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把写作教学与文本相结合

2016-04-14江苏省丹阳市司徒中学欧阳玉美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6年5期
关键词:背影选材济南

江苏省丹阳市司徒中学 欧阳玉美



如何把写作教学与文本相结合

江苏省丹阳市司徒中学 欧阳玉美

经常听到学生说不会写作文。不会写的通常主要有两点: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要让学生会写,必须首先解决两个问题: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如何从课文中选取有关内容来指导学生写作,是我们语文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把写作教学与文本相结合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文本的选材立意

作家丛维熙说:“作品的构思可以比作工程师的草图设计,只有经过反复推敲之后,才能大兴土林,挖基开槽,一砖一石地盖楼建厦”。可见选材、立意有多么重要。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咏物散文之精品,通过对紫藤萝花的描写,充分展现了藤萝花的形象美和意蕴美。优美的形象,精湛的构思,构成了本文独特的艺术特点。文章可分为两大部分,说明生命的长河不会永远风平浪静。以花喻人,以人喻事,以事明理。同时,很自然引出一种质朴、达观的人生哲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是对生命底蕴和意义的形象阐释,也是一种饱经患难之后,重新坚定起来的,积极健康的人生信念,也是本文的主旨所在。孙犁的《芦花荡》以巧取胜,一个老头子为受伤的抗日小女孩报仇。奇中显巧,既合于情理,又耐人咀嚼,真可谓匠心独运……对这些构思新、立意深的课文,在备课时我就精备从课里学习技巧的“引入”点和“结合”部,课上则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悟其“怎样写”的规律,最后师生一起绘出文章结构的纲要团表,以资借鉴。

比如在教学《背影》这篇课文时,黄彩宝老师让学生学习了此文巧妙的构思、平易的描写、深挚的情感。明白《背影》这篇课文无论构思、立意还是选材、语言都是不可多得的典范之作。此文选材真实、细小。不过是一位平凡的父亲在车站送儿子时给儿子买水果。之所以令人难忘除了前面所说的题目新颖别致,就完全得益于构思精巧、立意深远。在立意上,这篇散文因其成功地描述了“父爱”这一主题而被人们广为传诵。通过分析,学生明白了选材可以写普通人的小事情。注重立意可以将细小的事情写得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二、学文本的遣词造句

课文多为名家名作,或朴实在记,或凝炼准确,或委婉隽永,或辞妍情真,或自然清新,字字珠机,语言技巧都很高。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他不说春风拂面,而说“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个“抚摸”,巧用拟人格,多么亲切;小草开始生长发绿了,先生用一个”钻”字,多么形象,充满生命力!文中迭字、迭词、迭句的大量运用、更是令人回味无穷。“欣欣”“嫩嫩”“绿绿”“轻悄悄”“软绵绵”音韵响亮,节奏欢快,读上琅琅上口,使我们觉出了抑扬顿挫的语言美,仿佛听到了春天优美的旋律。对这样空灵华美的妙词佳句,我要求学生一要咀嚼,品尝,领悟其中的味儿,培养语感;二要广收博采,不断积累丰富词汇、辞格,掌握各种句式的特性,不拘一格,广开“语”路;三要注意学以致用,尽快将阅读中获得的养分转化为表达能力。我坚持师生平等,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用心把课文中的名言佳句移植于课堂教学语言之中,凭美的教学语言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时时熏陶感染于语言的特有魅力之中,以此强化他们在自己的言谈和写作中对美的语言的自觉追求和把握能力。

三、学文本的开头结尾

初中语文课本很多都是千古传诵的经典之作,还有很多是名家名篇、大家之作,堪称“凤头”“豹尾”开头、结尾的课文,稍微留意一下,比比皆是。好的开头,先声夺人,引人手不释卷,一口气读下去。所谓“凤头赢得百媚生”;好的结尾则以高屋建瓴之势、画龙点晴之效,令人顿起“把作品读完以后,把它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再读一遍”(列夫•托尔斯泰语)之感。

老舍《济南的冬天》的开头,用北平的风对济南没有风声,用伦敦不见日光对济南的响晴,有热带日光之毒对济南的温暖的空气,一组排比,贴切自然,犹如信手拈来,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朱自清的《背影》,开头只有一句话:“我和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门见山,开篇点题,一下子点出了题目“背影”,表明了作者最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为下文写父亲的背影作铺垫,同时也是文章的文眼。让学生从这些文章的开头学习写作从哪里入题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作文有了一个好的开头,还需一个圆满的结尾。一篇文章的结尾要自然生动有力,不仅突出文章的结尾,而且能深化主题,给读者以启迪、鼓舞,这样的结尾会让读者产生一种“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感觉,让读者情不自禁地对你的文章拍案叫绝。

我们初中课本中很多文章结尾都非常精妙独特。比如鲁迅《阿长与<山海经>》结尾用抒情感染式,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的善良、朴实的长妈妈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感激、同情与怀念之情。鲁迅《故乡》结尾“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但正如这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变成了路”则是用耐人寻味式,这种富有哲理的议论,使小说的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增加了作品的亮色,起了鼓舞人们创造新生活的勇气与信心的作用。李森祥《台阶》结尾用自然收速式等等。像这样的“凤头”“豹尾”,我总是不忘记让学生仔细体会,反复揣摩,有意模仿。我先发动学生自己思考:“你认为本文的开头、结尾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深受所读书籍文篇之影响,不必有意摹仿,而思绪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

除了以上方面,其他还有学文本的过渡照应和学修改润色等,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也有帮助。

猜你喜欢

背影选材济南
两个背影
你给我留下了背影
背影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
山里的背影
实木门窗的选材应慎重