对口岗位跟指定的师傅学习,一般是先见习,了解和熟悉基本规范和技术流程后,在师傅指导下在岗位上照着技术标准去做。见习和实习可以分两个阶段先后进行,也可以同期依次实施。见习的目的是认知,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岗位实践练习操作技能。无论见习还是实习,跟岗实习全程均有师傅指导,应该说这是现代学徒制的一种新形式。根据岗位特点和师傅条件,可以一个师傅指导一个实习生,也可以一个师傅指导多名学生,在上岗实习环节几名实习生可以轮流实践,颇有点类似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师范院校学生实习。顶岗更多的是工作,跟岗更多的是学习。顶岗因为企业对口岗位数量不足,容易出现“学生工”现象。跟岗可以紧密结合专业学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缩短实习时间。现在中职学校统一规定最后一年顶岗实习也是不科学的。首先,如上面所说,顶岗实习一年很多时候是让学生沦为“学生工”,实习成了提前就业,教学与实习脱节,并没有实现实习育人的目标。其次,不同专业对文化和专业理论基础的要求也不同。如文科类和商科类专业需要夯实文化和专业理论基础,用一年时间顶岗实习,导致的结果往往是理论基础没打好,实习也没起到巩固和提高作用。显然,不分专业一刀切地规定一年时间顶岗实习并不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第三,专业技术主要在学校学习,专业技能主要靠反复训练才能形成。其实,很多专业的技能寄希望在学校理论课后的几次实训中掌握是不现实的,期望在企业短暂的实习形成熟练技能也是不可能的,熟练的技巧应该是在今后工作实践中反复练习才能形成。中职学生是未成年人,中职教育是高中阶段的基础职业教育,打好文化基础、专业基础、技能基础才是最重要的,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中职教育实习时间应该缩短到半个学期,具体时长,不同专业应有不同要求,特别是“顶岗实习”改“跟岗实习”后,更应缩短实习时间,把熟练技能形成放在就业后的岗位实践中去实现。江苏省在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上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将顶岗实习时间缩短为半年,值得借鉴。

三、加大实习投入力度。这里有两个含义,一是加大对职业学校的实习投入力度,保证学校安排实习的必要经费。二是加大对接收实习生的企业投入力度,保证企业指导实习生实习的经费。目前我国对前者支持力度较大,如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中央、省、市专项经费扶持,第三学年学生不在校仍可享受免费政策,等等,而对接收实习生企业的直接投入几乎没有,因此校企合作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也很正常。建议国家首先为能承担跟岗实习的企业进行资质认定,然后对这些具备资质的、接收跟岗实习生的企业实行按人头下拨经费、减免税收等支持政策,建立起“政府主导、校企主体”的校企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突破校企合作成为浅层次的“就业合作”的瓶颈。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G717

C

1005-6009(2016)29-0035-02

猜你喜欢

对口顶岗校企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对口帮扶这一年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对口支援的6篇“代表作”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