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我激励”为核心塑造团队凝聚力
2016-04-14韩姗殷沙文灿
韩姗殷 沙文灿
以“自我激励”为核心塑造团队凝聚力
韩姗殷1沙文灿2
以“自我激励”为核心的“半学半用”活动课程是唤醒学生生命内力的驱动轴,它促进了学生情绪、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其主要以“乐学币激励制”为索引分步实施,班主任带领学生在“励志班歌”中探析歌词内涵,激发团队内力;在“全民播报”中借力家庭教育,凝聚“特殊”“边缘”;在“实地秀场”中“模拟情境”,润泽“内在涵养”。
生命力;自我激励;团队凝聚力;班主任
“自我激励”是内在动力的基石。笔者根据本年段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教育与脑神经科学为理论支撑,根据大脑运作机制构建了以“自我激励”为核心的活动结构。该结构将学生一天的学习活动规划为“半天学习半天实践”,简称“半学半用”课程路线。该活动贯穿于整个学期,分步实施,妥善布局,使个人及团队的“自我激励”意识在合理有效的实践与支持中得到了加强。
一、励志班歌:探析歌词内涵,激发团队内力
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小组合作、舒缓心情、增强彼此的关系、增加学习趣味和魅力,是“自我激励”中不可或缺的“氧气”。
师生共同确定或创作“励志班歌”,能有效激励学生,同时也有利于班集体的建设。笔者在与学生确定班歌后,会引领学生进行三个步骤的探析:一是通过“摘记歌词,亲子学唱”开启每个家庭的动力层,让家长参与进来,与孩子共进步;二是通过“探析歌词,领悟内涵”分享前进中的内驱力,学习与生活都要全力以赴;三是通过“齐唱班歌,联系实际”进行自我激励。学生在三步探析中领悟班歌内涵,在奋进的旋律中激发了团队内力。
二、全民播报:借力家庭教育,凝聚“特殊”“边缘”
班主任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合力,同时要多关注“特殊家庭”和“边缘家庭”。微信这种媒介除了能发文字信息,还能分享图片、语音、视频。基于这点,班主任可以创设“全民播报”,利用“班级微信群“在线播报班级新闻。
班级新闻播报的实践,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公平的锻炼机会,让每个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找到了集体归属感,学会了“自我激励”。班级新闻播报使得特殊及边缘家庭得到充分凝聚,父母不管远近都能随时跟进了解孩子的校园生活。因各种原因而造成的“留守儿童”,其父母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屏障”也得到了有效改善。实践证实,有效利用“微信群”,能使每个家庭在互促互鉴中实现自我激励,对团队凝聚力的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实地秀场:沉浸“模拟情境”,润泽“内在涵养”
联系现实生活,是激活大脑的最佳策略,是学生感受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结,稳固 “自我激励”的最佳途径。历史上最杰出的教师,如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都曾把实地考察作为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在某一单元学习开始时,班主任让学生到校外考察,及早与现实世界建立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笔者在一年的实践探究中,以“左手落实沟通,右手巧立规则”为班级活动总则,变教室为舞台,让学生在模拟会场、角色扮演、手工操作、创作模型中联系现实,用已有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1.“故事会”中长胆识。笔者以课本为第一导向,在三年级开设了4场故事会。第一学期,由《哪吒闹海》延展了“神话故事会”,由《卧薪尝胆》延展了“历史故事会”。第二学期,由《长城和运河》延展了“名胜古迹”导游推荐会,由《大作家和小老师》延展了“名家故事会”。因为“故事会”不限制年段,由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进行自主选择,所以,每个学生的思维潜能都得到深度挖掘与开发。学生在“自主选题—登记审核—自由准备—当众展示”四步引导下,将延展面拓宽至课外,使自主阅读的内驱力得到自然运转;将联结面拉伸至高学段各学科,不仅使高年级相关课文得到自然引渡还联结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学生的感知与记忆、分析与理解等自主学习品质都在“故事会”活动的引领和推动下得到了阶段性提升。
2.“游戏场”中聚人心。游戏能促进学生精神的成长,不仅能发展其心智,还能改善儿童的情绪态度,提高学生的才能,创造有凝聚力的班队系统。笔者以“游戏与儿童发展”为基础理论,适时变教室为“游戏场”,以游戏育人。
一是模拟游戏,聚爱心、诚心、自律心。模拟游戏能促进学生认知和道德的发展。笔者将班队课设为“真人时事演播厅”,借助“模拟游戏”回播每周发生的要闻,学生自选角色扮演,透视自己的得失。一般开学初从最根本的“安全教育”抓起,如以“你守则我安全”为主题的模拟游戏,笔者以最近发生的真实故事“池塘边的嬉戏”为剧名,学生先扮演角色模拟画面,再让观众及当事人发表感言,预设后果。由此,当事人通过镜子效应看到由于言行不当引发的灾祸,他人也在生动的反面教材中得到了警戒。实践证实,这类模拟游戏因为有了学生的自主参与,其情境的真实给学生带来的内省效果远胜于单纯机械的重复说教。
二是建构游戏,融耐心、慧心、平衡心。身体活动有助于小脑的发展,建构游戏通过原工具与再造工具发展了学生的精细活动,有助于改进青少年的认知加工系统。“别丢掉再利用”是建构游戏的实践宗旨,笔者在实践中借用合适的“脚手架”,引导学生的认知与行为。如为了让学生在夏季追寻过去的“扇子”时代,笔者从“图像探寻—分析解构—实践再造”三个环节启发学生如何在选材中遵循“别丢掉再利用”建构宗旨。启发式引导是游戏中师生的沟通信号,是共同探究问题的途径。学生们在这种相互尊重的方式和态度下,各种创想得以实现,他们将“废旧的硬板纸和冰棍棒”再利用,变成了“扇面”和“扇柄”。活动后,学生不仅在发表感言中发展了口语表达,还通过文字重温美丽时刻,发展了书面表达能力。
学生的学习不能与游戏分离,应该在游戏中发生,与其把学生“赶进”学习中去,不如把游戏与学习联系起来,让他们在游戏中成为学习者,耐心、慧心、平衡心得以融合。
在西方,“半工半读”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并深刻理解课程意义和实用性的有效工具。如今,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中国家长也鼓励孩子从小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锻炼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对应父母思维的转变,学校教育也该以班级活动为“实地秀场”,努力设置平台,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结迁移,学生便会深刻认识所教知识的实用性和真实性,原先学习的压力也会被“半学半用”的乐学情趣所稀释,而一些调皮的学生也在活动中减少了出现行为问题的频率,加大了团队融洽的密度。
四、乐学币激励:一单一卡两币循环,创设超市,学期末兑换
要想激发学习情趣,首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与心态。“乐学币”激励制变“积分”为“攒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互动。
1.一单一卡两币循环。一单:在“乐学账目单”上积“乐学币”;一卡:两周颁发一次乐学卡。两币循环:积满两张“乐学卡”换一枚“5分乐学币”贴纸。第一轮学习结束,开设“乐学币”兑换市场,用赚的“乐学币”贴纸,买想买的东西,每张“乐学币”贴纸兑换为虚拟钱币时乘以2,同时折成半价向家长兑换真实钱币。
该激励制从两个角度转变了家长的育人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首先,培植丰厚的“精神财富”。学习不单是为了取得高分,更是为了提高内在值。学习与活动中获得的每一次进步都是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的第一桶金,他们在统计“账目单”中梳理分析、对照比较,为获得“乐学币”而不断自我激励。其次,树立理性的“金钱观”。该激励制系统性的梳理与总结,评比与交流,也是对“‘账目单’活期账户”进行“储蓄理财”,当“活期账户”满足一定的“额度”,“财富”升值为“定量存款”。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理财”的延续性,又可以通过“两币循环”让学生一币两用,自由支配。
2.创设超市,学期末兑换。“乐学币”兑换超市看似简单的买卖与兑换里,不单彰显了人的内在素养,还让学生学会理性地对待事物。这种思维和逻辑方式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和审视,分析和考量,对学生日后做任何决定都有帮助。它既是对学生一学期自主学习和活动的总结,又是其展示技能,增加自信,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站”。该活动包括:活动前的准备。以组为单位,分设4个子公司。每个子公司设3个柜台,要求每个柜台为商品设计一条广告语。师生共同协商沟通四步骤:消除焦躁—引导目标—公平竞争—支持成功。实践中,学生们现场制作寿司、编织蜻蜓结、书写艺术字,遇到几个人一起买同样的商品,使用游戏法设置通关密语,将所学知识编入密语中,使之成为顾客间公平竞争的内在筹码。结账时模仿商店里“售罄”的方式,用打钩表示该贴纸相应虚拟币已用完。“个性导报”是学生进行活动总结的主要方式,这种反馈方式有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围绕“主题”,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路径,以“图像、图标、线条”辅助“文字”进行个性设计。让学生呈现自己的奇思妙想,全方位挖掘自己的创造力和探究力。
“半学半用”课程活动中,我们真实地感受到学习氛围对学习状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应以激发少儿内在动力为基础建设,以“自我激励”为活动核心,让活动的设置成为激发少儿自觉主动设立具体个人目标并努力实现的驱动盘,形成浸润内涵、凝聚团队的向心力。
G635.1
A
1005-6009(2016)58-0014-03
1.韩姗殷,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江苏靖江,214500)教师,一级教师,靖江市骨干班主任;2.沙文灿,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江苏靖江,214500)副校长,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