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园本课程下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016-04-14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幼儿园时玉莹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幼儿园家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幼儿园 时玉莹



论园本课程下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幼儿园 时玉莹

一、问题的提出

健康的心理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个性、情感、态度和很多心理品质都将在这一时期形成,心理学把这一时期定义为人生发展的关键期。然而,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的普及,其独特性也更加突显。目前许多调查显示,不少幼儿已表现出自私、自负、说谎、任性、懒惰、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独立性及社会交往、合作能力差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都可能成为他们今后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实施家园有效的心理健康策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是摆在我们幼教工作者当前的首要任务。

二、概念的界定

(一)人的心理实质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现象。实质在于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随着脑发育的逐渐成熟,人的心理活动更趋完善。而人的心理也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幼儿心理的主要特征

1.活泼好动。幼儿天性喜好活动,不停变换活动方式。如摆出各种姿态,伸伸腰,动动手,踢踢腿或做各种小动作。

2.好奇好模仿。幼儿好奇心很强,对新鲜事物或周围环境总会问:“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同时幼儿模仿性也很强,他们喜欢模仿成人、模仿伙伴、模仿小动物等,经常会在自主游戏中不自觉地模仿着他们喜欢的人或事。

3.认识具体。幼儿认识活动的重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总是积极地用各种感官去感知和认识周围世界。

4.行动无意。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无意性大,其自制力差,情绪波动很大。

三、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主要成因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如幼儿先天身体状况、幼儿与教师的关系、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以及父母家庭的影响等,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是家庭。

(一)家庭中父母的榜样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谈举止,脾气秉性,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待人接物的情感态度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如果家长性情随意漫不经心,就不可能培养出处事严谨的孩子;如果家长之间经常发生矛盾,相互争吵,孩子就可能胆小怯弱。

(二)家长教育观点的不一致

现今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有说谎的毛病,究其原因,其中有许多孩子因思维不完善,误将想象当成现实,好似说谎。另外还有一些孩子确实说谎,当老师找到父亲时,父亲草草了事,而当找到母亲时,孩子可能遭到痛打。由此,孩子摸透了父母不一致的教育方法,认为有空子可钻,久而久之就在成人面前,说不一样的话,或看成人的脸色说话。说谎的坏习惯由此形成了。

(三)老人或保姆代养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无法全身心照顾孩子,请老人或保姆照看孩子。一方面老或保姆人认为孩子能力有限,事事处处包办代替;另一方面,怕孩子受伤害,对孩子限制行为过多,使幼儿生理心理发展受到影响,如运动能力差,不和陌生人打招呼,不与同龄伙伴玩,胆小懦弱,依赖性强,缺乏自信等。

四、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在幼儿园中注重“五性”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随机性:日常生活中,每个环节几乎都可以用来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为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比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活动”来得及时。

2.独特性:幼儿心理健康活动必须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对不同年龄的幼儿,根据发展水平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3.参与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特别注重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为每个幼儿创设参与活动的机会,尤其对于那些平时不大引人注意的幼儿,教师要把他们作为关注的对象,激励他们充分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必须弯下腰来,做幼儿“知心”朋友,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使每个幼儿具有安全感、信任感,乐于参加各类活动,愿意与教师说心里话,让教师分担他们的喜怒哀乐。

4.全面性:幼儿园教育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品德教育的基础。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促进每一幼儿心理品质全面发展。

5.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应具有发展、预防和矫治的功能。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更应强调其积极的一面,即帮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达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状态,心理潜能得到最大开发,人格得到和谐发展。

(二)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1.帮助家长在教育目标上取得共识

经常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宣传《纲要》的核心内容,采取各种宣传方式(家长观摩、家长园地、座谈会,各种亲职活动等),澄清家长的模糊认识,形成家园互动的一致性。

2.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为了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父母长辈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处,把孩子视为被尊重的“人”,多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学会为家长分担忧愁;在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中,家长要经常不断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

3.要注意改变家长自身形象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培养自己的高尚品质,成为有道德、有智慧、有知识、有头脑,敢于面对挫折与失败,迎接困难与挑战的人。在孩子面前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使孩子为有这样的父母备感幸福。

4.要经常与幼儿园、老师沟通

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发展水平。只有在充分了解孩子表现的基础上,才能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尽早地发现孩子的身心问题或不足,给予适宜引导和帮助,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5.家长也要学习有关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

家长要定期参加心理健康培训、讲座、专家咨询等,了解幼儿期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及早帮助幼儿克服心理障碍和困扰,与幼儿园携手,为幼儿架起通往健康幸福的桥梁。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幼儿园家长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我爱幼儿园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欢乐的幼儿园
我心中的好家长
爱“上”幼儿园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