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多学科知识融合教学的思考

2016-04-14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5期
关键词:学科小学生融合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王 倩



基于小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多学科知识融合教学的思考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王 倩

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对人的综合素养的塑造以及促进人的个性发展。现代社会的综合性特征也越来越显著,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人的需求也更倾向于“综合性、复合型”人才。而这样的现代人所应具有的综合素养必须从小打造。然而,传统学校教育中分科严重,课程知识间存在着相互割裂现象,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促使小学生的综合素养逐步提升是摆在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多学科融合课堂教学探索”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我国乃至当今世界各国教育追求和教育发展的新特点,更是现代课程观之积极倡导的“综合性学习”的需要。

小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社会重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自身的综合素养是否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深化而不断提升尤为重要。

一、多学科融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思考

多学科融合教育的重要性在于淡化分科知识的界限,重视知识融合的价值。纠正过分分科及知识间的人为割裂和学生学习中情感的支离,纠正分科知识与学生经验和生活的分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身心健康发展的人概括为具有“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四种基本素养,这四种基本素养又被称为世纪教育和新课程的“四大支柱”,是各国课程改革共同追求的目标。

多学科融合的课堂教学研究是基于对学生学习主体的关注、学习兴趣的关注,是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主体判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生成教育。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目前,小学生普遍存在体能素养、艺术素养、科学素养等综合素养缺失现象。针对这一点,从课堂教学入手,实施“以一科切入、多科融合教育”策略。如:开展音乐、美术融合的艺术课程;美术、信息融合的“数字美术”课程;艺术、体育融合的艺体课程;艺术、科学融合的科艺课程;体育、科学融合的“生命科学”课程以及融入文学、数学等科目的“大综合”课程。努力寻找学科间的融合点,各科教师进行集体研课,合并课堂,从拓展找融合,以评价论融合。

设计课堂观察表,内容显示为多学科融合下小学生“学习状态观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状态观察、多学科知识与技能掌握度观察以及学习情感观察”等等。

二、训练综合素养,培养师生创新意识

“多学科融合教育” 的优势是在一门学科的教学中融入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做到专一融几,以已知促新知,以一门跨多门,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关注度和参与度,引导小学生参与小组合作互助学习讨论,能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使小学生获得创造性思维和综合素养提高。

三、重置综合课程,淡化传统学科界限

“多学科融合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淡化了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打破了传统的单科知识学习结构,纠正了过度拥塞的分科课程所造成的知识的割裂和学生学习心理的障碍,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加强了人文艺体学科和自然科学等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入与渗透,重新整合了相近甚至不同学科的课程内容,通过学科重组,形成综合的课程结构。

四、多学科融合课堂教学路径探索

“多学科融合”课程是目前国内乃至国外课程改革建设中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能够包容各个分科课程,将人文、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进行整合,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和桥梁关系。

“多学科融合”的课堂呈现方式可以通过以下4种路径得以实现。

1.以一科教学内容为主切入,多科相邻知识融入课堂的整合路径

即在一节课上以一个科目为主,多学科相邻知识整合后的课堂教学。如:以美术学科为主,教学内容为水墨画,将有关水墨画的基础知识、语文学科的古诗词以及音乐曲目等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学生在一节课上学到了来自美术、语文、音乐多个科目的综合知识。

2.以一个课题内容命题,同一个班级在一个课时中,两个或以上不同科目教师分别授课路径

两位或以上不同学科的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在同一节课上采用不同的学科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前提是教师们之间必须联合备课,搜集准备教学内容。

3.以一个班级,同一个教学内容,两个不同科目的教师分两节课依次上课路径

两个不同学科的教师用同一个班级采用相近的教学内容,用不同的形式分别完成教学,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升华。如音乐学科和心理学科的结合,教师通过给学生音乐的欣赏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或通过分析心理案例用舒缓的音乐来调节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加强。

4.以一个教师具备多项技能为前提调动课堂,实施多科知识与内容的教学路径

前提是一位教师具备多科知识与技能,能够在一节课上针对一个教学内容,采用不同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独立完成教学任务。目前,这一难度最大的综合课程教学方式期待全科教师的产生。当然,有能力的教师亦可以通过培训达到授课的要求。

五、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评价,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针对小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评价,能够促使教师在课堂上更加重视对小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观察与思考。“综合性学习评价” 更加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依据综合学习的目标,变传统的数值型评价为依据学生的活动、思维、反应、练习、等展开的过程性评价,变老套的一元评价为创新的多元评价。可以从“学习态度、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发言、互帮互助、完成练习”等方面开展多维度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更加趋于多元、更加指向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探究过程。

对教师而言,“多学科融合教育”更能够促使教师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并有目的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综上所述,“基于小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多学科融合教育的案例研究”,从研究者的角度、实践者的角度、参与者的角度以及研究的目标、策略、方法等方面来看,具有新时期综合教育的创新之处。

猜你喜欢

学科小学生融合
【学科新书导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超学科”来啦
我是小学生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