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6-04-14江西省安远县浮槎初中钟晓云江西省安远县浮槎初中廖斌彬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5期
关键词:安远县意识探究

江西省安远县浮槎初中 钟晓云江西省安远县浮槎初中 廖斌彬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江西省安远县浮槎初中 钟晓云
江西省安远县浮槎初中 廖斌彬

【摘 要】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 问题意识

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100年校庆报告中着重指出:“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还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笔者长期从事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就目前来说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常常抱怨,现在的学生问题意识普遍淡薄,从不用心去思考,也从没有问题,在课堂中对老师是“言听计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老师很是头痛。

一、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

笔者曾经对初中学生做过一个问卷调查,从调查的汇总来看,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有10%的学生不想问,懒得问,反正上课听老师的就行,老师讲了做好笔记,下课后认真背下;有65%的学生不敢问,一是受学生害怕老师讲自己的不是,也怕同学们笑自己,还有些同学是胆小、自卑,反正自己成绩不好,25%的学生不会问,不知道怎问,不懂得提问的方法,对想问的问题不知道如何表述清楚。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方法

根据以上的调查情况,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我们的课堂在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讨论、问题的解决中和谐共存,作为教师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首先,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民主氛围,让学生敢问。处于初中阶段的许多学生普遍存在这种心理: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浅显、幼稚而招来讥讽,或者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引起老师不悦,所以大多沉默对之。针对这个情况,作为教师得想方设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民主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要大张旗鼓地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教师要低下头,弯下腰,让学生不会感到害怕。

有些教师还认为课堂上只要教师多提问题,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就是启发示教学,这样就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就能按教师的要求认真思考。其实这也是一种误区,这样的课堂其结果是课堂发问的泛化,只有形式,没有实质,学生只能在模式化、表面化中打打闹闹中快乐度过。其实只要我们认真想一想,课堂的问题根本不需思考,有些问题根本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与其问些无关痛痒的问题,还不如不问或少问,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真正学生思维的效率是非常低的。

三、问题式阅读教学的设计

问题式阅读教学是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以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等亲身体验的语文阅读学习活动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途径。它一般分为五步:

第一步,“自主存疑”。每学习新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查字典、找资料、提出在预习的过程中自己存在的问题。比如学习《敬畏自然》一课,至少提前半天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了解作者、作品资料。无论是字、词、句上的问题,还是段、篇、章上的问题;无论是文章思想情感内容上的问题,还是写作表达形式上的问题;无论是文章自身的问题,还是与之相关的问题。

第二步,“小组合作探究”。是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展开小组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希望弄懂些什么。解决一般性问题,梳理、整合意见,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弄明白,或不完全明白,也可以提出新发现的问题。比如《敬畏自然》,教师在上课之前,首先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提出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合作、探究,把解决不好的问题再提出来。比如:有的小组提出“苍蝇、蚊子是令人讨厌的害虫,文中为什么说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有的小组提出:“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在不存在?这个‘智慧、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合作探究”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读练。在这里,教师的“导”主要是分层组织阅读活动的自主进行,帮助他们沿着探究的方向去阅读教材,生成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又去研读,求得部分问题的自主解决和新问题的再生成。

第三步,“组组师生合作探究”。学生在本班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展开全班性合作探究,同学之间广泛地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在教师的组织下,将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展示性交流。交流的方式有:小组代表汇报式、正反方论辩式、现场问答“打靶式”(即多组向A组质疑,A组向多组作答)、自由对话评价式、师生对话引导式,等等。在这一环节中,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探究的情况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恰当的评价,以免离题太远,不着边际。

第四步,“延伸拓展”。目的是让学生的语文能力由阅读理解的层次转向运用拓展的阶段、发展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水平,拓宽学生学习与交流的时间与空间,真正引导学生在学生语文上向大语文境界延伸。比如《敬畏自然》进行到这一环节,可以这样设计:联系个人的生活体验和社会现象,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自然?学生的思维一旦激活,他们的回答是精彩纷呈的。进行延伸拓展训练时,我们知道很多资源都不在文本中,这时教师经过认真的引导,帮助学生大量查找资料、课外阅读,社会积累、同学之间的讨论,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得到更大的提高。

第五步,“反思总结”。一节课行将结束,师生进行反思总结是很有必要的。总结的形式有很多,可以是知识的梳理,也可以是问题的困惑,也可以是得失的总结,还可以再生问题的提出等等。只要我们教师认真的思考,就会发现在课堂的总结中,也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总结时作为教师应该以肯定为主,最好把总结权、反思权让给学生,让学生大胆把自己的想法、困惑表达出来。比如:通过今天的学生想一想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困惑?对课本中的某个问题你有什么不同见解?我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本次课的学生你有什么体会?我还有什么新问题,等等。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杨欣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2009(10)

【2】杨晓红.学生问题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2010(5)

【3】孙春成.语文课堂问题教学策略, 2005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应该是创新的教育。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面对问题意识普遍淡薄的中学生,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培养的方法、问题式阅读教学的设计三个方面的问题,作者谈了自己的思考。

猜你喜欢

安远县意识探究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昔日江上渔民,今日长江卫士
“老顽童”爸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意识不会死
安远县:猕猴桃迎来采摘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