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全学生的同时成全自己
2016-04-14齐学红
齐学红
点评
在成全学生的同时成全自己
齐学红
班主任;个性;人生价值
在我从事班主任研究的十多年时间里,我接触过很多一线班主任,但像陈宇老师这样有思想、有智慧、有个性的班主任却不多见。与陈宇老师相识,得益于吴虹校长的大力举荐,这次相遇,把我带进了他的博客世界,一发不可收拾。之后便是一起编书、举办“随园夜话”班主任沙龙,转眼已经八个年头过去了。我想,因阅读博客而与陈宇老师相识的人一定不计其数,但能够十年如一日,坚持写博客的人不多;熟悉陈宇老师的人会被他“另类”的个性所吸引,但对个性背后的东西思考并不多。其实,人人都有个性,但成为一名个性班主任却不容易。因为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下,在当下学校教育日益精细化的管理体制下,做一个有个性的教师、有个性的班主任谈何容易!况且人们对班主任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认识还不够,普遍认为只要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看着学生不出事即万事大吉,班主任工作本身的烦琐细碎、地位的卑微与社会宣传中的“高大上”显然形成了强烈反差,这就导致了很多人不愿做班主任,即使做了也心有不甘、消极应付。
社会各行各业都有所谓的成功人士,我想在班主任领域里一定需要也一定会产生一些成功人士,他们一定是对教师这个职业,对班主任这份工作有着特殊的理解,并做出了特殊贡献的人。当然在这个领域里做出突出贡献,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认可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陈宇老师可以说是班主任领域的成功人士,他的成功可以用思想、智慧和坚持三个关键词来概括。所谓有思想,是对教育问题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思考,教育理念和观念正确,对于学生充满着真爱、理解与尊重;有智慧是因为在面对层出不穷的教育问题和学生问题时,他能够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予以化解;而不甘平庸,不断追求卓越的坚持精神,是陈宇老师最宝贵的品质。十年时间,300多万字的博客,6本个人专著,至今每月15000字左右的各类杂志文章的写作,这种近乎自虐的成长轨迹,都是这位“个性班主任”身上“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性格体现。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成长经历几乎是不可复制的,也是无法效仿的。
在我看来,陈宇老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绝不限于成功二字。一个人一生最大的幸福,是做自己喜欢的同时又是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这就是成全。而教育对于陈宇老师而言,就是一种成全。我想,“成全”二字是对陈宇老师班主任职业生涯最好的诠释。这与崇高伟大无关,但因为这份事业事关成千上万名学子的人生成长和生命奠基,所以又不可不谓之崇高伟大。只是很少有人能够有此认识,并把这份职业做成事业,做到极致。陈宇老师的成长故事,如果说能够增强业外人士对这份职业的尊重与认识,增强业内人士对这份职业的敬畏与理解,进而增强所有班主任对这份职业的热爱,无疑是陈宇老师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陈宇老师改变了我对优秀班主任的理解与认识,或者说他在以下四个方面改变了我对于优秀班主任的常识性理解:其一,优秀班主任大多是主科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因为语文教师文笔好,更善于表达,而陈宇老师是化学教师,是所谓的小学科或边缘学科。在中国,学科地位往往决定着教师的个人发展与社会地位,但陈宇老师是我接触的一线教师或班主任中文笔最好的;其二,班主任工作因为琐碎杂乱,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因而是非常消磨人的斗志和理想的,班主任极易产生职业倦怠。对班主任工作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开展研究的班主任极为少见,陈宇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个;其三,因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书育人的特殊职业需要,很多教师尤其是名教师、名班主任,往往都是带着光环或面具的,他们的所说与所做往往是不一致的,陈宇老师可以说是不带光环,或者是少带光环的,更多的与人坦诚相见,不会掩饰,因而与周围人显得格格不入,进而把自己置于不利的处境中;其四,一些名班主任往往在功成名就之后停滞不前,或把自己的名誉地位作为谋利的手段,把自己工具化、物质化,能够坚持不断地思考、深入研究的人不多。陈宇老师也是一个例外,他能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写教育博客,坚持做自己的班主任研究,并且将零散的研究变成班主任的工作体系,这样的坚持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陈宇老师唤醒和丰富了我对教师职业和教育事业的理解。教师职业是要与人打交道的,它的教育对象是未成年的学生,因此责任重大;教师职业是以自己的知识、能力、人格或者是完整的生命状态影响人的,因此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实践,才能日有所进。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接触最多、投入感情最多的人是自己的学生,没有学生就没有老师,在此意义上,学生也是教师的重要他人。如果能够在教师生涯中学会全面认识人、了解人性,丰富对于人的理解与认识,这样的教育就有了生命的厚度和广度,对于教师自己的教育人生而言就是一个不断丰盈的过程,这样的教育人生才没有虚度,班主任才会在工作中获得存在感、价值感和尊严感,这正是当下许多教师、班主任身上所缺乏的。我想,一位优秀班主任给予大家的应该是更多的启发和思考,而不仅仅是方法和技巧上的学习。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班主任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G451
A
1005-6009(2016)58-00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