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是一种成全

2016-04-14陈宇

江苏教育 2016年63期
关键词:日志班级班主任

陈宇

教育,是一种成全

陈宇

成全;专业成长;个性班主任

2007年10月,关于我的专题报道和大幅照片占据了《现代快报》两个整版,各家报纸、电视台的采访也接踵而至。似乎在一夜之间,一个教育界的“明星”横空出世。一位同事调侃我道:“你红不过半年。”没有人知道,其实当时的我正处于职业生涯最黑暗的低谷,我甚至都不知道接下来的20年时间,我到底要做什么,能做什么……那一年,我40岁,已经做了17年的教师,16年的班主任,但一事无成。

2016年10月,我依然坐在简陋的办公室里,敲击着键盘,写下这篇人物叙事。不要说半年,我甚至连一个月都没有红过。如果你现在去问谁是9年前南京最红的明星教师,除了我自己,恐怕再没有人知道。“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而鸟儿已飞过”,泰戈尔的这句诗用来形容“网红”再贴切不过。但是,我没有选择飞走,我留了下来。近9年,我带过四个不同的班级,写下了400万字的日志,出版了5本个人专著,发表了上百万字的教育作品……

我不要做网红,只想安安静静地做我的教育。我40岁以后的愿望,就是这个。而40岁以前的17年,我都是在寻找这个愿望。30年前,我高考志愿填报了师范时,高中同学说:“你要做老师,会把学生都教坏的。”26年前,我大学毕业时,大学同学说:“你将是我们班第一个跳出教师行业的人。”因为我另类,不服管教,所以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这样的人,怎么不会把学生“教坏”?怎么能甘心在教师岗位上干一辈子?为了让我的人生经历符合同学们的预设,40岁前的我,就没停止过折腾。折腾来折腾去,只为了一个目标——不做卑微的教师。

好吧,我承认我不是不想做教师。我的学生都喜欢我,我也喜欢和他们在一起。我可以很轻松地带好班级,我只是不想活得卑微。我原以为摆脱“卑微教师”命运的方式只有一条——不做教师,我没有想过做教师也可以不卑微。是那一张报纸让我明白了,我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只要坚持做有价值的事情,就可以获得尊严,即使你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一个人的生命旅程中,必然会有几个拐点,会有那么几个促使你转向的人,而当这一切出现时,你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17年的历练,在网络上留下了几十万文字、与学生大量的互动资料、很多平凡而生动的教育故事。没有这些,不可能感动报社的编辑,要为一个稍显另类的普通教师做报道,就像2009年《班主任》相关人员找到我时的感觉一样。那时的我依然默默无闻地在做着班主任,没有荣誉,没有发表过任何文章。

2007年10月,我带班的事迹见诸媒体不到一个月,校长再一次把一个人见人怕的班级交到我的手上,说:“你现在是名师了,发挥点作用吧。”顶着这一点光环,携着16年的带班经验,我踏入了那一间令我终生难忘的教室。我本以为一切都将和过去一样,驾轻就熟,按部就班。虽然班级有些特殊,但我依然自信,没有搞不定的事,没有摆不平的学生。

我用心思考,寻找那把打开他们心门的钥匙。我想我找到了。不是高压政策,不是精细化管理,不是远大理想的教育,突破口只有两个字:尊严。我对学生们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觉得这样无法无天地活着挺好,知道别人是怎么鄙视我们吗?要想活得有尊严,就必须拿出行动。尊严不是谁施舍的,是要用我们自己的努力来赢得的。”

我是如何知道他们的心思,一击中的的呢?因为我曾经就是他们中的一员,现在仍然是。我知道他们也不想活得那么窝囊,只是他们讨回面子的方法不对。打架、作弊、叛逆,这些错误的方式将会把他们一步一步拖进深渊。我说过我不想做一个卑微的老师,我也不想让他们成为卑微的学生,带着一腔怨气离开校园,我要他们以正确的方式赢得尊严。但是,我显然低估了教育的难度。这群被冠以“问题学生”的孩子,刀枪不入。每当我付出极大的努力和耐心取得一点点进展时,都会被他们肆无忌惮的破坏迅速打回原形。“令人绝望的反复”,是我当时形容班级状况最常用的词;“累了,倦了”,是我在心累的时候写下的日志标题。我感受到了每天推石头上山,第二天石头又滚下的西西弗斯的无望和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痛苦。我知道他们不是针对我,而是无法战胜自己的恶习。“如果我不能坚持,我将看不到最后的风景;如果我不能坚持,以前所有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这是我在遭遇挫折时常常对自己说的话。

除了坚持和等待,我还能做什么?记录。每到夜晚,我总是打开电脑,写下班级中发生的事情和我的点滴感悟,心中涌动着一种难以言表的激情。日积月累,3年下来居然有百万字之巨,照片数千张。这些日志,与其说是写给学生的,倒不如说是我自己心路历程的记录,这些充满情感的文字,打动了很多走进我博客的读者,包括《班主任》杂志的社长和编辑们。他们破天荒地要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老师做宣传,我就这样成为《班主任》杂志2009年第四期的封面人物。

17年蹉跎岁月,直到接手这个班,我才找到了做教育的那把金钥匙,才体会到了那种直击心灵的感觉。我发现了人性中最真最深的那份柔软,对人性的痛苦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洞察。一个谁都不要的“差、乱”班让我对教育大彻大悟。

回首往事,我在思考,当时是什么在支撑着我,一路踏过荆棘,看见了开满鲜花的春天?我的答案可能是你想不到的。我认为最大的支持来自于那些从未谋面的博友。他们每天都在阅读我的日志,鼓励并支持我坚持下去,他们的关注让我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网络有这样神奇的能力,能让作者第一时间看到读者的反应。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了很多草根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机会,“只要是金子就会发光”这句话在今天更是真理了。

然后是我的学生。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的一切。他们给了我故事,给了我施展才能的机会。我看着他们长大,他们的转变,哪怕是一点点进步对我的辛苦付出都是莫大的安慰,他们对我情感上的回报更是让我心生感激。

当然,一个人的成功总是离不开一些重要他人,那是在你发展的关键节点上给予你最关键帮助的人,包括我的一些领导、好友,如南京师范大学的齐学红教授。他们胸怀坦荡,理解并接纳一个个性十足,甚至有些反叛的基层教师的努力,无私地为我提供各种资源和机会。有了他们的支持,我在一线的拼搏,不再感到孤单与失落。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深知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改变总是从自身开始。即使有了贵人相助并赶上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如果自己没有一颗进取的心,没有“打不死的小强”的精神,一切都是空话。发展的最大动力是自己——对自己永远不满意,永远在挑战自己的极限。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你怎么知道,我这种近乎自虐的行为不是在追求一种厚重的、意味深远的幸福呢?

从2010年9月我再度接手高一新班,《我和我的新一班》故事在《班主任》杂志连载开始至今,又是6年过去,我在班主任研究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深。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写作,在不同的班级,针对不同的学生,不断地实验,记录下点滴成果和心得。这些思想的浪花,如涓涓细流,汇入班主任工作研究的大海。

2016年8月,我在一次全国班主任的高端论坛上再一次提出了“班主任学”的概念,倡导在“班级发展战略”指导下,遵循教育基本规律,以各种科学民主的方法手段组织开展教育工作,以文化推动班级持续发展的“班主任工作体系”。这是我20多年对班主任工作思考和研究的最大成果。

时至今日,我依然没有停止思考,每个月在各家杂志发表的文章字数可达15000字左右。那个预言我“红不过半年”的同事显然不了解我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性格。我也一直在用我的努力感染我每一届的学生,我总是在唤醒他们,希望他们为了赢得尊严而奋斗。

如果有一个主题词能概括我20多年班主任生涯的感悟,我想用“成全”。因为教育成全了学生,也成全了我自己。尽管我依然在做教师,但我已经不再感到卑微。原来,我一直在小小的班级里做着伟大的事。这,就是成全。

G451

D

1005-6009(2016)58-0024-02

猜你喜欢

日志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一名老党员的工作日志
班级“四小怪”
扶贫日志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游学日志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