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在高中作文课堂中的教学多样化

2016-04-14甘肃省华亭县一中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5期
关键词:名著课外阅读文章

甘肃省华亭县一中 姚 炜



浅议在高中作文课堂中的教学多样化

甘肃省华亭县一中 姚 炜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郭沫若的诗句道出了积累对写作的重要作用,厚积才能薄发。因为写作不单单是技巧问题,它和阅读、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思想水平、知识结构、生活阅历等诸多因素。而丰富的积累是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的基础,是创新的基础,所以要让学生写出优秀作文,就必须首先解决材料匮乏的问题,要丰富他们的阅读和生活,引进“源头活水”。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收效较好的做法。

一、拓展课外阅读

由于应试教育的导向作用,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再加上语文学科用时多见效慢的特点,语文课自然不受重视,更别说课外阅读了,这是学生阅读面狭窄、材料匮乏的主要原因。为了积累作文素材,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科学地读书,大量地阅读。

1.制定措施,培养习惯

因为长期以来学生对课外阅读不重视,要让他们自觉进行课外阅读是困难的,因此,必须提出一定的要求,制定相应措施。我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要求:①保证每天一定的阅读时间与数量,可因人而异,用好饭前饭后和课间的边角时间;②阅读同时要动笔,或摘名言警句,或摘精彩片断,还可在自己的书上圈点批注;③精读的文章还要写读书笔记,读写结合,相互促进;④阅读时要思考,对书中或文中的内容有整体把握,对文章的遣词用句、中心思想、写作方法、人生启迪等有比较细致的思考。对上述一系列要求定期检查、不断督促,通过长期强化,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解决书籍缺乏的困难

为解决缺乏阅读材料的困难,我在班级创设读书角,办“阅读报”、编辑早读材料,印刷精美文章。同时由老师、学生推荐好书和好文章。选择的原则:形式上最好选择篇幅短的文章;内容上最好选择文质兼美的“美文”和跳动着时代脉搏、反映时代进步的“时文”,以及介绍最新科技成果的科技文。选择时还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与年龄特点。经济允许的情况下购买报刊杂志,如《语文报》《读者》《意林》《创新作文》等。

3.加强阅读指导

每周用一节语文课作为课外阅读指导课,对名篇佳作进行阅读指导。比如名著导读,指导学生阅读《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等。由于学生的课外阅读难以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也就很难得到有益的指导,而许多名著,尤其是外国名著,内涵丰富,写作背景或事件的发生有深厚的历史背景,要想理解其深刻的主题,难度较大,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兴趣;退一步讲,即使勉强阅读,也只能浅尝辄止,仅停留在作品表面的遣词造句上,难以从更深层次上把握其思想和艺术价值,因此我从名著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指导,带领学生阅读精彩篇章,激发其兴趣,教给其方法。为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我提出“走进一部名著,走近一个名人”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读一两部名著,深入了解一两个名人,并写出读后感或其他形式的读书笔记。

4.多种活动激趣

为保证阅读质量,我定期开展阅读汇报课,让学生交流阅读中的收获感想。坚持读写结合,摘抄佳词佳句,素材分类,写个性化读书笔记。开展征文、演讲比赛,举办“快乐成语”积累比赛、“名句交流会”等。提出“一日一句,一周一记,一月一报(手抄报)”的“三个一”工程。

二、丰富生活底蕴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叶圣陶先生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 所以,我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象牙塔,奔向生活的“十字街头”,鼓励学生多看、勤听、常思,“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关注社会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不断积累变化世界中的鲜活材料,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浇灌写作园地。

1.扩大信息接收量

社会信息指社会上的各种人和事。例如,各种场景、各种活动、风土人情、新人新事及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用大自然、社会和世界作课堂,和大自然展开心灵对话,关注发生在身边的精彩纷呈的事件,像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庸俗文化的泛滥、“草根”的生存状况、“官二代”“富二代”的问题乃至国际风云的变幻等等 ,所有这些天天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现实都应进入学生的作文。学生走进生活,以极大的热情去观察思考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就不愁写不出好文章了。

2.积极创设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情景

积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每逢“母亲节”或“父亲节”,让学生回忆母亲或父亲为自己做过的事,并写一封信、制作贺卡或礼物送给自己的妈妈;再如课前五分钟演讲、开辩论会,写校园提示语、毕业留言、教师节祝福,写座右铭、新年寄语等。

3.为学生打开一扇生活的大窗

因为封闭式管理,学生走出校门的时间毕竟有限,我就想方设法为学生打开通向生活的一扇窗口。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暖春》《幸福来敲门》《风雨哈佛路》等,要求学生谈感想,培养思考和感悟生活的能力;让学生观看小品,思考生活,书写感悟,学生写出了许多见解独到、内容深刻的文章;开设新闻课,介绍中央电视台“大家看法”“道德观察”等栏目,让学生谈认识和看法,培养观察认识生活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表达欲望强烈,说出了许多独到的观点;印发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和事迹,要求学生练习写颁奖词,以“感动”为话题作文,学生写出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文章。

4.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活,使生活情感化

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让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把所见所闻所思及时记录下来,随时整理积累的材料。学会写生活札记、情感日记,对平时见到的各种现象进行评论,在评论的同时情感日积月累。只要思考得多,评论得多,情感就在不知不觉的长期积累中孕育成熟了。

总之,写作教学要解决材料匮乏的问题,就必须走出单一封闭的课堂教学,以阅读和生活为源泉,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以极大的热情自觉开展广泛阅读,并且关注生活,深入思考生活,从而开阔视野,提升认识,孕育情感,积累鲜活材料,丰富写作底蕴,为写出优秀的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名著课外阅读文章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国外名刊名著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